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幽冥  拼音:yōu míng
1.暗眛。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至于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禅巡狩之仪,则幽冥而莫知其原。」
2.佛教指地狱及饿鬼道而言。
《漢語大詞典》:幼眇
(1).幽微;微妙。《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臣心结日久,每闻幼眇之声,不知涕泣之横集也。” 颜师古 注:“幼眇,精微也。” 汉 扬雄 《长杨赋》:“抑止丝竹晏衍之乐,憎闻 郑 卫 幼眇之声。”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乳哺动物愈进化矣,幼眇之音,姝丽之色,芳泽之气,至于蝯狙而能乐之,其所乐者,亦几微也。”
(2).窈窕,美好。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相羊。” 颜师古 注:“幼眇犹窈窕也。”
《漢語大詞典》:徼妙
精微;微妙。语出老子:“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唐 独孤及 《对诏策》:“至如希微大体,徼妙元键,陛下得 黄帝 之遗珠久矣。”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读〈论语〉:“ 释 氏之棒喝,独属不亲, 老耼 之徼妙,皆为餘食矣。”
分類:精微微妙
《漢語大詞典》:玄眇
(1).道家形容道的虚无渺茫,亦以指道。鹖冠子·能天:“軼玄眇而后无,抗澄幽而思谨焉。” 陆佃 解:“言圣人超天下之理,然后忘物。”《淮南子·齐俗训》:“﹝ 王乔 等﹞遗形去智,抱素返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 唐 李华 《含英殿赋》:“身居玄眇,心与万姓同畎亩之劳。”
(2).深奥;微妙。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医方:“医方等録,虽亦称述 黄岐 ,然文字古奥,语致玄眇。”
《國語辭典》:微言  拼音:wéi yán
1.精妙的言论。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仰其经目,称为论语。」唐。李白〈别韦少府〉诗:「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
2.隐微讽谏的言辞。《宋书。卷六九。范晔传》:「熙先素有等嘧,尽心事之,晔遂相与异常,申莫逆之好,始以微言动晔,晔不回,熙先乃极辞譬说。」
《國語辭典》:精微  拼音:jīng wéi
精深微妙。《礼记。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老残游记》第一一回:「这个道理甚精微,他们算学家略懂得一点。」
《國語辭典》:至道  拼音:zhì dào
1.大道,至善至美之道。《礼记。学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文选。韦曜。博弈论》:「当世之士宜勉思至道,爱功惜力以佐明时。」
2.宋朝太宗的年号(西元995~997)。
《國語辭典》:精义(精義)  拼音:jīng yì
精要的义理。《文选。曹摅。思友人诗》:「精义测神奥,清机发妙理。」《老残游记》第一一回:「要推其精义,有非一朝一夕所能算得尽的。」
《國語辭典》:玄机(玄機)  拼音:xuán jī
1.神奇的计谋。《三国演义》第九三回:「此是何人,识吾玄机?」《西游记》第二回:「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
2.道家指深奥的道理。唐。张说〈道家四首奉敕撰〉诗四首之三:「金炉承道诀,玉牒启玄机。」
《國語辭典》:玄妙  拼音:xuán miào
幽深微妙的境界。唐。孟浩然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隐娘辈其机玄妙,鬼神莫窥。」
《漢語大詞典》:至微
(1).指极微细的物类;极微妙的事理。《淮南子·本经训》:“夫至大,天地弗能含也;至微;神明弗能领也。”史记·龟策列传:“故推归之至微,要絜於精神也。” 明 方孝孺 《送太学赵孝先从军》诗序:“昭昭生於太阴,隆隆隐於至微。”
(2).极卑微。 晋 李密 《陈情事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漢語大詞典》:微旨
亦作“ 微恉 ”。亦作“ 微指 ”。
(1).精深微妙的意旨。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究洞圣人之微恉。”《后汉书·徐防传》:“ 孔圣 既远,微旨将絶,故立博士十有四家,设甲乙之科,以勉劝学者。” 唐 李翰 《殷太师比干碑》:“夫子称 殷 有三仁,岂无微旨?” 宋 叶适 《沈仲一墓志铭》:“有 彬老 者,北游 程 氏师生间,得性命微旨,经世大意。” 清 方苞 《又书〈封禅书〉后》:“盖谓传所称封禪者七十二君,本无稽之言,但以是致怪物与神通,则举之不以其事,而上古封禪之有无,又不足辨矣。此 子长 之微指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书〉与〈诗〉》:“其序列先后, 宋 人多以为即 孔子 微旨所寓,然古诗流传来久,篇次未必一如其故,今亦无以定之。”
(2).隐而未露的意愿。汉书·翟方进传:“奏事亡不当意,内求人主微指以固其位。”宋书·恩倖传·徐爰:“ 爰 便僻善事人,能得人主微旨。” 宋 陆游 《南唐书·周宗传》:“一日, 烈祖 临镜理白髮,太息曰:‘功业成而吾老矣,奈何!’ 宗 适侍侧,悟微指,乃请如 广陵 ,讽 让皇 以禪代事。” 尚秉和 《北京政府成立》:“时北洋老将数十人,统兵十餘万,胥听内阁指撝,无或违,然内阁微恉鲜能明也。”
《漢語大詞典》:至数(至數)
(1).极其精深微妙的道理或事理。《素问·三部九候论》:“ 黄帝 问曰:‘余闻九针於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愿问其方。’ 岐伯 对曰:‘妙乎哉问也!此天地之至数。’” 晋 陆机 《辨亡论》:“是故先王达经国之长规,审存亡之至数。谦己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宽冲以诱俊乂之谋,慈和以结士民之爱。”
(2).指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后汉书·赵咨传》:“夫含气之伦,有生必终,盖天地之常期,自然之至数。”
(3).真实的本领、方术。汉书·东方朔传:“復使射他物,连中,輒赐帛。时有幸倡 郭舍人 ,滑稽不穷,常侍左右,曰:‘ 朔 狂,幸中耳,非至数也。’” 颜师古 注:“至,实也。”
《漢語大詞典》:妙义(妙義)
微妙的义理。 南朝 梁简文帝 《请幸同泰寺开讲》:“被微言於王舍,集妙义於寳坊。”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后王降德,於众兆民,高文象纬,妙义几神。”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稽首香花巖,妙义足今古。”
分類:微妙义理
《國語辭典》:要妙  拼音:yāo miào
精微美好的样子。《文选。成公绥。啸赋》:「音要妙而流响,声激嚁而清厉。」唐。沈既济《任氏传》:「察神人之际,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不止赏玩风态而已。」也作「要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