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8—638 【介绍】: 唐越州馀姚人,字伯施。虞世基弟。受学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文章婉缛,得徐陵之意。又从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学羲之书法,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仕隋为起居舍人。太宗时为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对掌文翰。迁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世南必存规讽,多所补益。太宗尝称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卒谥文懿。有《北堂书钞》及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58—638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排行七。文章婉缛类徐陵。仕陈为建安王法曹参军。入隋,任秘书郎、起居舍人等职。入唐,历官秦府参军、弘文馆学士、太子中舍人、著作郎、秘书监等职。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尝学书于浮屠智永,得其法,与欧阳询齐名,并称“欧虞”。曾劝太宗毋为宫体诗,而其诗除《咏蝉》等少量有兴寄、边塞诗较刚健外,其余多为应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辞典丽,内容则比较空泛。原集早佚,《全唐诗》存虞世南诗1卷。
唐诗汇评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少受学于顾野王。为文祖述徐陵,陵以为类己;又师沙门智永书,妙得其体,故声名籍甚。仕陈,为建安王法曹参军。入隋,官秘书郎、起居舍人。隋亡,为窦建德黄门侍郎。李世民灭建德,引为秦王府参军,转记室,掌文翰。贞观中,转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封永兴县公。太宗有失,世南必犯颜谏,甚得亲礼,谓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今存;著《虞世南集》三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八
世南字伯施。越州馀姚人。历官陈隋。复事窦建德。入唐为秦府参军。累转秘书监。封永兴县子。年八十一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图像淩烟阁。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世南)善属文,常祖述徐陵,陵亦言世南得己之意。……陈灭,与世基同入长安,俱有重名,时人方之二陆。
《唐诗品》
虞监师资野王,嗜慕徐,庾。髫卯之年,婉缛已著;琨玙之美,绮藻并丰。虽隋皇忌人之主,贞观睿圣之朝,然而善始之爱,身存乱国,准伦之誉,竟列名臣,骈美二陆,不信知言矣乎?其诗在隋则洗濯浮夸,兴寄巳远;在唐则藻思萦纡,不乏雅道。殆所谓圆融整丽,四德具存,治世之音,先人而兴者也。至如“横空一鸟度,照水百花燃”、“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天然秀颖,不烦痕削。又《长春宫应令》云“民瘼谅斯求”,《江都应诏》云“顺动悦来苏”,其视宫体之规,同归雅正。石渠、东观之思,自非圣主,何能扬休下后世哉!
《诗源辨体》
武德、贞观间,太宗及虞世南、魏徵诸公五言,声尽入律,语多绮靡,即梁、陈旧习也。……按《唐书》:“世南文章婉缛,慕徐陵。太宗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门:‘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也奉诏。’帝曰:‘朕试卿耳。’后帝为诗一篇,述古兴亡,既而叹曰:‘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此诗何所示耶?’敕褚遂良即其灵座焚之。”今观世南诗,犹不免绮靡之习,何也?盖世南虽知宫体妖艳之语为非正,而绮靡之弊则沿陈、隋旧习而弗知耳。且世南所慕徐陵,而谓之雅正,可手?至如《出塞》、《从军》、《饮马》、《结客》及魏徵《出关》等篇,声气稍雄,与王褒、薛道衡诸作相上下,此唐音之始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人,字龙发,号可山。自称林逋七世孙。理宗淳祐间以诗名。尝集中兴以来名公诗,为《大雅复古集》。所著有《茹草纪事》、《山家清供》、《西湖衣钵》等。
全宋诗
林洪,字龙发,号可山,泉州(今属福建)人。自称和靖七世孙。理宗时肄业杭泮,冒杭贯取乡荐(《梅涧诗话》卷中)。有《山家清供》。今录诗十三首。
《骈字类编》:七世
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衰诗邶鄘卫谱七世至顷侯当周夷王时卫国政 变风始作疏卫世家云康叔卒子康伯立卒子孝伯立卒子嗣伯立卒子建伯立卒子靖伯立卒子贞伯立卒子顷侯立除顷侯故七世也公春秋经传集解第一疏隐公名息姑伯禽七世孙惠 弗皇子声子所生 史记五帝纪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上又礼书有天下者事七世 汉书金日磾传赞勒功 将传国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何其盛也家宋书陶潜传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 人无怨色 宋史度宗纪咸淳五年高邮县夏世贤七世义居诏署其门张又裘承询传麟州杨荣隰州赵友开封李居正颖州 可象卫州张圭沧州崔谅七世同居杨维桢忧释赋见三叶下
分类:七世
《国语辞典》:亨利七世  拼音:hēng lì qī shì
Henry Ⅶ
人名。(西元1457~1507)英国都铎王朝的开国君主。西元一四七一年流亡至法国,一四八五年回国创立都铎王朝,结束了旷日持久的玫瑰战争。在位期间扩张王权,压抑贵族,发展工商业,为都铎王朝的昌盛奠下基础。
《漢語大詞典》:七世子孙(七世子孫)
指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尔雅·释亲:“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分類:曾孙玄孙
《漢語大詞典》:七叶(七葉)
(1).七世;七代。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七叶重光,海内冠冕。”隋书·孝义传·郭儁:“家门雍睦,七叶共居。” 唐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尔来得茂彦,七叶仕汉餘。”
(2).见“ 七叶树 ”。
分類:七世七代
《漢語大詞典》:七叶树(七葉樹)
落叶乔木。叶子对生,掌状复叶,花白色,略带红晕,蒴果黄褐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木材黄白色,花纹致密,可制精致家具。 宋 梅尧臣 《邵郎中姑苏园亭》诗:“至今怪石存旧鐫,七叶树荫黄金田。”亦省作“ 七叶 ”。 唐 罗隐 逸句:“夏窗七叶连阴暗。”
《国语辞典》:拾得  拼音:shí dé
1.拣获、拾取。如:「他于路旁拾得一百块。」
2.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约西元七世纪末至八世纪初在世,生卒年不详。相传天台山国清寺僧丰干行至赤城,于道傍拾获,遂携入寺中为僧,故称为「拾得」。与寒山子交游,有偈词,附于《寒山集》中。
《国语辞典》:藏文  拼音:zàng wén
藏族习用的文字。西元七世纪仿效印度的拼音字母而创,有三十个辅音字母及四个元音符号。字体主要有楷书、行书、草书三种,自左至右横写。
《國語辭典》:婆罗门(婆羅門)  拼音:pó luó mén
1.印度的贵族。
2.词牌名。本为唐大曲,曲调乃从大曲摘遍而来。词为双调,七十六字,九平韵。也称为「婆罗门引」。
3.梵语音译,意译为「净行」、「净裔」。印度早期社会,凡分四种阶级,婆罗门是最高阶级。婆罗门自称是梵天的后裔,世袭祭司,事奉大梵天,专修净行,掌握神权;后引申泛指出家的修行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四:「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国语辞典》:赵伯驹(赵伯驹)  拼音:zhào bó jū
人名。字千里,南宋涿郡人,太祖七世孙,生卒年不详。高宗时(西元1127~1162),官浙东兵马钤辖。擅画金碧山水,取法唐李思训父子,笔法秀劲工致,布景周密,著色清丽,一改唐人浓郁之风。兼工花果、禽鸟、竹石、人物等,传有江山秋色图。
《国语辞典》:拉丁字母  拼音:lā dīng zì mǔ
西元前六、七世纪由埃特鲁斯坎字母发展的拼音文字,原用以记录拉丁语。古典拉丁语有二十三个字母;至中世纪,分化增至二十六个字母。由于各种历史条件,拉丁字母成为欧洲多数语言的文字基础,近代更传到美、非、亚、澳诸洲,广为当地无字民族采用。
《国语辞典》:吕底亚王国(吕底亚王国)  拼音:lǚ dǐ yà wáng guó
国名。位于小亚细亚,西滨爱琴海。西元前七世纪中期至西元前六世纪中期,曾一度称霸小亚细亚,极为隆盛,后为波斯所灭。受希腊文化影响很深,以音乐及染料著名。
《国语辞典》:西藏佛教  拼音:xī zàng fó jiào
约西元七世纪起在西藏发展的佛教。为佛教三大传统之一,以藏文为圣典语言。原只盛行西藏、蒙古,如今弘扬全球。其教学特色在综合小乘与大乘的波罗蜜多乘、金刚乘,见解上以中观为究竟,法门则以密续为主流。藏经分《甘珠尔》、《丹珠尔》两部分,前者指佛语,包括经和律,后者乃是印度佛教大师的论著。主要教派有宁玛、噶举、萨迦、格鲁四宗。各有严密的寺院组织和学经制度。俗称为「喇嘛教」。
《漢語大詞典》:佛逝国(佛逝國)
室利佛逝国 的省称。七世纪到十三世纪 印度尼西亚 苏门答腊 古国。新唐书·地理志七下·岭南道:“ 广州 东南海行……又五日行至海硤,蕃人谓之‘质’,南北百里,北岸则 罗越国 ,南岸则 佛逝国 。”
《漢語大詞典》:吏读式(吏讀式)
朝鲜 从七世纪 新罗 时代至二十世纪初 李朝 末年所用的一种汉语朝鲜语混合文字。形式上都是汉字,文句中实词多用汉语,虚词多用朝鲜语(以汉字记音),句法从朝鲜语。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大约在 唐朝 建国前, 新罗 即开始使用 汉 字记录本族语言,称为‘吏读式’。 唐 时, 薛聪 以吏读式译 中国 经书为 新罗 语,儒学流传得以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