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武备(武備)  拼音:wǔ bèi
军事方面的设施。《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古者虽有文事,必有武备。」《红楼梦》第六三回:「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百载不用武备。」
《國語辭典》:军容(軍容)  拼音:jūn róng
指整个军队的仪容、气象、纪律而言。晋。左思〈魏都赋〉:「其军容弗犯,信其果毅。」
《國語辭典》:兵力  拼音:bīng lì
军队的实力,包括人员和武器装备。《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论曰》:「朝议惮兵力之损,情存苟安。」《儒林外史》第一回:「若以兵力服人,浙人虽弱,恐亦义不受辱。」
《國語辭典》:轻装(輕裝)  拼音:qīng zhuāng
轻便的装扮。《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来日可令精壮之兵,饱食轻装,尽藏于东南房屋内。」
《漢語大詞典》:戈甲
(1).戈和铠甲。亦泛指武器装备。尉缭子·兵令下:“内卒出戍,令将吏授旗鼓戈甲。”南史·刘之亨传:“总督众军,杖节而西,楼船戈甲甚盛。”
(2).指战争或军队。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本命醮词》:“况封畿戈甲之餘,壠亩榛芜之后,疲羸未復,疮痏未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阴风恶,戈甲遍荒郊,杀气黯青霄。” 清 顾炎武 《表哀诗》:“欲求 防 墓处,戈甲满江潯。”
《國語辭典》:寄生  拼音:jì shēng
1.依附他物生活。《管子。八观》:「有地君国,而不务耕艺,寄生之君也。」《楚辞。东方朔。七谏。初放》:「便娟之脩竹兮,寄生乎江潭。」
2.生物学上指依附于他种生物之活体上,吸收其寄主之养分,供自身生存者,如植物之桑寄生、动物之蛔虫寄生于人体。
《国语辞典》:兵备(兵备)  拼音:bīng bèi
军事措施和武器装备。《逸周书。卷一。籴匡解》:「兵备不制、民利不淫。」也称为「军备」。
《國語辭典》:军装(軍裝)  拼音:jūn zhuāng
1.军人所穿的服装。
2.枪炮、子弹、毛毯、服装等军事装备。
《漢語大詞典》:缮甲(繕甲)
谓整治武器装备。诗·郑风·叔于田序:“ 叔 处于 京 ,缮甲治兵,以出于田。” 郑玄 笺:“缮之言善也;甲,鎧也。”史记·张仪列传:“敝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旧唐书·德宗纪上:“朝廷增一城,浚一池,便飞语有辞,而诸盗完城缮甲,畧无寧日。”
《漢語大詞典》:精甲
(1).精良的铠甲。指最好的装备。晋书·成都王颖传:“精甲耀日,铁骑前驱。”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晋 兵自桑林驰出,人马精甲,光明烛日,虏骑愕然,稍却, 晋 军乘之。”
(2).指精锐的军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豫州 军虽败於 长阪 ,今战士还者及 关羽 水军精甲万人, 刘琦 合 江夏 战士亦不下万人。”新唐书·裴均传:“ 均 发精甲三千,逆击之,贼望风奔却。”
《國語辭典》:铠甲(鎧甲)  拼音:kǎi jiǎ
古代的战服。多用金属片缀成,以扺禦兵器穿刺。《淮南子。说林》:「人性便丝衣帛,或射之则被铠甲。」《三国演义》第一回:「各置全身铠甲,共聚乡勇五百馀人。」
《國語辭典》:火车(火車)  拼音:huǒ chē
1.一种古代攻战的器具。《南齐书。卷一。高帝本纪上》:「俄顷,贼马步奄至,又推火车数道攻战。相持移日,乃出轻兵攻贼西。」
2.泛指行驶于铁路上的列车。因最初是藉火力产生蒸气以牵引车厢,故称为「火车」。目前多已电气化。
《國語辭典》:修缮(修繕)  拼音:xiū shàn
修理、修复。《北史。卷二二。长孙道生传》:「第宅卑陋,出镇后,其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
《漢語大詞典》:利事
(1).指有利可图的事。管子·心术下:“岂无利事哉?我无利心。”
(2).指军事装备。逸周书·大明武:“十因:一树仁,二胜欲,三宾客,四通旅,五亲戚,六无告,七同事,八程巧,九□能,十利事。” 朱右曾 校释:“利事,谓车甲器械。”
《國語辭典》:战备(戰備)  拼音:zhàn bèi
1.军事装备。《左传。哀公十六年》:「吴人伐慎,白公败之,请以战备献,许之,遂作乱。」《荀子。王霸》:「乡方略,审劳佚,谨畜积,脩战备。」
2.为参战所做的准备。宋。杨万里〈论兵下〉:「陇西诸郡迫近羌胡,民习战备,故风声气俗,高尚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