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沉 → 沈沉”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浮汩
犹浮沉。 清 张皋文 《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而 文在 以磊落才,抱负奇气,浮汩为吏十餘年。”参见“ 浮沉 ”。
分類:浮沉
《漢語大詞典》:浮沉
见“ 浮沈 ”。
分類:浮沉
《漢語大詞典》:涪湛
浮沉。湛,通“ 沉 ”。谓失意,不得志。 清 刘大櫆 《〈马湘灵诗集〉序》:“以 湘灵 之才,使其居於庙朝,正言謇諤,岂与夫世之此倡而彼应者同乎哉!奈何窘蹶涪湛,抱能不一施,遂为山泽之癯以老也。”
《漢語大詞典》:漂垫(漂墊)
浮沉。太平广记卷二九一引《成都记》:“ 李冰 为 蜀郡 守,有蛟嵗暴,漂垫相望, 冰 乃入水戮蛟。”
分類:浮沉
《漢語大詞典》:浮沉
见“ 浮沈 ”。
分類:浮沉
《漢語大詞典》:浮沈
亦作“ 浮沉 ”。
(1).古代一种祭河川的仪式。尔雅·释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 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 李绅 《溯西江》诗:“孤棹自迟从蹭蹬,乱帆争疾竞浮沉。” 艾青 《鱼化石》诗:“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3).随波逐流。谓追随世俗。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病免居家,与閭里浮沉,相随行,鬭鸡走狗。”旧唐书·裴度传:“﹝ 度 ﹞及晚节,稍浮沉以避祸。”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 清 龚自珍 《对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汉 班倢伃 《捣素赋》:“佇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结游略年义,篤顾弃浮沉。” 李善 注:“ 高诱 《淮南子》注曰:‘浮沉,犹盛衰也。’” 唐 刘复 《出东城》诗:“一为浮沉隔,会合殊未央。”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 维楨 ﹞浮沉外僚,几三十年。” 茅盾 《子夜》八:“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5).埋没;沉沦。 宋 苏轼 《与人书》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渐著,岂復久浮沉里中?” 明 宋濂 《故绍兴路总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 清 陆嵩 《赠龚蓝生》诗:“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时事动愤懣。”
(6).出现和消失。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天气所生,神灵所治,幽閒清浄,与神浮沉。” 周立波 《第一夜》:“蒙矓里,许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书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羡 作 豫章郡 太守。临去,都下人因寄百计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称书信未送到为“浮沉”。 清 孙枝蔚 《淮渎庙楼寓作》诗:“ 扬州 虽咫尺,书信易浮沉。”
《漢語大詞典》:独行(獨行)
(1).一人行路;独自行走。庄子·盗跖:“内周楼疏,外不敢独行,可谓畏矣!”史记·陈丞相世家:“渡 河 ,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 平 。”法苑珠林卷十:“ 舍利弗 独行乞食,婆罗门见而问言:‘尊者独行无沙弥耶?’” 清 金人瑞 《送维茨公晋秋日渡江之金陵》诗之十:“我或读经罢,独行观水痕。”
(2).专意实行;独自实行或行事。易·晋:“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孔颖达 疏:“独犹专也,言进与退专行其正也。”孟子·滕文公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韩非子·忠孝:“王者独行谓之王,是以三王不务离合而正,五霸不待从横而察,治内以裁外而已矣。”
(3).谓独断专行。 清 恽敬 《新东门漕仓记》:“呜呼,此郡县长吏所以嚣然独行其意于上而民终不可治也已!”
(4).单独行时;单独流行。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其文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故能弥歷千载,而其书独行。”文献通考·经籍二:“自 晋 之后, 弼 学独行,遂传至今。”
(5).谓军队如入无人之境,没有阻挡。管子·七法:“故蚤知敌人如独行,有蓄积,则久而不匱。”管子·七法:“有雷电之战,故能独行而无敌矣!”
(6).谓节操高尚,不随俗浮沉。礼记·儒行:“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旧唐书·隐逸传序:“而 游巖 、 德义 之徒,所高者独行。” 章炳麟 《谢本师》:“先生为人岂弟,不好声色,而余喜独行赴渊之士。”
(7).指故为标新立异的行为。 宋 王安石 《太子太傅田公墓志铭》:“公所设施,事趣可,功期成,因能任善,不必己出,不为独行异言,以峙声名。”
(8).马兜铃的根。有香气。中医入药。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二:“马兜零之根,乃是独行。”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马兜铃:“其根吐利人,微有香气,故有独行、木香之名。”
《漢語大詞典》:浮世
人间,人世。旧时认为人世间是浮沉聚散不定的,故称。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逍遥浮世,与道俱成。” 唐 许浑 《将赴京留赠僧院》诗:“空悲浮世云无定,多感流年水不还。”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覷百年浮世,似一梦 华胥 。” 丁玲 《母亲》二:“ 曼贞 这时,也正有着一种悲凉的浮世的感觉。”
《漢語大詞典》:含光
(1).蕴含光彩。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后以形容女子光彩动人。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肯向天涯托掌珠,含光佳侠意何如?”
(2).犹和光。谓内蕴不外露。比喻至德。 汉 蔡邕 《陈大丘碑文》:“赫矣 陈君 ,命世是生,含光醇德,为士作程。”魏书·常景传:“其赞 扬子云 曰:‘ 蜀江 导清流, 扬子 挹餘休。含光絶后彦,覃思邈前修。’”
(3).比喻随俗浮沉。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三:“有耳莫洗 潁川 水,有口莫食 首阳 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4).犹敛光。收敛光辉。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5).宝剑名。列子·汤问:“ 孔周 曰:‘吾有三剑,唯子所择……一曰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 清 汤璥 《〈交翠轩笔记〉后序》:“覩其剑,而无 薛烛 之识以察之,则含光、承影与苗山、羊头同利矣。”
《漢語大詞典》:抑扬(抑揚)
(1).按下与上举。 汉 贾谊 新书·容经:“手有抑扬,各尊其纪。” 唐 刘蕡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对策》:“谋不足以翦除奸兇,而诈足以抑扬威福。” 宋 苏轼 《昭灵侯庙碑》:“开闔抑扬,孰知其功。”
(2).浮沉,进退。汉书·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譁众取宠。” 晋 左思 《吴都赋》:“览将帅之拳勇,与士卒之抑扬。” 唐 司空图 《连珠》之三:“盖闻济世者材,存神者道,各繫遭逢之运,并著抑扬之效。”
(3).谓声音高低。 唐 庄若讷 《湘灵鼓瑟》诗:“帝子鸣金瑟,餘声自抑扬。”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韵:“梵音论讽虽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扬高下。”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五章三:“抑扬是指整个一句或一短语的音调的逐渐向上或向下。”
(4).谓文气起伏。西京杂记卷四:“及其序 屈原 、 贾谊 ,辞旨抑扬,悲而不伤,亦近代之伟才。”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 宋 苏轼 《与二郎侄书》:“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学此样,何不取旧日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
(5).褒贬。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士於难分之中,而无取舍之恨者,使臧否区分,抑扬咸允。”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至於本事之外,时寄抑扬,此乃得失禀於片言,是非由於一句,谈何容易,可不慎歟!” 章炳麟 《复仇是非论》:“若以种族革命为復仇之非行,国与国之相战争者,何以不为復仇之非行?於此则退之,於彼则进之,抑扬之论非有比例可知也。”
(6).谓称扬。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大伽蓝:“惟论师雅量清高,抑扬大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壁记:“而近时作记,多措浮词,褒美人才,抑扬功阀,殊失记事之本意。”
(7).谓贬抑。南史·梁纪下论:“慕名好事,崇尚浮华,抑扬 孔 墨 ,流连 释 老 。” 清 陈鳣 《对策》卷四:“ 班 荀 二体,角力争先,或病其索然无意味,未免抑扬过当。”
(8).控驭自如貌。梁书·武帝纪上:“驱率貔貅,抑扬霆电。” 唐 李百药 《谒汉高祖庙》诗:“抑扬驾人杰,叱咤掩时雄。”
(9).扬扬自得貌。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下:“ 九龄 洎 裴耀卿 罢免之日,自中书至 月华门 将就班列,二人鞠躬卑逊, 林甫 处其中,抑扬自得。”
《漢語大詞典》:漏箭
(1).漏壶的部件。上刻时辰度数,随水浮沉以计时。 宋 陆游 《晨起》诗:“夜润熏笼煖,灯残漏箭长。” 元 萨都剌 《云山图》诗:“城头漏箭催更鼓,将军燕寝元戎府。”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早春》词:“晓寒瘦著西南月,丁丁漏箭餘香咽。”
(2).借指光阴。 清 陈维嵩 《绕佛阁·初冬同友小憩中隐禅院》词:“叹急景浮生,虚负漏箭。”
《漢語大詞典》:屈信
同“ 屈伸 ”。
(1).屈曲和伸舒。易·繫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汉 贾谊 《治安策》:“一脛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 宋 苏轼 《罗汉赞》之三:“屈者已往,信者未然;孰能住此,屈信之间。”
(2).犹进退浮沉。荀子·不苟:“此言君子能以义屈信变应故也。” 宋 苏轼 《肺病》诗:“肺病比不作,屈信三十年。” 李大钊 《青春》:“推而言之,乃至生死、盛衰、阴阳、否泰、剥復、屈信……健壮頽老之轮回反復,连续流转,无非青春之进程。”
《漢語大詞典》:起倒
(1).谓随俗俯仰、浮沉。 宋 陈师道 《宿柴城》诗:“卧埋尘叶走风烟,齿豁头童不计年。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2).高低;好歹;轻重。《全元散曲·一枝花·盼望》:“晓行藏、知起倒、翻身跳出鸳鸯社,能进退、识高低、大步衝开虎狼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碰了个不知起倒的医生,还给他服点燥烈之品。” 茅盾 《子夜》十:“ 费小胡子 忍不住笑了,他想来这位不识起倒的 曾老二 一定把 吴荪甫 缠的头痛。”
(3).谓时好时坏,反复折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诘病》:“老身年将半百,单生一女 丽娘 ,因何一病,起倒半年。”
(4).头绪。二刻拍案惊奇卷六:“正在没些起倒之际,只见一个管门的老苍头走出来。”
《漢語大詞典》:发立(髮立)
谓点茶操作中使茶处于半浮沉状态。 宋徽宗 《大观茶论·盏》:“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宋徽宗 《大观茶论·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
犹发指。 清 李邺嗣 《杂哭》诗之五:“悲风真髮立,烈日竟头行。”
《漢語大詞典》:波委
(1).如水波聚积。形容众多。 唐 李逢吉 《石壁寺甘露义坛碑》:“入货者波委,就役者子来。”
(2).随波浮沉。比喻追随世俗。 清 黄宗羲 《黄孚先诗序》:“ 孚先 情意真挚,不随世俗波委。”
《漢語大詞典》:拜风(拜風)
谓海豚在候风期浮沉出没。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海豚鱼﹝集解﹞:“ 藏器 曰:‘海豚生海中,候风潮出没……’ 时珍 曰:‘……数枚同行,一浮一没,谓之拜风。’”
《漢語大詞典》:歠醨
饮薄酒。喻随波逐流,从俗浮沉。语出文选·屈原〈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醨,楚辞作“釃”。 明 陈子龙 《杂诗》之十:“歠醨非我事,洗耳安可忘?” 明 夏完淳 《九哀·结玉芝》:“歠醨兮扬波,余不忍兮改此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