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元孙(元孫)
(1).长孙。书·金縢:“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 孔 传:“元孙, 武王 。” 孔颖达 疏:“ 武王 是 大王 之曾孙也。尊统於上,继之於祖,谓元孙,是长孙。”金石萃编·汉司隶校尉杨淮碑:“﹝二君﹞约身自守,俱大司隶 孟文 之元孙。” 唐 韩愈 《司徒许国公神道碑铭》:“ 贞元 元孙,命正我宇,公为臣宗,处得地所。”
(2).玄孙。指本人以下的第五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谢启祚 ﹞先后三娶二媵,举十三男,十二女,孙二十九人,曾孙三十八人,元孙二人。”
《國語辭典》:嫡孙(嫡孫)  拼音:dí sūn
称谓。称同祖的孙子。《红楼梦》第五回:「子孙虽多,竟无一个可以继业者,惟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
分類:嫡长长孙
《国语辞典》:燄燄  拼音:yàn yàn
1.火刚燃烧的样子。《书经。洛诰》:「无若火始燄燄,厥攸灼叙,弗其绝。」也作「焰焰」。
2.火势猛烈炽热的样子。唐。元稹〈董逃行〉:「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剜剜深脐脂燄燄。」也作「焰焰」。
3.光鲜明亮的样子。唐。杨烱〈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明星燄燄,不临太邱之前;暮雨沉沉,不散巫山之曲。」《西游记》第一回:「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燄燄,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也作「焰焰」。
4.炎热的样子。唐。杨巨源〈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诗:「赫赫家宗壑,燄燄燋砂石。」
《國語辭典》:太孙(太孫)  拼音:tài sūn
帝王的嫡长孙,即皇孙。也指帝王在太子死后,另行册立太孙,作为预定的皇位继承人。《汉书。卷一○。成帝纪》:「宣帝爱之,字曰太孙,常置左右。」《旧唐书。卷五。高宗本纪下》:「汉、魏已来,皇太子在,不立太孙,但封王耳。」
《國語辭典》:适孙(適孫)  拼音:dí sūn
称谓。称嫡出长孙。《仪礼。丧服》:「有适子者无适孙,孙妇亦如之。」
分類:嫡出长孙
《漢語大詞典》:冢孙(冢孫)
嫡长孙。 宋 叶适 《送王通判》诗:“ 左原 冢孙产 巴东 ,山灵地秀兼长雄。”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勋戚·嗣封新建伯:“ 新建伯 王瑞楼 承勋 , 文成先生 冢孙也。” 严既澄 《不遇》:“谁不知道我是‘大夫第’的冢孙?”
分類:嫡长长孙
《漢語大詞典》:重适(重適)
亦作“ 重嫡 ”。 古代称诸侯的嫡长孙。管子·幼官:“重适入,正礼义。” 尹知章 注:“重适,谓承重也。适,诸侯之世子也。”《宋书·礼志二》:“大功为重嫡之服,则虽誓,无復有三年之理明矣。”参见“ 承重 ”。
亦作“ 重嫡 ”。 旧时谓妇女再嫁。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直到 宋 朝,那一班‘业儒’的才说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话,看见历史上‘重适’两个字,便大惊小怪起来。”
《國語辭典》:承重  拼音:chéng zhòng
1.承受重量。如:「这栋建筑有坚固的承重结构。」
2.承受宗庙与丧祭的重任,通常指隔代承受。如当事人与其父都是嫡长子,而其父先死,其祖去世时,当事人需承受宗庙与丧祭的重任,为「承重孙」。如其父与其祖父都先死,曾祖父去世时,其人为「承重曾孙」。《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类》:「长子已死,嫡孙承重。」
《漢語大詞典》:适长孙(適長孫)
指嫡出长孙。史记·殷本纪:“ 太甲 , 成汤 适长孙也,是为 帝太甲 。”汉书·齐哀王刘襄传:“推本言之,大王 高皇帝 适长孙也,当立。” 颜师古 注:“适读曰嫡。”
《国语辞典》:长孙媳(长孙媳)  拼音:zhǎng sūn xí
长孙的妻子。
分类:长孙
《国语辞典》:嫡孙承重(嫡孙承重)  拼音:dí sūn chéng zhòng
长子死,而由嫡长孙承嗣。《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类》:「长子已死,嫡孙承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