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法皇
指教皇。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法皇宫庭,实为怨府,又以居於 意 也,乃并 意大利 人而疾之。”
分類:教皇
《國語辭典》:法王  拼音:fǎ wáng
1.佛陀。旧称佛为法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世间净眼品第一之二》:「众生种种恐怖苦,法王智光悉救济。」
2.道教称天尊。
3.称罗马教皇。
《漢語大詞典》:教旨
(1).上对下的告谕。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 庞公 ﹞寻授 开封府 判官, 尚美人 方有宠,遣宦者称教旨,免工人市繇。公上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敢称教旨干挠府政者。’”
(2).教皇的旨意。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林林之民,咸致同情于不平者,凡有能阻泥教旨,抗拒法皇,无问是非,輒与赞和。”
《國語辭典》:十字军(十字軍)  拼音:shí zì jūn
本指十一世纪末到十三世纪末,罗马教皇和西欧的基督徒,为夺回被土耳其伊斯兰教徒占领的耶路撒冷,所号召组成的军队。因士兵皆以红十字章著于肩上,故称为「十字军」。后泛指任何经教会赞许、教宗核可,讨伐异教徒的军队;一般也引申指打击罪恶的团体。
《国语辞典》:罗马教会(罗马教会)  拼音:luó mǎ jiào huì
以教皇居于罗马梵谛冈而得名。参见「天主教」条。
分类:教皇罗马
《国语辞典》:弥撒经书(弥撒经书)  拼音:mí sā jīng shū
天主教会弥撒用的经书。西元一五七○年由教皇比约五世制定,原为拉丁文,梵谛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以后西元一九七○年改为现版,亦改为各国的本国语言。内以圣道礼及感恩祭为两大主要部分。
《国语辞典》:日耳曼帝国(日耳曼帝国)  拼音:rì ěr màn dì guó
国名。西元九六二年,罗马教皇加冕撒克森尼王鄂图一世为「罗马皇帝」时正式成立的中欧国家。一一七六年改称为「神圣罗马帝国」,至十九世纪初才瓦解。其范围大致在今日的德国、义大利及邻近的小邦。
《国语辞典》:裴莱吉伍斯二世(裴莱吉伍斯二世)  拼音:péi lái jí wǔ sī èr shì
Pelagius Ⅱ
人名。(?~西元590)罗马教皇,为哥德人后裔;继本笃(Bendictus)一世之后即位,在位时对伦巴底(Lombard)族的入侵费尽心血排拒,后又造成东、西教会之间的裂痕加深。
《国语辞典》:裴莱吉伍斯一世(裴莱吉伍斯一世)  拼音:péi lái jí wǔ sī yī shì
Pelagius Ⅰ
人名。(?~西元561)罗马教皇。曾重建罗马城,救济贫困,并利用皇帝的实力支援,将君士坦丁堡置于西方教会权势之下。
《国语辞典》:希斯汀礼拜堂(希斯汀礼拜堂)  拼音:xī sī tīng lǐ bài táng
位于罗马梵谛冈内的教皇礼拜堂。建于西元一四七三年,一四八一年完工。侧墙上的壁画作于一四八一至一四八三年,最伟大的杰作是米开朗基罗的拱顶画和「最后的审判」。是教皇的选举会场及举行重要祭典的地方。
《国语辞典》:额我略历(额我略历)  拼音:é wǒ lüè lì
罗马教皇额我略第十三于西元一五八二年制定的新太阳历。即以西元纪年为标准,能以四整除之年为闰年,馀皆平年,今为世界各国通行的历法,我国称为「阳历」。
《國語辭典》:格里历(格里曆)  拼音:gé lǐ lì
现行的阳历。西洋的旧历法儒略历的长度比回归年的实际长度多了十一馀分钟,因此罗马教皇格里十三世于西元一五八二年颁订新的置闰规则,以儒略历为基础,除了原来的每四年一闰外,将西元年分除以四百馀一百、二百、三百的三年改为平年。于是平均每年长度缩短为三百六十五点二四二五日,大约一万年才多三天,这种历法称为「格勒哥里历」,简称为「格里历」。由于它已普遍为世界各国所接受,我国自民国元年起,也以格勒哥里历作为国历。也称为「公历」、「西历」、「新历」、「阳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