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飨象(饗象)
比喻难以捉摸,无可明辨的事物。饗,通“ 响 ”。文选·左思〈吴都赋〉:“斯寔神妙之饗象,嗟难得而覼缕。” 李周翰 注:“神妙则所述神仙之事。仙道至微,事或响象。响象,言未审也。” 高步瀛 义疏:“响象,迭韵连语,犹想象也。”
《國語辭典》:恍惚  拼音:huǎng hū
1.隐约模糊,不可辨认。《韩非子。忠孝》:「恍惚之言,恬淡之学,天下之惑术也。」也作「恍忽」。
2.神志模糊不清。《儒林外史》第五回:「新年不出门拜节,在家哽哽咽咽,不时哭泣,精神颠倒,恍惚不宁。」也作「恍忽」。
《國語辭典》:恍惚  拼音:huǎng hu
彷佛、好像。如:「满天的星斗,恍惚钻石般,闪烁著光芒。」
《國語辭典》:微妙  拼音:wéi miào
用意幽深而超乎寻常。《老子》第一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元通,深不可识。」《孟子注疏》汉。赵岐。题辞:「儒家惟有孟子闳远微妙,缊奥难见。」
《國語辭典》:玄妙  拼音:xuán miào
幽深微妙的境界。唐。孟浩然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隐娘辈其机玄妙,鬼神莫窥。」
《国语辞典》:水中月  拼音:shuǐ zhōng yuè
映在水中的月亮,并非实体,故用来比喻事物难以捉摸。《红楼梦》第五回:「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國語辭典》:捉迷藏  拼音:zhuō mí cáng
1.一人蒙住眼睛,摸索捉他身边来回躲避的人的游戏。唐。元稹 杂忆诗:「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说郛。卷三一。致虚杂俎》:「玄宗与玉真恒于皎月之下,以锦帕裹目,在方丈之间互相捉戏,……谓之捉迷藏。」也称为「躲猫猫」、「躲迷藏」、「捉盲盲」。
2.比喻言语、行为拐弯抹角,故意使人难以捉摸。如:「你到底想做什么,直说好了,别跟我捉迷藏!」也称为「躲迷藏」。
《漢語大詞典》:玄味
(1).深奥的旨趣,常指 老庄 之道。 晋 习凿齿 《与释道安书》:“清风藻於中夏,鸞响厉乎入冥,玄味远猷,何荣如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孙长乐 作 王长史 誄云:‘余与夫子,交非势利,心犹澄水,同此玄味。’”云笈七籤卷四:“余少耽玄味,志爱经书。”
(2).泛指高尚的趣味,境界。 唐 韩偓 《闲兴》诗:“景寂有玄味,韵高无俗情。”
(3).难以捉摸的神秘意味。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古人把文章看做了不得的东西……所以说来说去总带点玄味。”
《漢語大詞典》:徜恍
(1).恍然,忽然醒悟。 清 钮琇 觚賸·石言:“客乃徜恍自失,逡巡而去。”
(2).不真切,难以捉摸、辨认。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自学者不审,误以道为体,道始迷离徜恍,若一幻物,虚悬於空漠无朕之际,而果何物耶?”
《漢語大詞典》:贼滑(賊滑)
谓变化很大,难以捉摸。 老舍 《离婚》第四:“多给他们穿上点,刚入冬,天气贼滑的呢,忽冷忽热,多穿点保险!”
分類:难以捉摸
《國語辭典》:瞻前忽后(瞻前忽後)  拼音:zhān qián hū hòu
兼顾前后。比喻做事谨慎周密。宋。朱熹 答廖子晦:「虽以颜子之初,钻高仰坚,瞻前忽后,亦是未见此物,故不得为实见耳。」
分類:难以捉摸
《国语辞典》:急料子  拼音:jí liào zi
变幻莫测,难以捉摸。元。石子章〈八声甘州。天涯羁旅套。六么遍〉曲:「前时唧𠺕,今番抹颩。急料子心肠天生透。」
《国语辞典》:躲迷藏  拼音:duǒ mí cáng
1.一种游戏。一人蒙住眼睛,摸索捉他身边来回躲避的人。也称为「捉迷藏」。
2.比喻言语、行为拐弯抹角,使人难以捉摸。如:「请你开门见山的说好吗?少跟我躲迷藏了。」也称为「捉迷藏」。
《國語辭典》:鬼狐由  拼音:guǐ hú yóu
鬼混、胡闹的行为。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若不是恁识破他鬼狐由,敢送得俺卧枕著床罢手。」也作「鬼胡由」。
《國語辭典》:鬼狐犹(鬼狐猶)  拼音:guǐ hú yóu
鬼混、胡闹的行为。元。无名氏《货旦郎》第二折:「断不得哄汉子的口,都是些即世求食鬼狐犹。」也作「鬼胡由」。
《漢語大詞典》:鬼胡延
犹鬼胡由。难以捉摸的心计。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一折:“呀,不赌时搂抱在祭臺边,这婆娘色胆大如天,恰不怕柳外人瞧见,又不是颠。往日贤,都做了鬼胡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