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分符竹
 
铜虎分符


《史记》卷十〈孝文本纪〉~424~
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汉旧仪》:「『铜虎符发兵,长六寸。竹使符出入徵发。』《说文》云:『分符而合之。』小颜云:『「右留京师,左与之。』《古今注》云『铜虎符银错书之』。张晏云『铜取其同心也』。」
典故
相关人物
蒋纂
 
陈融
 
陆瑁


《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陆瑁传〉~336~
陆瑁字子璋,丞相逊弟也。少好学笃义。陈国陈融、陈留濮阳逸、沛郡蒋纂、广陵袁迪等,皆单贫有志,就瑁游处,瑁割少分甘,与同丰约。及同郡徐原,爰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瑁为起立坟墓,收导其子。又瑁从父绩早亡,二男一女,皆数岁以还,瑁迎摄养,至长乃别。州郡辟举,皆不就。
《晋书》卷七十〈应詹列传〉~857~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璩之孙也。詹幼孤,为祖母所养。年十馀岁,祖母又终,居丧毁顿,杖而后起,遂以孝闻。家富于财,年又稚弱,乃请族人共居,委以资产,情若至亲,世以此异焉。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司徒何劭见之曰:「君子哉若人!」……初,京兆韦泓丧乱之际,亲属遇饥疫并尽,客游洛阳,素闻詹名,遂依托之。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弟兄。
《苏轼诗集》卷四十〈食荔枝二首〉
〈食荔枝二首〉其一:「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烂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典故
分瓜
  
破瓜年


晋·孙绰《情人诗》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赧,回身就郎抱。(据)《艺文类聚》卷四十三引

例句

桂形浅拂梁家黛,瓜字初分碧玉年。 李群玉 醉后赠冯姬

犹怜最小分瓜日,奈许迎春得藕时。 段成式 戏高侍御七首

典故
分汉廷竹

相关人物
刘恒(汉文帝)


《汉书》卷四《文帝纪》
「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汉·应劭注:「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唐·颜师古注:「与郡守为符者,谓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

例句

几分汉廷竹,夙拥文侯彗。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典故

《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传》
「苴茅分虎,南面臣人者,盖以十数。」唐·李贤注:「封诸侯各以其方色土,苴以白茅,而分铜虎符也。」

例句

分虎名高初命相,攀龙迹下愧登门。 黄滔 鄜畤李相公

典故

《史记》卷十〈孝文本纪〉~424~
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汉旧仪》:铜虎符发兵,长六寸。竹使符出入徵发。」

例句

如何分虎竹,相与间山川。 张九龄 当涂界寄裴宣州

典故
分辉借润


《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七〈李商隐七,·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8~
某虽忝伊人,亦惟华冑,比王谢之子弟,诚有重轻。在嵇吕之交朋,宿常连接,而独分光邻女,贷润监河。
《战国策》卷四〈秦策二·甘茂亡秦且之齐〉~58~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馀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
《史记》卷七十一〈甘茂列传〉~236~
甘茂之亡秦奔齐,逢苏代。代为齐使于秦。甘茂曰:「臣得罪于秦,惧而遁逃,无所容迹。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馀,子可分我馀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当路矣。茂之妻子在焉,愿君以馀光振之。」苏代许诺。遂致使于秦。
典故 
千金赠
   
陆贾归橐
 
陆贾装
 
陆贾金

相关人物
尉他(南越王)
 
陆贾


《汉书》卷四十三〈郦陆朱刘叔孙列传·陆贾〉~20~
有五男,乃出所使越橐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贾常乘安车驷马,从歌鼓瑟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谓其子曰:「与女约:过女,女给人马酒食极欲,十日而更。所死家,得宝剑车骑侍从者。一岁中以往来过它客,率不过再过,数击鲜,毋久溷女为也。」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平常燕居深念。贾往,不请,直入坐,陈平方念,不见贾。贾曰:「何念深也?」平曰:「生揣我何念?」贾曰:「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陈平曰:「然。为之奈何?」贾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则士豫附;士豫附,天下虽有变,则权不分。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驩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乐饮太尉,太尉亦报如之。两人深相结,吕氏谋益坏。陈平乃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遗贾为食饮费。贾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及诛吕氏,立孝文,贾颇有力。
《史记》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陆贾〉
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他魋结箕倨见陆生。陆生因进说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彊。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閒,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彊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彊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閒,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尉他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乃大说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他送亦千金。

简释

陆贾分金:指官吏退休后安排家业,分发钱财。唐骆宾王《帝京篇》:“陆贾分金将宴喜,陈遵投辖正留宾。”


例句

我有延陵剑,君无陆贾金。 李白 送曲十少府

行李千金赠,衣冠八尺身。 杜甫 奉寄李十五秘书二首

明白山涛鉴,嫌疑陆贾装。 杜甫 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兼寄韦韶州

金多输陆贾,酒足胜陶潜。 白居易 书事咏怀

尊有陶潜酒,囊无陆贾金。 白居易 闲居贫活计

陆贾分金将宴喜,陈遵投辖正留宾。 骆宾王 帝京篇

典故
分泾
  
清渭
 
渭径


《毛诗正义》卷二之二〈国风·邶风·谷风〉~90~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汉·毛亨传:「泾渭相入,而清浊异。」唐·孔颖达疏:「言泾水以有谓水清,故见泾水浊。」

例句

渭水不可浑,泾流徒相侵。 孟郊 答昼上人止谗作

泾流合渭流,清浊各自持。 孟郊 罪松

众人哺啜喜君醒,渭水由来不杂泾。 权德舆 同陆太祝鸿渐崔法曹载华见萧侍御留后说得卫抚州报推事使张侍御却回前刺史戴员外无事喜而有作三首

都曹风韵整,纲纪信明决。于交必倾写,立行岂矜伐。政与清渭同,分流自澄澈。 皎然 妙喜寺达公禅斋寄李司直公孙房都曹德裕从事方舟颜武康士骋四十二韵

峨豸忝备列,伏蒲愧分泾。 韩愈 答张彻

夙昔怀江海,平生混泾渭。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典故  
画阃
  
阃毂犹推


《史记》卷一百二〈张释之冯唐列传·冯唐〉~2758~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彊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其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简释

分阃:指委任将帅在外统兵。唐许景先《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四方分阃受,千里坐谋成。”


例句

画阃入受脤,凿门出捍城。 储光羲 哥舒大夫颂德

分阃恩何极,临岐动睿篇。 刘宪 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

画阃崇威信,分麾盛宠荣。 宋璟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吾君方忧边,分阃资大才。 岑参 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

阃外佐戎律,幕中吐兵奇。 岑参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

阃外传三略,云中冀一平。 张嘉贞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去当推毂送,来伫出郊迎。 崔白用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推毂几年唯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 杜甫 又作此奉卫王

盘石圭多剪,凶门毂少推。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帝念深分阃,军须远算缗。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登朝身许国,出阃将辞家。 王翰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旧国当分阃,天涯荅圣私。 皇甫曾 送徐大夫赴南海

出师宣九命,分阃用三台。 袁晖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四方分阃受,千里坐谋成。 许景先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坐帷将阃外,俱是报明恩。 郑愔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

典故

《昭明文选》卷五十二〈论二·王命论〉~2264~
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唐·李善注引太公《六韬》曰:「取天下若逐野鹿,得鹿,天下共分其肉。」
典故

《尚书》卷六〈夏书·禹贡〉~8~
海、岱及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菏。唐·孔颖达疏:「蔡邕《独断》云:天子大社,以五色土为坛。皇子封为王者,授之大社之土,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使之归国以立社,谓之茅社。」

例句

三载从戎类系匏,重游全许尚分茅。 薛能 许州题观察判官厅

典故
分明幽恨曲中传
 
披图一见春风面
 
月夜香魂
 
环佩归
 
画图春风面
 
画图还识春娇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咏怀古迹五首〉【案:吴若本作咏怀一章、古迹四首。】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分明愁恨曲中论】。」
典故
分司狂御史

相关人物
杜牧


《本事诗·高逸》
杜舍人牧,弱冠成名。当年制策登科,名振京邑。尝与一二同年城南游览,至文公寺,有禅僧拥褐独坐,与之语,其玄言抄旨,咸出意表。问杜姓字,具以对之。又云:「修何业?」傍人以累捷誇之,顾而笑曰:「皆不知也。」杜叹讶,因题诗曰:「家在城南杜曲傍,两枝仙桂一时芳。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杜为御史,分务洛阳,时李司徒罢镇闲居,声伎豪华,为当时第一。洛中名士,咸谒见之。李乃大开筵席,当时朝客高流,无不臻赴。以杜持宪,不敢邀置。杜遣座客达意,愿与斯会。李不得已,驰书。方对花独酌,亦已酣畅,闻命遽来。时会中已饮酒,女奴百馀人,皆绝艺殊色。杜独坐南行,瞪目注视,引满三?,问李云:「闻有紫云者,孰是?」李指示之。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李俯而笑,诸妓亦皆回首破颜。杜又自饮三爵,朗吟而起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意气闲逸,傍若无人。杜登科后,狎游饮酒,为诗曰:「落拓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情。三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后又题诗曰:「觥船一棹百分空,十载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典故
分陜

相关人物
周公
 
周成王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三〈隐公·隐公五年〉~34~
九月。考仲子之宫。考宫者何。考。犹入室也。始祭仲子也。桓未君。则曷为祭仲子。隐为桓立。故为桓祭其母也。然则何言尔。成公意也。初献六羽。初者何。始也。六羽者何。舞也。初献六羽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僭诸公也。六羽之为僭奈何。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馀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则何以三。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始僭诸公。昉于此乎。前此矣。前此。则曷为始乎此。僭诸公。犹可言也。僭天子。不可言也。汉·何休注:「陕者,盖今弘农陕县是也。」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一百十二〈陶潜二·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20~2~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马。祖父揖。元康中为庐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閒。乡闾称之。冲默有远量。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陜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
《國語辭典》:分甘  拼音:fēn gān
1.分甘味与人以示慈爱。宋。黄庭坚〈赣上食莲有感〉诗:「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
2.与人同乐。《晋书。卷七○。列传。应詹》:「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弟兄。」
《國語辭典》:瓜字初分  拼音:guā zì chū fēn
瓜字在隶书及南北朝魏碑体中,可拆成二个八字,隐有二八一十六的意思,故以此比喻女子十六岁。唐。李群玉 醉后赠冯姬诗:「桂形浅拂梁家黛,瓜字初分碧玉年。」
《國語辭典》:破瓜  拼音:pò guā
1.比喻女子十六岁。因瓜字在隶书及南北朝的魏碑体中,可拆成二个八字,二八一十六,故当时人以「破瓜」表示女子芳龄。《乐府诗集。卷四五。清商曲辞二。宋。汝南王。碧玉歌三首之一》:「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正当它破瓜初,二八芳年。」
2.女子初次与人性交。《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
《漢語大詞典》:分虎
将虎状符节的一半给受封者作为信物。谓授与官爵。后汉书·宦者传序:“苴茅分虎,南面臣人者,盖以十数。”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既而分虎出守,以囊被见嗤。”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分虎名高初命相,攀龙迹下愧登门。”
《漢語大詞典》:分虎竹
亦作“ 分虎节 ”。 分虎。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三:“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功高分虎节,位下耻龙驤。”
《國語辭典》:分金  拼音:fēn jīn
1.堪舆家以六十甲子分配五行,再各分其半,成一百二十方位,如甲子以一金分为二,丙子以一水分为二之类;因金为五行之首,故称为「分金」。
2.散发金钱。唐。骆宾王〈帝京篇〉:「陆贾分金将宴喜,陈遵投辖正留宾。」
《漢語大詞典》:金橐
贮藏金钱的袋子。 唐 杜牧 《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金橐寧迴顾,珠簟肯一棖。”
《國語辭典》:陆贾分金(陸賈分金)  拼音:lù jiǎ fēn jīn
汉朝陆贾把出使南越所得的宝物变卖成千金,平分给五个儿子的故事。见《史记。卷九七。陆贾传》。后比喻辞官归乡,而替后代子孙安排产业。唐。骆宾王〈帝京篇〉:「陆贾分金将宴喜,陈遵投辖正留宾。」
分類:太后用事
《國語辭典》:泾渭(涇渭)  拼音:jīng wèi
泾水和渭水。泾水发源于六盘山,流经黄土区,挟带大量泥砂;渭水发源于秦岭,所经为崖壁陡峻的山谷,河水清澈。后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下不同。《魏书。卷五九。萧宝夤传》:「泾渭同波,薰犹共器。」
分類:泾水渭水
《漢語大詞典》:分阃(分閫)
指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故分閫推轂,奉辞伐罪,非唯致果为毅,亦且厉辞为武。” 唐 元稹 《李愬妻韦氏封魏国夫人制》:“ 愬 当分閫之际终无内顾之忧者,由此妇也。” 宋 张先 《喜朝天·清暑堂赠蔡君谟》词:“佳景在,吴儂还望,分閫重来。” 明 屠隆 《綵毫记·预识汾阳》:“书生愧请缨,大将膺分閫。”明史·刘宁传:“吾佩印分閫,分已足,独未尝大破敌,抱恨入地矣。”
《國語辭典》:推毂(推轂)  拼音:tuī gǔ
1.推动车轮轴,使车前进。《宋史。卷三六八。魏胜传》:「每车用二人推毂,可蔽五十人。」
2.比喻推举人才。《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
3.比喻助人成事。《史记。卷五一。荆燕世家》:「今吕氏雅故本推毂高帝就天下,功至大,又亲戚太后之重。」
《漢語大詞典》:阃外(閫外)
(1).指京城或朝廷以外,亦指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与朝中、朝廷相对。晋书·陶侃传:“閫外多事,千緖万端,罔有遗漏。” 唐 白居易 《近见慕巢尚书诗中屡有叹老思退之意因以长句戏而谕之》:“近见诗中叹白鬚,遥知閫外忆 东都 。” 明 单本《蕉帕记·闹婚》:“朝中天子三宣,閫外将军一令。”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盈庭昏庸衰谬之臣,既已心灰胆落,失所凭藉,惟依閫外诸将帅以为重。”
(2).指国境之外。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出使之臣,节盛於碧油囊,令启路者双持於马上,天子之命,节制於閫外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仲孙来齐高子来盟》:“与其取 鲁 而失天下之心,孰若安 鲁 以昭吾君之令德哉。於是制其閫外之命, 鲁 未有君,我是以定 公子申 之位。”
(3).指外任的将吏。《南宫词纪·八声甘州·咏马嵬事》:“ 唐王 心懊恼,赐 贵妃 刑宪,忍落霜毫,欲传恩赦,怎奈閫外军条。” 明 无名氏 《霞笺记·求美结欢》:“閫外威权深重,军门体统尊严。”
(4).指家庭之外。《孔子家语·本命》:“﹝妇女﹞教令不出於闺门,事在供酒食而已,无閫外之非仪也。”
《漢語大詞典》:分鹿
(1).列子·周穆王谓: 郑 人有薪于野者,毙奔鹿而藏诸隍中,覆以蕉叶。俄而忘其藏处,遂以为梦。而沿途诵其事。傍人有闻者,因其言而取之。薪者是夜真梦藏鹿之处及得鹿之人。次日晨按所梦往索,及涉讼。士师遂中分其鹿予此二人。后因以“分鹿”喻将真作梦,将梦作真,错乱颠倒。 宋 黄庭坚 《和刘景文》诗:“分鹿谁觉梦,亡羊路南北。”
(2).犹逐鹿。谓国家政权瓦解之时,群雄乘机起而争夺天下。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题蒲涧寺》词:“歷歷 汉 初 秦 季事,山下瓜犹未熟。过眼见、羣雄分鹿。”参见“ 逐鹿 ”。
《國語辭典》:逐鹿  拼音:zhú lù
语本《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鹿为猎取的对象,比喻帝位,逐鹿意指争夺政权。如:「逐鹿中原」、「群雄逐鹿」。也作「争鹿」。
《國語辭典》:分茅  拼音:fēn máo
天子分封土地给诸侯。《晋书。卷五九。列传。汝南王亮》:「有晋郁兴,载崇藩翰,分茅锡瑞,道光恒典,仪台饰衮,礼备彝章。」
《國語辭典》:青冢  拼音:qīng zhǒng
在归绥市南大黑河畔的冢墓,相传为王昭君墓。因冢上的草色常青,故称为「青冢」。唐。柳中庸 征人怨诗:「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唐。张乔书边事诗:「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也作「青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