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元孙(元孫)
(1).长孙。书·金縢:“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 孔 传:“元孙, 武王 。” 孔颖达 疏:“ 武王 是 大王 之曾孙也。尊统於上,继之於祖,谓元孙,是长孙。”金石萃编·汉司隶校尉杨淮碑:“﹝二君﹞约身自守,俱大司隶 孟文 之元孙。” 唐 韩愈 《司徒许国公神道碑铭》:“ 贞元 元孙,命正我宇,公为臣宗,处得地所。”
(2).玄孙。指本人以下的第五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谢启祚 ﹞先后三娶二媵,举十三男,十二女,孙二十九人,曾孙三十八人,元孙二人。”
《漢語大詞典》:重重孙(重重孫)
即玄孙。重孙之子,自本身下数的第五代。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 黄 妻:(轻轻对新娘子说)太公要紧巴望你替他生一个重重孙。”
《漢語大詞典》:九族
以自己为本位,上推至四世之高祖,下推至四世之玄孙为九族。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孔 传:“以睦高祖、玄孙之亲。”一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见 孙星衍 尚书今古文注疏引 夏侯 欧阳 等说。汉书·高帝纪上:“置宗正官以序九族。” 唐 王昌龄 《箜篌引》诗:“九族分离作 楚 囚,深谿寂寞絃苦幽。”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四折:“律法有云:‘一人造反,九族全诛。’” 何香凝 《我的回忆》:“当时革命叫做‘造反’,被 清 政府知道,是会诛连九族的。”
《漢語大詞典》:曾玄
曾孙和玄孙。亦泛指后代。隶释·汉韩敕修孔庙后碑:“謁庙拜墓,感有曾玄。”《晋书·刘颂传》:“ 泰始 之初,陛下践阼,其所服乘皆先代功臣之胤,非其子孙,则其曾玄。” 明 方孝孺 《祭郑仲舒太常》:“吾之哀公者,非特为游从之好,谈谐之乐,盖一閔吾之道而伤其将坠,一以誄公之德以告公之曾玄。”
《國語辭典》:来孙(來孫)  拼音:lái sūn
称谓。称玄孙之子。《尔雅。释亲》:「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宋。苏轼〈和陶拟古诗〉九首之七:「来孙亦垂白,颇识李崖州。」也作「徕孙」。
《漢語大詞典》:删书(删書)
孔子 删订《尚书》之说。据《尚书璿玑钤》称: 孔子 得 黄帝 玄孙 帝魁 之《书》,至 秦穆公 为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其中一百零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又据史记·伯夷列传 司马贞 索隐引《尚书纬》云: 孔子 得 帝魁 之三千三百三十篇,删定一百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 汉 之 刘歆 、 班固 、 扬雄 , 唐 之 孔颖达 等均尊信 孔子 删之说,以为尚书源于古代史官,经 孔子 删次成书。但此说后世多有疑议,认为《书纬》及 司马贞 所引《尚书纬》之说不足据。 宋 林之奇 尚书集解称“此说不然”。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书序更引 孙宣侗 之说,谓:“不但《书序》可疑,并百篇之名,亦未可信矣。”
《國語辭典》:九亲(九親)  拼音:jiǔ qīn
由本身上推至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四辈,下推至子、孙、曾孙、玄孙四辈,称为「九亲」。明。无名氏《闹铜台》第三折:「不是心毒行无道,我则怕造反之人灭九亲。」
《漢語大詞典》:玄来礽(玄來礽)
泛指远代子孙。玄,玄孙;来,来孙;礽,礽孙。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故子不能为父兄报仇,以託诸其子。子以託诸孙,孙又以託诸玄来礽。”
《漢語大詞典》:七世子孙(七世子孫)
指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尔雅·释亲:“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分類:曾孙玄孙
《国语辞典》:徕孙(徕孙)  拼音:lái sūn
称谓。称玄孙之子。也作「来孙」。
分类:称谓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