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摇 → 颻飖搖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摇摆(搖擺)  拼音:yáo bǎi
1.摇荡、摆动。宋。王令〈八桧图〉诗:「宜乎今古惑昧者,摇摆舌吻归之仙。」元。邓玉宾〈村里迓古。包藏著一团儿和气套。么篇〉:「抵多少对舞霓裳按六么,掼摇摆会躯劳。」
2.走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铁生既娶了美妾,巴不得领了他各处去摇摆,每到之处,见了的无不啧啧称赏。」
《國語辭典》:摇摇摆摆(搖搖擺擺)  拼音:yáo yáo bǎi bǎi
1.左右摇曳,晃动不定的样子。《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一个妇女摇摇摆摆从府堂里出来,自言自语,与崔宁打个胸厮撞。」《老残游记》第三回:「河里的水草都有一丈多长,被那河水流得摇摇摆摆,煞是好看!」也作「摆摆摇摇」。
2.行路缓慢自得的样子。《西游记》第一回:「将那跑不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那小娘子艳乔妆了,带著两个丫头,一个唤名春云,一个唤名秋月,摇摇摆摆,走到园亭上来。」
《高级汉语词典》:摇摆气势
摇头摆尾,虚张声势
《国语辞典》:摇摆不定(摇摆不定)  拼音:yáo bǎi bù dìng
1.来回摇荡、摆动不停。如:「小妹妹被摇摆不定的不倒翁逗得直咯咯大笑。」
2.意念或立场等游移、变动不确定。如:「政府的政策若摇摆不定,百姓将无所适从。」
《国语辞典》:摇摆乐(摇摆乐)  拼音:yáo bǎi yuè
早期发源于美国的一种音乐类型。为英语swing music的意译。一九三○年代形成独特的风格。音乐强调小节里的下半拍或弱拍,因而带来摇摆的感觉。是爵士乐曲中的主要音乐形式。
《國語辭典》:动摇(動搖)  拼音:dòng yáo
1.摇摆晃动。唐。杜甫 阁夜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2.不稳固、不坚定。《汉书。卷一○。成帝纪》:「其罢昌陵及故陵,勿徙吏民,令天下毋有动摇之心。」
《國語辭典》:摆动(擺動)  拼音:bǎi dòng
摇动。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三六出:「你看他含笑插金钗,摆动那长裙带。」
《國語辭典》:槃旋  拼音:pán xuán
萦绕回旋的样子。如:「老鹰在空中槃旋猎取食物。」
《國語辭典》:盘旋(盤旋)  拼音:pán xuán
1.周旋进退。《淮南子。泛论》:「夫弦歌鼓舞以为乐,盘旋揖让以脩礼。」《西游记》第一五回:「来来往往,战罢多时,盘旋良久,那条龙力软筋麻,不能抵敌。」
2.旋转、环绕。《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八月,宣和殿有玉芝生于桧树上,又有鹤三万馀只,盘旋云霄之间。」《三国演义》第一一六回:「后主焚香祝毕,师婆忽然披发跣足,就殿上跳跃数十遍,盘旋于案上。」
3.徘徊逗留。如:「出国留学前,他回故乡盘旋了好几天,舍不得离开。」唐。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國語辭典》:摇荡(搖蕩)  拼音:yáo dàng
1.摇动晃荡、动荡不安。《史记。卷一○三。万石君传》:「仓廪既空,民贫流亡,而君欲请徙之,摇荡不安,动危之,而辞位,君欲安归难乎?」《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2.鼓舞、鼓动。《庄子。天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
《國語辭典》:摇荡(搖盪)  拼音:yáo dàng
摇摆晃荡。如:「窗口的风铃随风摇荡,发出清脆的声音。」
《國語辭典》:摇动(搖動)  拼音:yáo dòng
晃动,摇摆使动。《淮南子。精神》:「耳目淫于声色之乐,则五藏摇动而不定矣。」《史记。卷一○○。季布传》:「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漢語大詞典》:倚风(倚風)
谓随风倾侧摇摆。 唐 李商隐 《蜂》诗:“ 宓妃 腰细纔胜露, 赵后 身轻欲倚风。” 宋 朱熹 《次韵雪后书事》之二:“未觉春光到柳条,谁教柳絮倚风摇。” 清 朱锡 《幽梦续影》引 雪蕉 云:“海棠倚风,粉篁洒雨,是有舞意。”
《國語辭典》:伶仃  拼音:líng dīng
1.孤独无依的样子。《聊斋志异。卷二。婴宁》:「伶仃独步,无可问程。」也作「伶丁」、「零丁」。
2.身体瘦弱的样子。元。王德信〈四块玉。信物存套。乌夜啼〉曲:「要相逢甚日何年在,则我这瘦伶仃形体如柴。」《金瓶梅》第九六回:「谁人知道我心头,天害的我伶仃瘦!」也作「伶丁」、「零丁」。
3.摇摆晃动的样子。《水浒传》第一一七回:「武松醒来,看见左臂已折,伶仃将断。」
4.俐落、爽快。《水浒传》第六五回:「那人钻入舱里来,被梢公一手揪住,一刀落时,砍的伶仃,推下水去。」
《國語辭典》:招招  拼音:zhāo zhāo
1.用手招人,示意前来。《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清。许润 己巳六月拜别家慈之楚诗:「舟子招招促行李,残书数卷裹破被。」
2.摇摆荡漾的样子。南朝齐。谢朓〈始之宣城郡〉诗:「招招漾轻楫,行行趋岩趾。」唐。刘禹锡〈桃源行〉:「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3.每一招。如:「他的剑法,招招夺命。」
《漢語大詞典》:盘辟(盤辟,槃辟)
(1).盘旋进退。古代行礼时的动作仪态。汉书·儒林传·毛公:“ 鲁 徐生 善为颂。”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苏林 曰:“ 徐氏 后有 张氏 ,不知经,但能盘辟为礼容。” 明 唐顺之 《重修宜兴县学记》:“是故学校以教士而养之,以礼乐以柔伏其速成躁进之心,使其终日从事於俎豆、筐篚、象勺、干籥、盘辟、缀兆之容。”
(2).泛指回旋进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明帝 问 周伯仁 :‘ 真长 何如人?’答曰:‘故是千斤犗特。’ 王公 笑其言, 伯仁 曰:‘不如捲角牸,有盘辟之好。’” 徐震堮 校笺:“盘辟,同槃辟,犹盘旋也……此言捲角牸不能如千斤犗特之任重致远,而折旋进退,皆如乘者之意。”
(3).跛行摇摆貌。 清 赵翼 《哭缄斋侄》诗:“蹣跚见客怜盘辟,饮啖兼人笑活罗。”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若怀抱莫白,至亲不能交一言,盘辟蹣跚,企跂不能行一步,广坐交言而不觉,疾雷破山而不闻,凡此瞽、喑、聋、跛,受生何亏!”
槃辟:1.盘旋进退。古代行礼时的动作姿势。汉书·何武传:“坐举方正所举者召见槃辟雅拜。” 颜师古 注:“槃辟犹言槃旋也。”庄子·田子方“从容一若龙,一若虎” 晋 郭象 注:“槃辟其步,逶蛇其迹。” 清 龚自珍 《汉朝儒生行》:“路逢 絳灌 拜马首,拜则槃辟人不喜。”
(2).谓灵活、圆滑。 章炳麟 《訄书·别录甲》:“﹝ 裔介 ﹞性槃辟,善应事,先 魏象枢 得志,其骨骾弗如。”
《國語辭典》:扭捏  拼音:niǔ niē
1.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晃,故作姿态。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珊瑚钩,芙蓉扣,扭捏的身子儿别样娇柔。」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扭捏著身子儿百般做作,来往向人前卖弄俊俏。」
2.举止害羞、不大方、难为情的样子。《程乙本红楼梦》第六回:「扭捏了半日,无奈何只得和宝玉温存一番。」《冷眼观》第二四回:「讵料咕噜一声,文思大发,忙笑道:『我有了,我有了,而且还是天造地设的灵机,说出来,丝毫不扭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