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地(無地)
(1).没有地方;没有土地。战国策·赵策三:“来年 秦 復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 秦 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淮南子·泰族训》:“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
(2).没有大地。 汉 扬雄 《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无天何生?无地何形?”
(3).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飞阁逶迤,下临无地。” 张铣 注:“言阁高下临,见地若无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临着苦海,真是上彻重霄,下临无地。”
(4).犹言至极;不尽。形容无限喜爱、惶恐、惊喜、感愧等感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若乃统体必善,缀赏无地;虽 楚 赵 羣才, 汉 魏 众作,曾何足云!” 唐 刘禹锡 《谢分司东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书,授臣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者,宠命自天,战越无地。”《三国志平话》卷上:“ 曹操 读罢书,欢喜无地。”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感激至于无地。”
《漢語大詞典》:地主
(1).当地的主人。对来往客人而言。 唐 郎士元 《春宴王补阙城东别业》诗:“山下古松当綺席,簷前片雨滴春苔,地主同声復同合,留欢不畏夕阳催。” 明 李贽 《与焦从吾》:“且当处穷之日,未必能为地主,是以未敢决来。”参见“ 地主之谊 ”。
(2).神名。国语·越语下:“皇天后土,四乡地主正之。” 韦昭 注:“乡,方也。天神地祇,四方神主,当征讨之。”史记·封禅书:“八神……二曰地主,祠 泰山 梁父 。”汉书·郊祀志上:“天子至 梁父 ,礼祠地主。”
(3).田地的主人。《元典章·刑部十八·宿藏》:“ 王拜驴 等於 贺二 地内掘得埋藏之物,於所得物内,一半没官,一半付告人;於地内得者,依上令,得物之人与地主停分。”
(4).占有土地,靠剥削农民为生的人或阶级。 毛泽东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叫做地主。地主剥削的方式,主要的是收取地租。” 茅盾 《林家铺子》二:“一个多月前乡下人收获的晚稻也早已被地主们和高利贷的债主们如数逼光。”
《漢語大詞典》:地主之谊(地主之誼)
左传·哀公十二年:“ 子服景伯 谓 子贡 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餼,以相辞也。’” 杜预 注:“侯伯致礼以礼宾也。地主,所会主人也。餼,生物。” 孔颖达 疏:“致礼礼宾,当谓有以礼之,或设饮食与之宴也。”后因以“地主之谊”谓当地的主人对来客接待的礼节和饮食馈赠等情谊。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你二位来了,我还不曾稍尽地主之谊,却反扰了你二位几遭。”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不要紧,今晚可以在敝村住一晚,我们可以代 张先生 尽尽地主之谊。”亦作“ 地主之仪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饌,於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
《漢語大詞典》:有土
(1).有土地;有封地。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史记·平準书:“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汉书·食货志上引此文, 颜师古 注曰:“有土,谓国之宗姓受封邑土地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若夫剖符有土,所谓禄利耳,非富贵也。”
(2).指有土地之君或有封地之臣。书·皋陶谟:“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孔 传:“有土之君,不可不敬慎。”书·吕刑:“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 曾运乾 正读:“有土者,畿内有采地之臣。”
(3).谓任地方行政长官。 唐 元稹 《赠楚继吾等制》:“竝追有土之荣,用明死政之节。” 章炳麟 《谢本师》:“昔 戴君 与 全绍衣 并污伪命,先生亦授职为伪编修。非有土子民之吏,不为谋主,与 全戴 同。何恩于虏,而恳恳蔽遮其恶?”
《漢語大詞典》:村堡
(1).围有土墙的乡村小镇。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 建平县 西有村堡,曰 诸葛城 。四周土墉,隐隐隆起,居其中者,可数十家。”
(2).泛指村庄。《中国歌谣资料·北大荒民谣二》:“ 北大荒 ,真荒凉,五十里村堡是近邻,三十里窝棚对面炕!”
《漢語大詞典》:手实(手實)
唐 代民户户口和占有土地的实况记录。 唐 制每三年编造户籍一次。地方平时每年把人口及其所占田亩据实造册,再据此编成计帐,送州申报尚书省,作为全国户籍的底本。 长庆 四年, 元稹 在 同州 采取整顿赋税措施,令百姓自报,称“自通手实状”。 宋 吕惠卿 行手实法,时亦称“ 手实 ”。 宋 苏轼 《吕惠卿责授节度副使》:“手实之祸,下及鷄豚。” 宋 苏辙 《民赋叙》:“ 熙寧 中 吕惠卿 復建手实,抉私隐,崇告訐,以实贫富之等。”参阅新唐书·食货志一、 唐 元稹 《同州奏均田状》宋史·食货志上五
《漢語大詞典》:贫农(貧農)
(1).贫苦农民。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一:“教不及民深可愧,故将制度写为图;庶使贫农穷地利,会须岁岁保丰穰。”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稻工:“ 吴郡 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 清 朱休度 《蚕开门行》:“蚕喫不足待僵矣,贫农皇皇揭火债。”
(2).指农村中完全没有土地或只占有极少的土地和一些小农具的农民。一般依靠租种土地生活,也出卖一部分劳动力。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三二章:“中农生活是比贫农强一点,在政治上同样受富农的欺侮。” 赵树理 《邪不圧正》六:“上级又来了指示,说像咱这些贫农不多的地方,只在农会下边成立贫农小组,不成立贫农团了。”
《漢語大詞典》:领有(領有)
谓拥有人口或占有土地。
《漢語大詞典》:堡子
(1).围有土墙的小城镇、村庄或堡塞。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划一利害事》:“缘边弓箭手逐一两指挥,各筑堡子居住。”
(2).泛指村庄。《中国民间故事选·鲁班学艺》:“勤恳的老木匠一生盖了两个堡子, 鲁家南湾 , 鲁家北湾 。”
《漢語大詞典》:佃农(佃農)
(1).耕种者;农民。 清 唐甄 潜书·富民:“緡钱錙银,市贩贷之;石麦斛米,佃农贷之。”
(2).今指自己不占有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 毛泽东 《中国农村各阶级的分析》:“贫农是农村中的佃农,受地主的剥削。”
《漢語大詞典》:永业田(永業田)
(1).田制名。也称世业田。 北魏 行均田制,每男夫授桑田二十亩,身没不还,世代承耕,故称永业田。 北齐 、 隋 、 唐 沿用此制,但授田多少不等。 唐 中叶以后,土地兼并激烈,此制名存实亡。 宋 太平兴国 以后,凡人民所垦田即为永业田,不复有亩数的限制。
(2).田制名。也称世业田。 隋 唐 两代,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或散官五品以上,按等级分授永业田,子孙世袭,皆免课役。参阅魏书·食货志通典·食货志隋书·食货志新唐书·食货志一
(3).旧时称私有土地为永业田或世业田。
《漢語大詞典》:寨圩
有土墙包围的营寨。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四章:“有人说这是过去捻军时代的寨圩。”
《漢語大詞典》:壝宫
(1).天子外出,在平地休息住宿时设置的一种有土围墙的临时宫室。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 郑玄 注:“谓王行,止宿平地,筑坛,又委壝土起堳埒以为宫。” 贾公彦 疏:“止宿之间,不可筑作墙壁,宜掘地为宫,土在坑畔而高则堳埒也。”宋书·礼志二:“ 魏氏 无巡狩故事,新礼则巡狩方岳,柴望告至,设壝宫,如礼诸侯之覲者。” 宋 王禹偁 《籍田赋》:“甸师、掌舍,警御陌以惟严;封人、野庐,设壝宫而靡失。”
(2).设置壝宫。 晋 潘岳 《籍田赋》:“於是乃使甸帅清畿,野庐扫路,封人壝宫,掌舍设枑。”
《漢語大詞典》:地主阶级(地主階級)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依靠剥削农民为生的阶级。其剥削手段主要是收取地租。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 中国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
《漢語大詞典》:分佃
封建社会中,占有土地的封建主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这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奴隶制时代》:“这证明 秦 前的地主们已经充分懂得,用旧式奴隶制的集体耕种,奴隶们容易怠工,故已经采取了分佃的办法了。”
《漢語大詞典》:圈占
划定界线并占领之。多指封建统治者强行占有土地。 清 顾炎武 《营平二州史事序》:“其后七十年而 炎武 得游於斯,则当屠杀圈占之后,人民稀少,物力衰耗。” 郭沫若 《孔雀胆》第二幕:“从前是无法无天的专横,任意的圈占汉人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