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教义(教義)  拼音:jiào yì
宗教的义理与宗旨。如:「任何宗教的教义,总是劝人向善。」
《漢語大詞典》:风谊(風誼)
(1).风操;节操。 宋 曾巩 《刁景纯挽歌词》之二:“能临缓急敦风谊,不向炎凉逐世情。” 明 杨慎 《孝津行》:“风谊动今古,庙貌森穹崇。”
(2).情谊。 明 高启 《跋吕忠肃与魏太常唱和诗后》:“録而传之,亦可以见前辈风谊之厚也夫!” 郭沫若 《夏完淳》:“国变后屡次起义,师弟均同在行间,平生风谊固不仅问字传经而已也。”
(3).指文章的风格义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五:“文章风谊细评度, 岭 南何减 江 之南。”
《漢語大詞典》:理趣
(1).义理情趣。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每与诸兄论经义,理趣超远,诸兄深以叹伏。”《西游记》第一百回:“主公文辞高古,理趣渊微。”
(2).指思理情致。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右丞 诸作,吐属高华,实宜臺阁;唯《哭殷瑶诗》为特沉痛;《黄花川》《石门》等作,亦能得山水理趣。”
《國語辭典》:义府(義府)  拼音:yì fǔ
1.诗书中蕴藏有劝善惩恶、尊贤伐罪的义理。语本《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诗、书,义之府也。」后世即以义府做为诗书的代称。南朝梁。元帝〈侍中吴平光侯墓志〉:「学兼义府,谈均理窟。」
2.书名。清朝黄生撰,二卷。上卷论经,下卷论子史集,附以金石、训诂之考證,颇有精到处。
分類:义理府藏
《國語辭典》:理致  拼音:lǐ zhì
义理情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郭陈张甚盛,裴徐理前语,理致甚微,四坐咨嗟称快。」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
分類:义理情致
《國語辭典》:玄旨  拼音:xuán zhǐ
深奥的义理。唐。张蠙 宿开照寺光泽上人院诗:「静室谭玄旨,清宵独细听。」
分類:深奥义理
《漢語大詞典》:引义(引義)
引用义理。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引义以正其身,推恩以广其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引义比事,必得其偶。”
分類:引用义理
《國語辭典》:义例(義例)  拼音:yì lì
著书的主旨和体例。《魏书。卷八四。儒林传。张吾贵传》:「义例无穷,皆多新异。」
《漢語大詞典》:闻义(聞義)
谓听到合乎义理的事。管子·弟子职:“见善从之,闻义则服。”《论语·述而》:“德之不脩,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唐 柳宗元 《乘桴说》:“谓 由 也勇於闻义,果於避世,故许其从之也。”
分類:义理
《國語辭典》:疏理  拼音:shū lǐ
1.疏通整理。唐。白居易 池畔诗二首之一:「结构池西廊,疏理池东树。」
2.肌理不密致。《汉书。卷四九。晁错传》:「杨粤之地少阴多阳,其人疏理,鸟兽希毛,其性能暑。」
《國語辭典》:法理  拼音:fǎ lǐ
1.法律与情理。《书经。吕刑》「惟察惟法,其审克之」句下汉。孔安国。传:「惟当清察罪人之辞,附以法理,其当详审能之。」《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王涣传》:「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
2.法律的原理。如立法立义、法律秩序所包含之各种原理或原则等。《东观汉记。卷一一。张禹传》:「明帝以其明达法理,有张释之风,超迁非次,拜廷尉。」
3.条理,事物的道理。《王充。论衡。骨相》:「非徒富贵贫贱有骨体也,而操行清浊亦有法理。」
4.佛教所阐述的道理。《晋书。卷六五。王导传》:「时有外国沙门名提婆,妙解法理,为珣兄弟讲毗昙经。」
《漢語大詞典》:易理
的义理。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是知理备包有无。”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二章:“总之 孔子 是研究过《易经》的,他对于理当然发过些议论,我们在《易传》中可以看出不少的‘子曰’云云的话,这便是证据。”
分類:易理义理
《漢語大詞典》:无辙(無轍)
没有车辙。引申为没有痕迹。形容义理抽象。 晋 道安 《〈道地经〉序》:“乃为布不言之教,陈无辙之轨。”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呵五精之息肩,考正气之无辙。”
《漢語大詞典》:词理(詞理)
(1).文词的情致。 唐 薛调 《无双传》:“花牋五幅,皆 无双 真跡,词理哀切,叙述周尽。 仙客 览之,茹恨涕下。” 宋 王安石 《与赵卨龙图书》:“如西人有文字,词理恭顺,即与收接闻奏。”
(2).文词的义理。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诗有词理意兴。 南朝 人尚词而病於理;本朝人尚理而病於意兴。”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考代书》:“有在本治为人代书词状者,许赴本县,定日当堂考试,词理明通,且验其状貌端良者,取定数名。”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至原文词理本深,难於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漢語大詞典》:精理
(1).精微的义理。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珪璋既文府,精理亦道心。”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精理通谈笑,忘形向友朋。” 清 黄景仁 《赠程厚孙时为厚孙作书与汪容甫定交》诗:“名象微言该,训詁精理洽。”
(2).精心料理。 南朝 梁 沈约 《〈宋书〉自序》:“居家精理,姻族资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