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抑扬(抑揚)  拼音:yì yáng
1.音调的高低。汉。蔡邕〈琴赋〉:「左手抑扬,右手徘徊。」宋。谢枋得《文章轨范》:「有抑扬,有顿挫。」
2.上下、浮沉。《汉书。卷三○。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3.毁誉、褒贬。《晋书。卷三六。张华传》:「汉高八王以宠过夷灭,光武诸将由抑损克终。非上有仁暴之殊,下有愚智之异,盖抑扬与夺使之然耳。」
《國語辭典》:通气(通氣)  拼音:tōng qì
1.气脉通达顺畅。《易经。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晏子曰:『古之饮酒也,足以通气合好而已矣。』」
2.通风。如:「这房间窗户太小,不通气。」唐。张昌龄〈对高洁之士策〉:「山林不夭,风云以之通气。」
3.互通声息。如:「他们里外通气,窃得了不少机密。」
4.通达事理。如:「那小子学识经验不足,且不通气。」
《漢語大詞典》:行气(行氣)
(1).道教语。指呼吸吐纳等养生方法的内修功夫。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龟支牀足,行二十餘岁,移牀,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引。”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则曰唯导引可以难老矣。” 唐 王维 《赠焦道士》诗:“天老能行气,吾师不养空。”
(2).中医指输送精气。《素问·太阴阳明论》:“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 岐伯 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於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为之行气於三阳。’”
(3).指使气血畅通。左传·昭公九年:“味以行气,气以实志。” 杜预 注:“气和则志充。”
(4).指行文气势。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 千寻,走云连风。”
《漢語大詞典》:沈鸷(沈鷙)
亦作“沉鷙”。
(1).深沉勇猛。新唐书·李光弼传赞:“ 李光弼 生戎虏之绪,沉鷙有守。”宋史·杨存中传:“ 存中 魁梧沉鷙。”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 燕蓟 ﹞土厚水深,博大爽塏。其人沉鷙材勇。” 清 钮琇 觚賸·圆圆:“ 延陵将军 美丰姿,善骑射,躯干不甚伟硕,而勇力絶人,沉鷙多谋。”
(2).指阴沉厉害。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有五十五岁,鬓发已经斑白,带着椭圆形的金边眼镜,一对沉鸷的眼睛在底下闪铄着。”
(3).指诗文气势沉雄。 清 吴骞 拜经楼诗话卷一:“七言律浑坚沉鷙中,易畅易动。”
《漢語大詞典》:候者
(1).斥候,军中任侦察之事者。吕氏春秋·分职:“有芻水旁者,告 齐 候者曰:‘水浅深易知: 荆 人所盛守,尽其 浅 者也;所简守,皆其深者也。’”史记·大宛列传:“ 匈奴 时有候者到,而希矣。”
(2).指守望巡哨者。墨子·号令:“候者望见乘车若骑卒道外来者,及城中非常者,言以报守。”
(3).占候天文气象者。史记·天官书:“夫雷电、虾虹、辟歷、夜明者,阳气之动也,春夏则发,秋冬则藏,故候者无不司之。”
《漢語大詞典》:疏朗
亦作“疎朗”。亦作“踈朗”。
(1).开阔清亮。多形容眉目清秀。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鬚长四尺,甚有威望。”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邈哉 崔生 ,体正心直。天骨踈朗,墙宇高嶷。忠存轨迹,义形风色。”晋书·王敦传:“ 敦 眉目疏朗,性简脱,有鉴裁。”旧唐书·良吏传下·张知謇:“仪质瓌伟,眉目疏朗,晓于玄理,清介自守。”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美人眉宇定疏朗,才许縹緲而娉姈。”
(2).俊爽;爽朗。晋书·桓玄传:“及长,形貌瓌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 明 屠隆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语远……疎朗者语畅,沉着者语深。”
(3).指文气豪放。 缪荃荪 《宋元词四十家序》:“其论 南 宋 词人, 姜 张 并举……又论 长公 疏朗, 稼轩 沉雄。”
(4).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又有瑟瑟幕……轻明虚薄,无以为比,向空张之,则疎朗之纹,如碧丝之贯真珠,虽大雨暴降,不能溼溺,云以鮫人瑞香膏傅之故也。”一本作“踈朗”。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五:“有堂三楹横其前,下临絶壁。其堂窗櫺疎朗,如浮坐云端,可称幽爽。”
(5).淡雅清朗。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鲍楷 ﹞画山水不用稿,疏朗秀润,得古人意。”
《漢語大詞典》:疏宕
亦作“疎宕”。亦作“疎荡”。
(1).放达不羁。北史·薛憕传:“ 憕 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疏宕不拘,时人未之奇也。” 宋 叶适 《通直郎致仕总干黄公行状》:“是翁奋立寒苦,为乡先生,天质疎宕,不避就向背,教子必自达於义。”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徐伯龄:“性颖敏,每书一目终身,但疎荡不拘小节,对客每跣足蓬头。”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刘寓生》:“同年 刘奇进 ,在同馆中最年少,疏宕有美质。”
(2).谓声调抑扬顿挫,文气流畅奔放。 宋 苏轼 《琴操·醉翁操引》:“好奇之士 沈遵 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絶伦。” 宋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太史公 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 燕 赵 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疎荡,颇有奇气。”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七四:“综上所言,可知古文家之所谓古文,是有一套已被公认而趋于凝化的句法,是有一套所谓疎宕顿挫转折呼应的作法。”
(3).恬淡隽永。 清 张祥龄 《〈半箧秋词〉序录》:“词至 白石 ( 姜夔 ),疏宕极矣, 梦窗 ( 吴文英 )辈起,以密丽争之。”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二七:“ 欧公 文法本钦 韩 ,长句何曾别调弹?标出格中疏宕处,当年原不学 邯郸 。”
《漢語大詞典》:袭气(襲氣)
谓贯通文气。 清 恽敬 《答来卿书》之二:“平日养气极壮,临文沛然而下,不袭气而气注之。”
《漢語大詞典》:响逸(響逸)
(1).音响悠扬。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器和故响逸,张急故声清。”
(2).比喻文气奔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 嗣宗 俶儻,故响逸而调远。” 金 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采壮者抑其侈,响逸者止其流。”
《漢語大詞典》:雍容典雅
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 宋 陈亮 《书欧阳文粹后》:“公之文雍容典雅,紆餘宽平,反覆以达其意,无復毫髮之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