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掩抑
(1).遮盖;遮挡。陈书·废帝纪:“贼竪皆亡,祅徒已散,日望惩改,犹加掩抑,而悖礼忘德,情性不悛,乐祸思乱,昬慝无已。”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旋拂轻容写洛神》词:“掩抑薄寒施软障,抱持纤影藉芳茵,未能无意下香尘。”
(2).压制。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掩抑其言则专蔽,诱掖其説则侵诬。”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前辈文人相奖借:“ 欧阳公 不得不收 东坡 ,所谓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者,其实掩抑渠不得也。”
(3).指压倒,盖过。 宋 叶适 《虎长老修双峰》诗:“ 雁荡 初传晚 唐 世,掩抑众岳夸神灵。”
(4).形容声音低沉。 南朝 齐 王融 《咏琵琶》:“掩抑有奇态,悽愴多好声。”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清 吴伟业 《王郎曲》:“摧藏掩抑未分明,拍数移来发曼声。”
(5).指说话的语调低沉。 老舍 《赵子曰》第二十:“作官的时候出锋头是心里的劲儿,越吞吐掩抑越见长处。”
(6).形容心情抑郁。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周丞相对敭:“既而龙姿掩抑,泪落衣襟。” 宋 范成大 《拟古》诗:“弯环楼前月,掩抑楼上人。人月不得语,相看两凝顰。”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二:“欢笑时,即含顰凝睇,掩抑若悲。” 冰心 《我的邻居》:“我呢,不知道怎样劝她,也想她在家里整天的凄凉掩抑,在这朗阔的野外,让她恣情的一恸,倒也是一种发泄。”
(7).谓性情拘谨。 宋 秦观 《送钱秀才序》:“客闻而笑之曰:‘子二人者……今者室居而舆出,非澹泊之事不治,掩抑若处子,又何拘也。’”
(8).犹抑扬。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为文要得顿挫之法:“予因学琴,遂得为文之法,文章妙处,在能掩抑顿挫,令人读之亹亹忘倦。”
《漢語大詞典》:波陇(波隴)
犹抑扬。 章炳麟 《非黄》:“ 孙卿 不以智能诡法,期守法于当官之吏,言有波陇,其意则是也。”
分類:抑扬
《漢語大詞典》:宛转(宛轉)
(1).随顺变化。庄子·天下:“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 成玄英 疏:“宛转,变化也。復能打拍刑戮,而随顺时代,故能与物变化而不固执之者也。”文子·守无:“屈伸俯仰,抱命不惑而宛转,祸福利害,不足以患心。”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明人押字之式》:“故京师有卖花字者,随人意欲,必有宛转藏顿。”
(2).回旋;盘曲;蜿蜒曲折。《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揄扬涤盪漂流陨往触崟石兮,龙邛脟圈繚戾宛转阻相薄兮。” 王逸 注:“言水得风则龙邛繚戾与险阻相薄,不得顺其流性也。” 明 袁凯 《杨白花》诗:“杨白花,飞入深宫里,宛转房櫳间,谁能復禁尔?”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及入其中,则重垣复阁,宛转交通。” 冯至 《十四行诗》:“在我们心灵的原野里,也有一条条宛转的小路。”
(3).谓含蓄曲折;委婉。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中:“ 范 诗清便宛转,如流风迴雪。” 唐 刘禹锡 《〈竹枝词〉序》:“其卒章激訐如 吴 声,虽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 淇 濮 之艳。” 清 冯班 钝吟杂录·读古浅说:“凡人作文字,下笔须有轻重,论贤人君子,虽欲纠正其谬误,词宜宛转。若言小人姦贼,不妨直駡。”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有时说些宛转的话,是姑且客气客气的,何尝想借此免于下地狱。”
(4).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宋 陈恕可 《齐天乐·蝉》词:“琴丝宛转,弄几曲新声,几番凄惋。” 明 刘易 《吴姬年十五》诗:“当筵歌宛转,閒坐弄参差。”霓裳续谱·黄昏后倚阑干:“把玉笛《梅花》悠扬宛转,一声声吹断深更。” 周立波 《卜春秀》:“今年春天里的一天,歌喉宛转的阳雀子开始啼叫了。”
(5).谓缠绵多情,依依动人。 唐 元稹 《莺莺传》:“天将晓, 红娘 促去, 崔氏 娇啼宛转, 红娘 又捧之而去。”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养成一个假女,温柔纤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 清 葆光子 《物妖志·赤蛇》:“公初不纳,后见丰姿艷冶,宛转依人,不能定情,遂与共枕。”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虽然也有着几分父亲的木讷,而五岁的年纪, 彬彬 已很会宛转作态了。”
(6).谓使身体或物翻来覆去,不断转动。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杂说:“融羊牛脂,灌於蒲臺中,宛转於板上,桵令圆平。” 宋 苏轼 《与吴秀才书》:“留示珠玉,正快如九鼎之珍,徒咀嚼一臠,宛转而不忍下咽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忽舌烂至喉,饮食言语皆不能,宛转数日而死。” 朱自清 《羊群》:“不幸的羊儿宛转钢刀下!羊儿宛转,狼们享乐。”
(7).辗转。指经过许多人的手或许多地方。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下:“ 圣俞 在时,家甚贫,余或至其家,饮酒甚醇,非常人家所有。问其所得,云皇亲家有好学者,宛转致之。” 明 张煌言 《罗子木诗序》:“ 罗生 流离沧溟,宛转岛屿间,欲出奇计以救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修鳞》:“ 梅 或偶供廪给,必力辞不受;即强而后可,亦必宛转报復。”
(8).指周折。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道:‘我见师父藏头露尾不肯直説出来,所以也做哑装呆,取笑一回。却又一件,这是家姑从幼许我的,何必今日又要师父多这些宛转?’”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 安老爷 ﹞自从见了 邓九公 ,费了无限的调停,无限的宛转,才得到了 青云峰 见着了这位隐姓埋名昨是今非的 十三妹 。”
(9).犹通融或斡旋。 宋 张九成 《横浦语录》:“一士夫以改官,少一二纸举状,再三恳求宛转当路,其意甚切。因谓之曰:‘某平生不能为人宛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县宰道:‘此纤芥之事,不必介怀,下官自当宛转。’”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如今又见他这番深心厚意,宛转成全,又是欢忻,又是感激。”
(10).谓光阴流逝。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一:“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唐 李德裕 《鸳鸯篇》诗:“春光兮宛转,嬉游兮未反。” 明 张居正 《元夕行》:“年光宛转不相待,过眼繁华空自爱。”
(11).缠弓的绳。尔雅·释器“有缘者谓之弓” 晋 郭璞 注:“缘者,缴缠之,即今宛转也。” 郝懿行 义疏:“宛转,绳也。”
《漢語大詞典》:文采
亦作“ 文彩 ”。
(1).指乐曲的抑扬和谐。礼记·乐记:“文采节奏,声之饰也。”礼记·乐记:“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 郑玄 注:“文采谓节奏合也。”文采,说苑·修文作“文彩”。
(2).艳丽而错杂的色彩。墨子·辞过:“刻鏤文采,不知喜也。”《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貂蝉,朝服也。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焕,外柔易而内刚劲也。”红楼梦第二六回:“但见一个个文彩熌灼,好看异常。”
(3).词藻雅丽;文章华美。韩非子·难言:“捷敏辩给,繁於文采,则见以为史。”梁书·文学传序:“其在位者,则 沈约 、 江淹 、 任昉 ,并以文采,妙絶当时。”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然 刘 范 之重 雄 者,盖贵其文彩,若《长扬》《羽猎》之流耳。”《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郡王听了,大笑道:‘好诗,却少文采。’”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一味在那里讲究词章,讲究文采,而思想贫乏以致错误的人,不可能写出好作品。”
(4).泛指文辞。 宋 司马光 《进〈瞻彼南山诗〉表》:“谨成《瞻彼南山》诗七章,随表上进,文采鄙野。”
(5).指文学才华。汉书·韦玄成传:“ 玄成 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 贤 ,而文采过之。”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二:“时谓 张书记 ,文彩纵横,比之 何逊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四:“ 赵宗丞 崇墦 ……为人倩俊洒落,富有文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著作郎 言寄华 ,才貌出众,文彩过人。”
(6).华美的纺织品或衣服。管子·七臣七主:“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则女工靡。” 汉 晁错 《论贵粟疏》:“﹝商贾﹞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汉书·货殖传:“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 颜师古 注:“文,文绘也。帛之有色者曰采。” 元 萨都剌 《夜送张子寿》诗:“风波玉露仙人掌,文彩云机织女梭。”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治服》:“贵人之妇,宜披文采。”
《漢語大詞典》:委曲
(1).弯曲;曲折延伸。《淮南子·精神训》:“休息于无委曲之隅,而游敖于无形埒之野。”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阜》:“今 曲阜 在 鲁 城中,委曲长七八里。” 唐 李端 《赋得山泉送房造》诗:“委曲穿深竹,潺湲过远滩。” 金 王特起 《绝句》之一:“山势奔腾如逸马,水流委曲似惊蛇。”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金沟馆》:“自此入山,委曲登涉,无復里堠,但以马行记日耳。”
(2).声音抑扬不绝貌。 唐 白居易 《九日思杭州旧游寄周判官及诸客》诗:“笙歌委曲声延耳,金翠动摇光照身。” 唐 子兰 《蝉》诗之一:“独蝉初唱古槐枝,委曲悲凉断续迟。”
(3).形容文词转折而含蓄。 宋 姜夔 《白石诗话》:“雕刻伤气,敷衍露骨。若鄙而不精巧,是不雕刻之过;拙而无委曲,是不敷衍之过。”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独其( 苏軾 )诗伤於快直,少委曲沉著之意。” 清 黄宗羲 《〈吕胜千诗集〉题辞》:“余观当今之作家,有喜平淡而出之率易,有喜艷丽而出之委曲。”
(4).委婉;婉转。 宋 陈亮 《甲辰答朱元晦书》:“欲有所言,必委曲而后敢及。”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陈旺 的老婆是个蠢货,那晓得什么委曲?不顾高低,一直的对主母説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我委曲与言,浼以私意释甥去,或可允从。”
(5).周全;调和。 宋 叶适 《舒颜升墓志铭》:“不幸而难从,非贤者顺导委曲,而不抵突以败,寡矣。”明史·杨廷和传:“ 廷和 与 东阳 委曲其间,小有剂救而已。”《再生缘》第四九回:“委曲朝端真不错,调停王事实称能。”
(6).辗转周折。 唐 裴铏 《传奇·薛昭》:“ 昭 大惊曰:‘ 山叟 即天师,明矣!不然,何以委曲使予符曩日之事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四:“二子( 董仲舒 、 刘向 ) 汉 之大儒,惓惓爱君之心,以为人主无所畏,惟畏天,畏祖宗,故委曲推类而言之,庶有警悟。学者未可遽少之也。” 清 恽敬 《古今人表书后》:“读之者委曲推明,尚不能得其十五。”
(7).隐晦曲折。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春秋之书事,时诡其实,以有避也……然则説春秋者,入则诡辞,随其委曲而后得之。”后汉书·班彪传:“﹝ 司马迁 ﹞又进 项羽 、 陈涉 而黜 淮南 、 衡山 ,细意委曲,条例不经。”
(8).迁就;曲从。汉书·儒林传·严彭祖:“凡通经术,固当修行先王之道,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寧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自称不乐京局,且不能委曲时好,恐以罪去,以此惑后人。” 章炳麟 《却还内务部所定报律议》:“而对於自身则任人陵践,虽欲委曲迁就,势有不能。”
(9).邪曲不正。 晋 段灼 《上表陈五事》:“虽有椒房外戚之宠,不受其委曲之言;虽有近习爱幸之竖,不听其姑息之辞。”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南朝 梁 皇侃 义疏:“枉,委曲邪佞之人也。”
(10).殷勤周至。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公孙渊 ﹞悉斩送 弥晏 等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又 权 待 舒 综 ,契阔委曲,君臣上下毕欢竭情。” 前蜀 尹鹗 《秋夜月》词:“语丁寧,情委曲,论心正切。”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引青泥莲花记曰:“ 琼 ( 聂胜琼 )至,即弃冠櫛,损妆饰,委曲事主母,终身和悦。”
(11).细微;琐碎。史记·天官书:“此其犖犖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直以章句小才,虫篆末艺,含吐緗縹之上,翩蹮樽俎之侧,委曲同之针缕,繁碎譬之米盐。” 宋 叶适 《上西府书》:“而委曲细故,皆足以兆治乱之端者,又不可悉数。” 清 刘大槐 《心知》:“百世之上,百世之下,方名器数之委曲而繁多,吾未之见也,不得而知之。”
(12).详尽、详细。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余所以委曲论之者……故欲令人觉此而悟其滞迷耳。”新唐书·崔隐甫传:“帝尝詔校外官岁考。异时必委曲参审,竟春未定。”金史·显宗纪:“自是凡启禀刑名,帝自披閲,召都事委曲折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其人絮絮言家务得失,婢媪善恶,皆委曲周至。”
(13).指详悉;详述。 南朝 宋 鲍照 《代升天行》:“备闻十帝事,委曲两都情。”魏书·中山王英传:“﹝詔曰﹞凯旋迟近,不復委曲。” 唐 刘知几 史通·二体:“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
(14).事情的原委;底细。魏书·后妃传·孝文幽皇后:“然惟小黄门 苏兴寿 密陈委曲, 高祖 问其本末,敕以勿洩。”周书·孝义传·李棠:“既入 成都 , 萧撝 问 迥 运中委曲, 棠 不对。”《西游记》第七三回:“女子道:‘师兄原不知这个委曲。那和尚乃 唐 朝差往西天取经去的。’” 郭沫若 《孤竹君之二子》:“啊,这是我说话失了检点,我不知道有这样的委曲。”
(15).手札;手谕。 唐 柳宗元 《谢襄阳李夷简尚书委曲抚问启》:“当州员外司马 李幼清 传示尚书委曲,特赐记忆,过蒙存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金刚经鸠异:“ 昭 乃具説杀牛实奉 刘尚书 委曲,非牒也。”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 用之 比来频啟令公,欲因此相图,已有委曲在 张尚书 所,宜备之!” 胡三省 注:“当时机密文书谓之委曲。” 宋 岳珂 《宝真斋书法赞·段文昌秋气帖赞》:“‘有 华阳 消息,可报委曲。’按: 唐 世搢绅家以上达下,其制相承,名之曰委曲,盖今之批示也。”
(16).受到不应有的待遇或指责,心里难过。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幽禁》:“ 马大人 ,我的兄弟将军説,你在衙门住得委曲,另备下一所公馆,请你乔迁。”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童年》:“我心里觉得很委曲,难道看看鸭子浮水也错了吗?”
《漢語大詞典》:婉转(婉轉)
(1).犹辗转。《淮南子·精神训》:“生不足以挂志,死不足以幽神。屈伸俛仰,抱命而婉转。” 高诱 注:“抱天命而婉转不离违也。”后汉书·马援传:“晓夕号泣,婉转尘中。”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迢遥行人远,婉转年运徂。” 聂绀弩 《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婉转呻吟,披发大叫,遍体搔抓,捶床顿足,自己也不知道在干什么,为什么,要什么。”
(2).曲折。 南朝 梁武帝 《紫兰始萌》诗:“芬芳与时发,婉转迎节生。” 唐 鲍溶 《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宴》诗:“丝柳向空轻婉转,玉山看日渐裴回。”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你看雕栏婉转,画槛玲瓏,上下三层,高低百丈。”
(3).形容言辞委婉含蓄。 清 陈维嵩 《望江南·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词之十:“传语东君须婉转,此情莫遣外人知;除説与杨枝。”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八章:“ 王教授 婉转地告诉她:‘像 林道静 这样的年轻女孩子,找职业是很不容易的。’”
(4).形容声音抑扬起伏。 唐 高璩 《和薛逢赠别》:“歌声婉转添长恨,管色凄凉似到秋。”红楼梦第二三回:“只听见墻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 林黛玉 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 巴金 《家》二九:“声音婉转而凄哀,里面似乎含着无处倾诉的哀愁。”
(5).绵密貌。文选·潘岳〈射雉赋〉:“尔乃搫场柱翳,停僮葱翠,緑柏参差,文翮鳞次,萧森繁茂,婉转轻利。” 徐爰 注:“上则萧森,下则繁茂,而实绸繆轻利也。婉转,绸繆之称。”
(6).犹斡旋。从中调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而今小弟且把一封书打动他,做个媒儿,烦宗丈与小可婉转则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亲王为之婉转,遂得昭雪。”
《漢語大詞典》:磬折
(1).弯腰。表示谦恭。礼记·曲礼下:“立则磬折垂佩。”后汉书·马援传:“ 述 鸞旗旄骑,警蹕就车,磬折而入。” 李贤 注:“磬折者,屈身如磬之曲折,敬也。” 唐 杜甫 《遣遇》诗:“磬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是夕月明,余步阶上,仰见树杪两红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渐没。” 章炳麟 《訄书·明独》:“总是杂术也,以一身教乡井,有贤不肖,或觵之,或挞之,或具染请之,皆磬折而愿为之尸,父师之独也。”
(2).犹言卑躬屈膝;受屈辱。 清 周亮工 《庚子重九前四日板屋欲雨》诗之十三:“展转逢彼怒,磬折自心酸。” 章炳麟 《訄书·不加赋难》:“使八旗之无餉乾甲米,则岁节五百万而赢。今几十三万万矣。以是通商惠工而实军府,何功之不成,而何师之不举?其又磬折徒跣以承白人之頩怒也。”
(3).泛指人身、物体或自然形态曲折如磬。周礼·考工记·韗人:“为皋鼓,长寻有四尺,鼓四尺,倨句,磬折。” 郑玄 注:“磬折,中曲之,不参正也。” 唐 杜元颖 《玉水记方流》诗:“斗迴虹气见,磬折紫光浮。”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异时 浦港 磬折以趋海。”《隐居通议·诗歌四》引 元 黄载 《斗蟆图诗》:“髯翁磬折目胜负,突眼老嫗探头覷。”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三:“兴至则乔装挥麈,俯仰磬折,摹写曲情。”
(4).形容声音抑扬宛转。文选·潘岳〈笙赋〉:“诀厉悄切,又何磬折?” 李善 注:“磬折,言其声若磬形之曲折也。”
《漢語大詞典》:依违(依違)
(1).迟疑。 汉 刘向 《九叹·离世》:“余思旧邦,心依违兮。”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徐尚书》:“妇依违未应,公色愈厉,起解驴欲行。”
(2).谓模棱两可。《公羊传·襄公二年》“ 齐姜 与 繆姜 ,则未知其为 宣 夫人与? 成 夫人与” 汉 何休 注:“ 齐姜 者, 宣公 夫人;九年 繆姜 者, 成公 夫人也。传家依违者, 襄公 服 繆姜 丧未踰年,亲自伐 郑 ,有恶,故传从内义,不正言也。”
(3).依顺;依仗。宋书·郑鲜之传:“﹝ 高祖 ﹞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此国之大事,宜君臣各尽所见,勿以朕先言而依违於前,同异於后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此辈依违权势,贼害忠良。”
(4).形容乐声抑扬动听。文选·曹植〈七启〉:“飞声激尘,依违厉响。” 刘良 注:“依违,乍合乍离也。”
《漢語大詞典》:抑扬(抑揚)
(1).按下与上举。 汉 贾谊 新书·容经:“手有抑扬,各尊其纪。” 唐 刘蕡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对策》:“谋不足以翦除奸兇,而诈足以抑扬威福。” 宋 苏轼 《昭灵侯庙碑》:“开闔抑扬,孰知其功。”
(2).浮沉,进退。汉书·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譁众取宠。” 晋 左思 《吴都赋》:“览将帅之拳勇,与士卒之抑扬。” 唐 司空图 《连珠》之三:“盖闻济世者材,存神者道,各繫遭逢之运,并著抑扬之效。”
(3).谓声音高低。 唐 庄若讷 《湘灵鼓瑟》诗:“帝子鸣金瑟,餘声自抑扬。”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韵:“梵音论讽虽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扬高下。”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五章三:“抑扬是指整个一句或一短语的音调的逐渐向上或向下。”
(4).谓文气起伏。西京杂记卷四:“及其序 屈原 、 贾谊 ,辞旨抑扬,悲而不伤,亦近代之伟才。”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 宋 苏轼 《与二郎侄书》:“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学此样,何不取旧日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
(5).褒贬。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士於难分之中,而无取舍之恨者,使臧否区分,抑扬咸允。”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至於本事之外,时寄抑扬,此乃得失禀於片言,是非由於一句,谈何容易,可不慎歟!” 章炳麟 《复仇是非论》:“若以种族革命为復仇之非行,国与国之相战争者,何以不为復仇之非行?於此则退之,於彼则进之,抑扬之论非有比例可知也。”
(6).谓称扬。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大伽蓝:“惟论师雅量清高,抑扬大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壁记:“而近时作记,多措浮词,褒美人才,抑扬功阀,殊失记事之本意。”
(7).谓贬抑。南史·梁纪下论:“慕名好事,崇尚浮华,抑扬 孔 墨 ,流连 释 老 。” 清 陈鳣 《对策》卷四:“ 班 荀 二体,角力争先,或病其索然无意味,未免抑扬过当。”
(8).控驭自如貌。梁书·武帝纪上:“驱率貔貅,抑扬霆电。” 唐 李百药 《谒汉高祖庙》诗:“抑扬驾人杰,叱咤掩时雄。”
(9).扬扬自得貌。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下:“ 九龄 洎 裴耀卿 罢免之日,自中书至 月华门 将就班列,二人鞠躬卑逊, 林甫 处其中,抑扬自得。”
《漢語大詞典》:轩轾(軒輊)
(1).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引申为高低、轻重、优劣。语出诗·小雅·六月:“戎车既安,如輊如轩。” 朱熹 集传:“輊,车之覆而前也。轩,车之却而后也。凡车从后视之如輊,从前视之如轩,然后适调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唱言穷轩輊,立法无衡石。” 唐 刘禹锡 《楚望赋》:“亦有轻舟,轩輊泛浮。”明史·万士和传:“ 士和 曰:‘朝廷设二使,如左右手,非有轩輊。’”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七:“在山不知高,轩輊任持载。” 清 谭嗣同 《仁学》十二:“故地球体积之重率,必无轩輊於时;有之则畸重而去日远,畸轻而去日近,其轨道且岁不同矣。”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当是时,七国之权力,虽犹有轩輊頫仰,其势足以相御,然而 荀卿 覩其无成。”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三二章二:“他( 陈维崧 )当日与 朱彝尊 齐名,一时未易轩轾。”
(2).轩昂,气度不凡。 唐 韩愈 《刘生》诗:“生名 师命 其姓 刘 ,自少轩輊非常儔。”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 范讽 性倜儻,好直节,不拘细行。自在场屋与 鞠咏 、 滕宗谅 游,已有轩輊之名。”
(3).褒贬抑扬。新唐书·杨虞卿传:“ 宗閔 待之尤厚,就党中为最能唱和者,以口语轩輊事机,故时号党魁。”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朝议以游士多无检束,羣居率以私喜怒轩輊人。” 郭沫若 《历史人物·论曹植》:“譬如 锺嵘 的诗品把他列于上品,把他的哥哥 魏文帝 曹丕 列于中品,把他的父亲 魏武帝 曹操 列于下品,便是最见轩轾的一种见解。”
(4).翻覆。 唐 杜甫 《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诗:“崆峒地无轴,青海天轩輊。”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三:“盖如车制而略小。但独辕着地,如犂托之状。上有望橛,以擐牛挽槃索。上下坡坂,絶无轩輊之患。 汉 马援 弟 少游 ,尝谓乘下泽车,是也。”
《漢語大詞典》:顿挫(頓挫)
(1).谓声调抑扬,有停顿转折。后汉书·孔融传赞:“ 北海 天逸,音情顿挫。” 李贤 注:“顿挫犹抑扬也。” 唐 刘禹锡 《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本韵》:“冲融顿挫心使指,雄吼如风转如水。” 杨朔 《木棉花》:“他的嗓音高朗而圆润,语气也有动人的顿挫。”
(2).指诗文、绘画、书法、舞蹈的跌宕起伏、回旋转折。文选·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张铣 注:“顿挫,犹抑折也。”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观 公孙氏 舞剑器浑脱,瀏灕顿挫,独出冠时。” 清 方薰 山静居画论上:“往在 徐 丈 蛰夫 家,见旧人粉本一束,笔法顿挫,如未了画,却奕奕有神气。” 祝嘉 《论书十二绝句·附运笔浅说》:“要步步顿挫而涩进,处处用力一样,没有松懈的地方。”
(3).犹闪烁。隋书·天文志中:“﹝彗星﹞顿挫其芒,或长或短,光芒所及则为灾。”
(4).坎坷;挫折。 宋 曾巩 《谢解启》:“患难艰危,流离顿挫。”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希夷:“孰谓奇蹇之运,遭逢恶人,寸禄不霑,长怀顿挫,斯才高而见忌者也。” 茅盾 《韧性万岁》:“但是当讥笑者遇到了顿挫而消极的时候, 鲁迅 先生却在坚韧地斗争下去!”
(5).摧折;使受挫折。 宋 苏轼 《叶嘉传》:“视 嘉 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明 方孝孺 《关王庙碑》:“当其生乎时,挥霍宇宙,顿挫万类,叱电噫风,雄视乎举世。”
(6).犹段落。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二:“自 羲 黄 以来,二三千年之旧制,至此结大局,为一大顿挫,而另开一大生面,为后此二千餘年政界之新纪元。”
《漢語大詞典》:依韦(依韋)
形容乐音抑扬动听。《汉书·礼乐志》:“五音六律,依韦饗昭。” 颜师古 注:“依韦,谐和不相乖离也。”
《漢語大詞典》:委婉
(1).形容歌声抑扬婉转。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
(2).形容言词曲折婉转。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亲》:“我便委婉的将人们的批评告诉了他。” 沙汀 《淘金记》二五:“她说得详尽而委婉。”
《漢語大詞典》:唱经(唱經)
唱诵经文。僧道念经,抑扬其声,故称。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上敬天竺教,十二年冬製二高座,赐 新安国寺 ,一曰讲座,一曰唱经座,各高二丈。” 唐 王建 《霓裳词》之二:“一声声向天头落,效得仙人夜唱经。” 唐 李洞 《终南山二十韵》:“梯滑危缘索,云深静唱经。”
《漢語大詞典》:念曲
谓唱歌而声无抑扬。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善歌者谓之内里声。不善歌者声无抑扬谓之念曲;声无含韞谓之叫曲。”
分類:唱歌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