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国祚(國祚)
(1).国运。陈书·吴兴王胤传:“皇孙初诞,国祚方熙。” 宋 陈亮 《箴铭赞》:“国祚若旒,谁任其责。”
(2).皇位。汉书·刘向传:“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於外亲,降为皁隶。”后汉书·李固传:“频年之间,国祚三絶。”新唐书·蒋乂传:“ 中宗 即位,春秋已壮,而母后篡夺以移神器,赖 张柬之 等国祚再復。”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保洪图社稷,巩国祚延绵。”
《漢語大詞典》:黄祖
(1).树神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庐江 龙舒县 陆亭 ,流水边有一大树,高数十丈,常有黄鸟数千枚巢其上。时久旱,长老共相谓曰:‘彼树常有黄气,或有神灵,可以祈雨。’因以酒脯往。亭中有寡妇 李宪 者,夜起,室中忽见一妇人,著绣衣,自称曰:‘我树神 黄祖 也,能兴云雨。以汝性洁,佐汝为生。朝来父老皆欲祈雨,吾已求之於帝,明日日中大雨。’至期果雨。遂为立祠。”
(2).指 三国 魏 的国运。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天厌覇德,黄祖告衅。” 张铣 注:“覇,谓 魏 也。 魏 土德,故曰黄祖。”一本作“ 黄祚 ”。
分類:国运
《漢語大詞典》:皇路
(1).君道;国运。后汉书·崔駰传:“驭委其轡,马駘其衔,四牡横奔,皇路险倾。” 宋 文天祥 《正气歌》:“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2).比喻仕途。 清 侯方域 《〈彭容园文〉序》:“ 彭子 身负羽仪,翱翔皇路,此所谓时也。”
《漢語大詞典》:宝祚(寶祚)
国运;帝位。宋书·恩倖传论:“民忘 宋 德,虽非一涂,宝祚夙倾,实由於此。”周书·宣帝纪:“朕以眇身,祇承宝祚。”隋书·音乐志中:“高山作矣,宝祚其崇。” 唐 黄滔 《御试良弓献问赋》:“何以弘丕国於赫赫,垂宝祚於绵绵者哉!”
分類:国运帝位
《漢語大詞典》:宝运(寶運)
国运;皇业。 南朝 梁 沈约 《〈武帝集〉序》:“夫成天地之大功,膺乐推之宝运,未或不文武兼资,能事斯毕者也。”北史·周纪下·宣帝:“朕以眇身,祇承宝运。” 唐 孙逖 《故右丞相赠太师燕文贞公挽词》之一:“一言兴宝运,三入济羣生。” 宋 柳永 《透碧霄》词:“帝居壮丽,皇家熙盛,宝运当千。”
分類:国运
《漢語大詞典》:世祚
(1).同“ 世胙 ”。 汉 徐干 中论·爵禄:“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世祚太师,抚寧东夏。”
(2).国运。后汉书·卢植传:“又比世祚不竞,仍外求嗣,可谓危矣。”北齐书·李浑传:“吾每观 齐 之分野,福德不多,国家世祚,终於四七。”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一》:“盖古人之所以为国者,虽各係其德之厚薄,化之浅深,世祚之长短,然陛下即而观之,岂有欲其行之而乃从而害之者乎?”
分類:国运
《漢語大詞典》:灵祚(靈祚)
对国运的美称。 晋 傅玄 《晋郊祀歌·迎送神歌》:“嘉乐殷荐,灵祚景祥。” 南朝 宋 王韶之 《宋四厢乐歌·王公上寿歌》:“灵祚穷二仪,休明等三光。”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 晋 室不纲,灵祚归德,二方承运,俱受明命。” 胡三省 注:“灵祚,犹 班彪 《王命论》所谓神明之祚也。”
分類:对国国运
《漢語大詞典》:黄祚
(1). 黄帝 的后裔。子华子·晏子:“昔者 轩辕 二十五宗,故黄祚衍於天下,于今未忘也。”
(2).指 三国 魏 的国运。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天厌覇德,黄祚告衅。”按,五臣本作“黄祖”。 张铣 注:“覇,谓 魏 也。 魏 土德,故曰黄祖。”
《漢語大詞典》:国历(國曆)
(1).国运。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豫司二州表》:“臣闻国历惟燿,则藩伯缉其才;朝纬伊序,则方率司其度。”
(2).由国家规定和采用的历法,一般指阳历。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在去年十二月卅一日的来信未到之前两天,即‘国历’一月一日上午……当蒙留下‘明前’与‘旗枪’各一包无误。”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七:“民众在激昂的情绪中过了国历的新年,又到了废历的年边。”
《漢語大詞典》:天步
(1).天之行步。指时运、国运等。《诗·小雅·白华》:“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朱熹 集传:“步,行也。天步,犹言时运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阳消阴息,故天步屯蹇;否剥成象,岂足多讥?” 唐 李邕 《大唐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天步未亨,人事将殆。” 宋 司马光 《言郭昭选札子》:“国初草创,天步尚艰。” 清 陈梦雷 《抒哀赋》:“嗟天步之踖躩兮,长蛇洊其肆虐。” 庞树柏 《朱舜水祠落成征题敬赋》诗:“迍邅天步遘阳九, 朱明 痛失皇纲纽。”
(2).谓天体星象的运转。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匝日域以迴騖,穷天步而高寻。” 唐 王勃 《驯鸢赋》:“神周天步,鬱霄汉之(弘)图。”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仰能窥天步,俯能测海镜,艺能善辊弹,聪能审律吕。”
《漢語大詞典》:霸气(霸氣)
(1).霸王气象。指王气,国运。 唐 王勃 《江宁吴少府宅饯宴序》:“霸气尽而江山空,皇风清而市朝改。” 宋 王安石 《次韵舍弟赏心亭即事》之二:“霸气消磨不復存,旧朝臺殿秪空村。” 清 陈维嵩 《念奴娇·邺中怀古》词:“转眼寒烟縈战垒,耿耿还留霸气。”
(2).勇武雄伟之气。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 东坡 词全是王道, 稼轩 词则兼有霸气,然犹不悖於王也。”
(3).强悍的气势,刚毅之气。 清 许承钦 《钱塘江观潮》诗:“霸气至今消不尽,素车白马驾虹蜺。” 廖仲恺 《临江仙·题柳亚子江楼秋思图》词:“却怜景物萧森,烽烟寂处漫登临。 吴 山 楚 水,霸气易消沉。”
(4).强横霸道的气焰。 夏衍 《忆阿英同志》:“他没有当时有些左翼青年那股霸气,所以不久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赵树理 《邪不压正》:“二姨问:‘ 刘锡元 如今还是那么霸气?’ 聚财 说:‘不是那么霸气,就能硬逼住咱闺女许给人家?’”
《漢語大詞典》:二竖(二豎,二竪)
亦作“ 二竪 ”。
(1).语出左传·成公十年:“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后用以称病魔。 晋 葛洪 抱朴子·贵贤:“二竪之疾既据而募良医,栋橈之祸已集而思谋夫,何异乎火起乃穿井,觉飢而占田哉!” 明 郑若庸 《玉玦记·索命》:“ 伯有 今为厉,二竖还乘衅。” 刘开扬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原始》:“时余方为二竪所苦,以卷帙浩繁,力难胜任,拜辞之餘,乃督以兹事。”
(2).指危害国运的奸佞小人。 唐 张说之 《赠户部尚书河东公杨君神道碑》:“协心五朝,戡勦二竪,奋飞比落,推戴 中宗 。”宋史·徐侨传:“今女謁,阉宦相为囊橐,诞为二竖,以处国膏肓。”
《漢語大詞典》:夷险(夷險)
(1).平险。 三国 魏 曹操 《分租与诸将掾属令》:“与诸将士大夫共从戎事,幸赖贤人不爱其谋,羣士不遗其力,是以夷险平乱,而吾得窃大赏,户邑三万。”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二章:“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犂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
(2).平坦与险阻。魏书·程骏传:“ 魏 昔与 燕 婚,既而伐之,由行人具其夷险故也。” 明 李东阳 《〈北上录〉序》:“平生一二朋旧,或取而观之,知道路之夷险,居起之劳逸。”红楼梦第五十回:“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
(3).指国运的平顺与艰险。 晋 陶潜 《五月旦和戴主簿》诗:“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宋 王安石 《贺韩魏公启》:“毁誉几至万端,夷险常持于一意,故四海以公之用舍一时为国之安危。”
(4).犹言正与偏。隋书·天文志上:“视日在傍而大,居上而小者,仰瞩为难,平观为易也。由视有夷险,非远近之效也。”
(5).谓艰险。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又欲使悉得可与,经夷险而不易情,歷危苦而相负荷者,吾未见其可多得也。”魏书·彭城王勰传:“﹝ 咸阳王 禧 ﹞谓 勰 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险至极。’ 勰 恨之,对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 彦和 握蛇骑虎,不觉艰难。’”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国运方夷险,天心詎测量。”
(6).指险峻。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天地、风云、日星、河岳、草木、禽兽、虫鱼、花石之高旷夷险、清明黲露、奇丽诡譎,一切可喜可骇之状,以为之情。”
《漢語大詞典》:昌运(昌運)
兴隆的国运。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勑躬慙积素,復与昌运并。” 唐 韩愈 《贺皇帝即位表》:“伏维皇帝陛下,承列圣之丕绩,当中兴之昌运。” 宋 陆游 《谢梁右相启》:“此盖伏遇某官身扶昌运,手斡化钧。” 明 王世贞 《〈何大复集〉序》:“所以削涤卑琐,振頽习,扶昌运,开中兴者,何物也?”
分類:兴隆国运
《漢語大詞典》:国运(國運)
国家的气运。 明 高启 《送张贡士祥会试京师》诗:“邇来国运属中圮,争慕死节羞生全。”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夫 汉 之常侍,唐之中尉,何常不翦除於 操 温 之手,然而国运随之以亡。” 马君武 《别英伦》诗:“王旗日出入,国运自盈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