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蚩尤  拼音:chī yóu
相传为黄帝时的诸侯,因叛乱与黄帝战于涿鹿,为帝所戮。近人或谓蚩尤为古代苗族的酋长,说法不一。
《國語辭典》:蚩尤旗  拼音:chī yóu qí
天象之一,常被归为妖气或妖星。可能是特定形状的彗星。古人以此星出现主兵祸之象。
《漢語大詞典》:生黎
(1).人民。 晋 陆云 《逸民箴》:“在昔后帝齐物达观,赏不假爵,教不示劝,号謚莫设,而生黎淳晏。”
(2).旧时对我国少数民族 黎族 中山居者的称谓。宋史·蛮夷传三·黎洞:“今 儋崖 、 万安 皆与 黎 为境,其服属州县者为熟 黎 ,其居山洞无征徭者为生 黎 ,时出与郡人互市。” 清 袁枚 新齐谐·禁魇婆:“ 广东 崖州 居民半属 黎 人,有生熟 黎 之分。生 黎 居 五指山 中,不服王化;熟 黎 尊官长,来见则膝行而入。”
《国语辞典》:黎语(黎语)  拼音:lí yǔ
黎族所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分布于海南岛中南部地区。
《漢語大詞典》:洞黎
古代称黎族人。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元 季 沙 张 二帅守 琼 ,不能制其下,繇是土豪与 洞黎 相挺为乱。”
分類:黎族族人
《国语辞典》:黄道婆(黄道婆)  拼音:huáng dào pó
元时擅于纺织技术的女工艺家。曾随崖州黎族学习纺织技术,学成后返乡从事纺织工作,促成棉纺织业的进步,使元明以后的松江细布闻名于四方。纺织业者遂立祠祭之,以感其功。也称为「黄婆」。
《国语辞典》:打竹舞  拼音:dǎ zhú wǔ
竹竿舞。为黎族民间舞蹈型式之一。流行于大陆地区广东省、海南岛一带。舞时在地上平行摆放两根竹竿,上面横架六根竹竿,六人分别蹲在两边,双手各持竿端,按一致的节奏敲击,舞者在竹竿分合的空隙,做各种的舞蹈动作。
《国语辞典》:觱达(觱达)  拼音:bì dá
乐器名,吹管乐器。流行于海南黎族的乐器,由两根如箸的细竹管并排组成。长约二十至三十公分,原有二至四个按音孔,经改革成为前七后一,音域较传统更广,音色更显清亮。也作「筚达」。
《漢語大詞典》:船形屋
黎族的传统民居。流行于海南省。因形状像倒扣地上的船只,故名。有三种类型:铺地型、高架形及向“金字型”过渡的过渡型。共同特点是,屋有立柱,顶开天窗,头尾开门,茅草片盖屋顶。高架型则屋基用许多木桩支撑,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
《漢語大詞典》:俚洞
指古代南方黎族聚居的山区。陈书·胡颖传:“出 番禺 ,征讨俚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