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奴隶解放运动(奴隶解放运动)  拼音:nú lì jiě fàng yùn dòng
美国在十九世纪中叶,为解放被剥夺自由和人权的奴隶而发起的运动。系因美国南方农业和北方工业结构和生活型态的不同,导致对奴隶制度产生歧见,引发南北战争。战争结束后,北军胜利,奴隶制度正式废止。
《国语辞典》:国民乐派音乐(国民乐派音乐)  拼音:guó mín yuè pài yīn yuè
浪漫派音乐的一部分,流行于十九世纪的欧洲。此派音乐家重视民族传统,以民歌、民间舞曲、民间故事为题材,创作新颖的曲调、和声及特殊节奏。
《国语辞典》:德意志关税同盟(德意志关税同盟)  拼音:dé yì zhì guān shuì tóng méng
十九世纪初年,工业革命传入日耳曼,然各邦关卡林立,阻碍工商业发展,普鲁士遂于西元一八一八年提倡组织日耳曼联邦的关税同盟,促使工商业发展。除了奥国等几个邦未参加外,其他各邦纷纷加入,形成日后日耳曼统一的经济基础。
《国语辞典》:土耳其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  拼音:tǔ ěr qí jìn xíng qǔ
富有土耳其风格的进行曲。流行于十九世纪欧洲,以莫札特〈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及贝多芬音乐剧《雅典的废墟第六曲》最出名。
《国语辞典》: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女王)  拼音:wéi duō lì yà nǚ wáng
Victoria
十九世纪英国女王。(西元1819~1901)西元一八三七年即位。在位期间,内修文治,外张国威,参与多次战役,势力遍拓世界各地,是英国在位最久的国君。当时英国文治武功鼎盛一时,史称为「维多利亚时代」。
《国语辞典》:伯罗奔尼撒同盟(伯罗奔尼撒同盟)  拼音:bó luó bēn ní sā tóng méng
西元前六世纪,雅典和斯巴达为经济利益的冲突和政治制度的差异,各率一批城邦缠战不休。由于以斯巴达为首所结成的军事、政治同盟,大部分为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城邦,故称为「伯罗奔尼撒同盟」。
《国语辞典》:希腊戏剧(希腊戏剧)  拼音:xī là xì jù
源于西元前六世纪的希腊祭神仪式,初为滑稽歌舞,以亚里斯多芬最著名。至伊士奇始立悲剧,与索福克俪、幼里披底并称为三大悲剧诗人。希腊戏剧是欧洲戏剧的起源。
《国语辞典》:希腊哲学(希腊哲学)  拼音:xī là zhé xué
西元前六世纪出现于小亚细亚的哲学。原包含于希腊宗教之中,后独立分化而出。由泰利斯(Thales)开启先端。包含宇宙论时期,探究宇宙的始元;辩士学派,探究人类认识的限度;雅典时期,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完成体系论哲学。
《国语辞典》:西台帝国(西台帝国)  拼音:xī tái dì guó
国名。位于小亚细亚中部,兴起于西元前十五世纪,势力强盛的时候不但控制整个小亚细亚,且深入巴力斯坦北部。西元前一一九三年突然崩溃。
《国语辞典》:希斯亚德(希斯亚德)  拼音:xī sī yà dé
Hesiod
人名。约生于西元前八世纪中叶,希腊诗人。一般认为是次于荷马的第二大诗人,也是希腊最早的史诗诗人之一。作品多写平民生活,故称为「平民诗人」。更由于他是西方文化中第一个把劝诫或教训写入诗中的诗人,故又称为「教训诗之父」。著有《神谱》、《工作与时间》。也译作「希西奥特」。
《国语辞典》:锡安主义(锡安主义)  拼音:xí ān zhǔ yì
锡安,指耶路撒冷或犹太人的故土。锡安主义为起源于十九世纪后期的犹太人复国运动,目的在帮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重建家园。西元一九四八年,由于锡安主义者的努力,犹太人终于在联合国的同意下,如愿以偿的建立以色列国。时至今日,锡安主义仍以各种方式继续发挥其影响力,更是犹太人对以色列强烈向心力的来源。
《国语辞典》:西藏佛教  拼音:xī zàng fó jiào
约西元七世纪起在西藏发展的佛教。为佛教三大传统之一,以藏文为圣典语言。原只盛行西藏、蒙古,如今弘扬全球。其教学特色在综合小乘与大乘的波罗蜜多乘、金刚乘,见解上以中观为究竟,法门则以密续为主流。藏经分《甘珠尔》、《丹珠尔》两部分,前者指佛语,包括经和律,后者乃是印度佛教大师的论著。主要教派有宁玛、噶举、萨迦、格鲁四宗。各有严密的寺院组织和学经制度。俗称为「喇嘛教」。
《国语辞典》:现代艺术(现代艺术)  拼音:xiàn dài yì shù
二十世纪的艺术对于旧有形式之反思,勇于尝试创新,使艺术的内在表现趋于深刻繁复,整体特色为抽象、幻想、表现。如绘画、雕刻界线渐趋消失,艺术家使用多种素材表现,不再局限于单一形式。
《国语辞典》:现代主义(现代主义)  拼音:xiàn dài zhǔ yì
一种二十世纪的艺术潮流。起因于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后的物质主义与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撞击,使得人类内心产生精神上的空洞、虚无。表现在文学作品上,强调个人的孤立性、经验的破碎性。在语言技巧上,现代主义有别于过去者,在于不断创新语言,不避土语方言,融入严肃的作品中。同时,由于佛洛依德学说的兴起,现代主义强调意识流及象徵作用。
《国语辞典》:新实在论(新实在论)  拼音:xīn shí zài lùn
二十世纪初期,英、美唯心主义哲学的一个派别。强调存在不仅指具体的存在,而不依赖于具体事物的一般概念也是存在的;人类可直接认识外在的世界,无需透过任何中间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