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骨子  拼音:gǔ zi
1.物体的支柱。《红楼梦》第三一回:「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掉在地下,将骨子跌折。」
2.要点。《朱子语类。卷八○。纲领》:「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
3.还是、尚自。也作「兀自」。
《漢語大詞典》:相盈
互相包含。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甲本老子·道经:“高下之相盈也。”公孙龙子·坚白论:“其白也,其坚也,而石必得以相盈,其自藏奈何?”
《漢語大詞典》:包蕴
亦作“ 包韞 ”。 包含,蕴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诗文弘奥,包韞六义。” 朱自清 《哀韦杰三君》:“他那两句话包蕴着无穷的悲哀。”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愤懑包蕴在沉默里,就不同于浮光掠影的忧时爱国了。”
分類:包含蕴藏
《國語辭典》:少不得  拼音:shǎo bù de
1.免不了、不可缺。《儒林外史》第三回:「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文明小史》第一七回:「书坊里老闆看见他到,早已赶出来招呼,让到店堂里请坐奉茶,少不得又寒暄了几句。」
2.不得不。《儒林外史》第二回:「但你们说了一场,我也少不得搭个分子,任凭你们那一位做头。」《红楼梦》第六八回:「你兄弟又不在家,又没个商量,少不得拿钱去垫补。」
《漢語大詞典》:主句
即句子的主体,能单独使用或出现的句子
指在转换生成语法中,包含有成分句的句子。与传统语法中的主要从句相吻合
《漢語大詞典》:涵造
包含,容纳。 宋 岳珂 桯史·晦庵感兴诗:“ 朱晦翁 既以道学倡天下,涵造义理,言无虚文。”
分類:包含容纳
《國語辭典》:涵义(涵義)  拼音:hán yì
所包含的意义。如:「仔细品味咀嚼,才能确切了解句中涵义。」也作「含义」。
《国语辞典》:太阳风(太阳风)  拼音:tài yáng fēng
由太阳喷发出来的带电粒子,主要包含电子、质子,与氦原子核,以每秒数百公里高速喷出。
《國語辭典》:含义(含義)  拼音:hán yì
包含的意义。如:「这句话的含义很深,值得细细思量。」也作「涵义」。
《漢語大詞典》:曲包
尽量包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深文隐蔚,餘味曲包。” 朱自清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但只剩了短小的形式:不能把捉那刹那的感觉,也不讲字句的经济,只图容易,失了那曲包的馀味。”
分類:尽量包含
《國語辭典》:口分田  拼音:kǒu fēn tián
唐代按人口授田,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百亩;老及笃疾、废疾者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馀为口分田。见《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也称为「口分」。
《國語辭典》:口分  拼音:kǒu fēn
1.按人口分田。《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句下汉。何休。解诂:「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
2.按人口而分授的田。参见「口分田」条。《旧唐书。卷四八。食货志上》:「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
3.分内应得的粮食。宋。杨万里 花果诗:「蜂蝶行粮猿鹤饭,一生口分两无争。」
《國語辭典》:至理名言  拼音:zhì lǐ míng yán
极正确而有价值的道理或言论。《歧路灯》第四○回:「俗语云:『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这两句话虽不是圣经贤传,却是至理名言。」
《国语辞典》:著作权(著作权)  拼音:zhù zuò quán
包含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属于无体财产权之一种。著作人格权指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不当修改权等三种权利;著作财产权指重制权、公开口述权、公开播送权、公开传输、公开上映权、公开演出权、公开展示权、散布权、改作权、编辑权及出租权等。著作财产权,原则上存续于著作人之生存期间及其死亡后五十年。
《漢語大詞典》:拓扑
涉及从严格定量测量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对象之间的关系的
在同胚下不变性质的或在包含于同胚下不变性质的
《漢語大詞典》:一语双关(一語雙關)
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即表面上一个意思,而暗中却藏着另一个意思。 浩然 《艳阳天》第八六章:“﹝ 焦克礼 ﹞又转脸看看 弯弯绕 这伙子人,一语双关地说:‘我再宣布一声,谁想浑水摸鱼,挑拨是非,那是办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