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顾盼(顧盼)
(1).向左右或周围看来看去。后汉书·儒林传论:“俯仰顾盼,则天业可移,犹鞠躬昏主之下,狼狈折札之命。”西京杂记卷六:“ 恭王 大悦,顾盼而笑。”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彼此顾盼,以为笑乐。” 李广田 《水的裁判》:“他们既不仰视前路,也不左右顾盼,只是垂头向前走。”
(2).照顾;看顾。孔丛子·连丛子下:“公顾盼 崔生 ,欲分禄以周其无,君之惠也。”《西游记》第三二回:“ 八戒 道:‘看师父是坐,廵山去是走;终不然教我坐一会又走,走一会又坐。两处怎么顾盼得来?’” 清 吴敏树 《书谢御史》:“一朝跌足,谁肯相顾盼耶?”
(3).瞧得起;礼遇。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吴 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明 徐渭 《奉督学宗师薛公书》:“凡 浙 之士,一蒙先生之顾盼者,无不接踵於先生之门,以幸得一言之教。” 清 戴名世 《魏其论》:“ 灌夫 以丞相戏弄之言告 魏其 , 魏其 与夫人市牛酒设帐具,必欲得 武安 一往,岂其慕艷 武安 而亦如天下士、郡国诸侯之以其顾盼为重耶!”
(4).眷顾;爱慕。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君王一顾盼,选色献蛾眉。” 元 曾瑞 《留鞋记》第四折:“偶见这小娘子,在於胭脂舖内,四目相视,甚有顾盼之意。” 明 陆采 《怀香记·引示池楼》:“他若有顾盼之情,你便近前相见。”
(5).观望。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盖未击之时,踟躕顾盼,举动语默,皆是物也。” 许杰 《大白纸》十四:“那人瞧见他这样踌躇顾盼的神气,决定他是一个异地的生客。”
(6).指相貌。 唐 李德裕 《奇才论》:“ 李训 因守 澄 得幸……与天子契若鱼水,北军诸将望其顾盼,与目睹天颜无异。”新唐书·李密传:“帝曰:‘此儿顾盼不常,无入卫。’” 欧阳山 《三家巷》二:“她的第二女儿 区桃 年纪虽然还小,却已经长得顾盼不凡,人才出众。”
《漢語大詞典》:礼接(禮接)
礼遇;以礼接待。晋书·杜夷传:“镇东将军 周馥 倾心礼接,引为参军。” 唐 杜牧 《上宣州崔大夫书》:“復自开幕府以来,辟取当时之名士,礼接待遇,各尽其意。”
《漢語大詞典》:齿遇(齒遇)
礼遇;平等相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由此 李氏 在世,得方幅齿遇。” 余嘉锡 笺疏:“此言‘方幅齿遇’,犹言正当礼遇之也。”南史·宋桂阳王休范传:“ 休范 素凡訥,少知解,不为诸兄齿遇。”
《漢語大詞典》:委遇
信任;礼遇。南齐书·江谧传:“ 江謐 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儕。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 宋 范仲淹 《汾州谢上表》:“不以毁誉累其心,不以宠辱更其守,副委遇之本意,酬保全之大恩。”
分類:信任礼遇
《漢語大詞典》:不识抬举(不識擡舉)
指责别人不理解或不珍视自己对他的优待或礼遇。《封神演义》第七回:“这贱人不识抬举!朕着美人歌舞一回,与他取乐玩赏,反被他言三语四,许多话説。”儒林外史第一回:“你这都説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记得幼小时候住在故乡,每看见绅士将一点骗人的自以为所谓恩惠,颁给下等人,而下等人不大感谢时,则斥之曰‘不识抬举!’”
《漢語大詞典》:谨遇(謹遇)
礼遇;厚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舍客 长桑君 过, 扁鹊 独奇之,常谨遇之。”汉书·赵广汉传:“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分類:礼遇厚待
《漢語大詞典》:引遇
犹礼遇。后汉书·儒林传下·伏恭:“十五年,行幸 琅邪 ,引遇如三公仪。”
分類:礼遇
《漢語大詞典》:推毂(推轂)
(1).推车前进。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内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将军制之。”后因以称任命将帅之礼。 唐 崔日用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去当推轂送,来佇出郊迎。”《花月痕》第五一回:“正看着皇上亲行拜将推轂之礼,何等热閙!”
(2).推动;协助。史记·荆燕世家:“今 吕氏 雅故本推轂 高帝 就天下,功至大。” 司马贞 索隐:“谓 吕氏 素心奉推 高祖 取天下,若人推轂欲前进涂然也。”新唐书·裴寂传:“朕有天下,公推轂成之也。”
(3).荐举;援引。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 武安 俱好儒术,推轂 赵綰 为御史大夫。”南齐书·陆厥传:“ 永明 末,盛为文章, 吴兴 沈约 、 陈郡 谢朓 、 琅邪 王融 以气类相推轂。” 宋 司马光 《送祖择之守陕》诗:“俊德争推轂,荣涂易建瓴。” 明 归有光 《与徐子与书》:“实赖吾丈雅故推轂之。” 清 方文 《送姜如农明府擢仪郎》诗:“羣公极推轂,玄币争相持。”
《漢語大詞典》:异数(異數)
亦作“异数”。
(1).等次不同;程度不一。左传·庄公十八年:“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后汉书·党锢传序:“圣人导人理性……虽情品万区,质文异数,至於陶物振俗,其道一也。”宋史·宇文昌龄传:“天地之数,以高卑则异位,以礼制则异宜,以乐舞则异数。”
(2).奇异的术数。后汉书·方术传序:“自是习为内学,尚奇文,贵异数,不乏於时矣。”
(3).特殊的礼遇。 唐 钱珝 《代史馆王相公谢加食邑实封表》:“无补艰难,方怀惭惧。詎谓圣慈,忽被异数。”宋史·岳云传:“ 杨么 平,功亦第一,又不上。 张浚 廉得其实……奏乞推异数, 飞 力辞不受。” 清 朱之瑜 《与陈遵之书》:“ 日本国 之禁,三十餘年不留 唐 人,留弟乃异数也。” 郭沫若 《海涛集·跨着东海》:“我们当天还被 横田 留着吃了一顿午饭,这在 日本 可以说是异数的招待。”
《漢語大詞典》:设醴(設醴)
汉书·楚元王刘交传:“ 元王 每置酒,常为 穆生 设醴。” 颜师古 注:“醴,甘酒也。”后以“设醴”指礼遇贤士。 唐 黄滔 《祭陈侍御峤》:“君侯设醴以前席,里巷拜尘而如堵。”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郑时中得官:“ 秦 亦悦其辩,设醴有加。”
《漢語大詞典》:给札(給札)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蜀 人 杨得意 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得意 曰:‘臣邑人 司马相如 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 相如 。 相如 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后因谓朝廷对文士的特殊礼遇为“给札”。 宋 曾巩 《回许安世谢馆职启》:“天衢寝亨,时望攸属。遂膺给札之召,来賁登瀛之游。”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和实之》词之三:“有谁怜、给札老 相如 ,家徒壁。”
《漢語大詞典》:重遇
特殊的礼遇。北齐书·孝昭帝纪:“武卫 娥永乐 武力絶伦,又被 文宣 重遇,抚刃思效。”
分類:特殊礼遇
《漢語大詞典》:礼贤(禮賢)
礼遇贤者。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乃所以崇德礼贤,济 殷 弊民。”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夫旌德礼贤,化道之所先。”资治通鉴·梁敬帝绍泰元年:“﹝ 庾季才 ﹞对曰:‘僕闻克国礼贤,古之道也。’” 胡三省 注:“ 武王 克 商 ,释 箕子 囚,式 商容 閭,封 比干 墓,所谓礼贤也。”
分類:礼遇礼贤
《漢語大詞典》:恩礼(恩禮)
旧谓尊上对下的礼遇。后汉书·鲁恭传:“数召讌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真宗 好文,初待 大年 眷顾无比,晚年恩礼渐衰。”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府君待诸孤弟,尤有恩礼。”
《漢語大詞典》:加笾(加籩)
谓礼遇厚于常时。左传·昭公六年:“夏, 季孙宿 如 晋 ,拜 莒 田也。 晋侯 享之,有加籩。” 杜预 注:“籩豆之数,多於常礼。”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谢恩赐酒脯饼果等状》:“宠过加籩,惧多尸素之责;荣同置醴,惭无麴糵之功。” 宋 李纲 《谢赐御筵表》:“悯其行役,赐以宴娱,仍招佩槖之臣,以示加籩之宠。”
分類:礼遇常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