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风旨(風旨)
(1).指君主的旨意,意图。《公羊传·庄公元年》“天子嫁女於诸侯” 汉 何休 注:“礼:尊者嫁女于卑者,必持风旨。”隋书·裴矩传:“﹝ 裴矩 ﹞承望风旨,与时消息,使 高昌 入朝, 伊吾 献地,聚粮 且末 ,师出 玉门 。”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三》:“皇帝诚厉风旨,於此中得一二人如 恩 与 吉 者,俾侍太子,则一暴十寒之病庶几免矣。”
(2).泛指意旨,意图。后汉书·鲍永传:“ 莽 以 宣 不附己,欲灭其子孙。都尉 路平 承望风旨,规欲害 永 。”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使死者全名,生者服义,敢不钦佩风旨。” 梁启超 《〈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各人必须由自己所见而发,不知仰承他人之风旨,苟有所受,斯亦不得公矣。”
(3).风格旨趣。后汉书·黄宪传:“ 黄宪 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玼吝。” 明 陈子龙 《六子诗序》:“五七言絶句盛 唐 之妙,在于无意可寻,而风旨深永。” 清 龚自珍 《工部尚书高邮王文简公墓表铭》:“由此例之,公之风旨,其视徒表暴于道路者何如哉!”
《國語辭典》:明威  拼音:míng wēi
恩赏刑罚。《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孰云匪惧,仰肃明威。」《文选。刘琨。劝进表》:「抗明威以摄不类,杖大顺以肃宇内。」
《漢語大詞典》:遗旨(遺旨)
(1).谓遗却精深的旨意。文选·左思〈魏都赋〉:“虽选言以简章,徒九復而遗旨。” 李善 注:“言虽选言简章,徒至九復,而犹遗其精旨也。”
(2).指前人精深的旨意。晋书·慕容翰载记:“上成先王遗旨,下谢山海之责。”宋书·谢灵运传:“析旷劫之微言,説像法之遗旨。” 宋 刘克庄 《哨遍》词:“嗟此意谁论,其言甚壮, 孔 颜 犹有遗旨。”
(3).遗言;遗嘱。《宋书·孝义传·余齐民》:“ 齐民 至性由中,情非外感,淳情凝至,深心天彻,跪讯遗旨,一慟殞亡。”
(4).犹遗诏。晋书·何充传:“及帝崩, 充 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 穆帝 。”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后妃:“自孟夏弗豫,有遗旨,金银珠玉不许自随。” 唐 柳宗元 《礼部为文武百寮请听政表》之三:“伏以万机至重,遗旨难违,再献表章,上尘旒扆。”
《漢語大詞典》:旨义(旨義)
旨意。新唐书·选举志上:“今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不穷旨义,岂能知迁怒贰过之道乎?”参见“ 旨意 ”。
分類:旨意
《國語辭典》:旨意  拼音:zhǐ yì
1.主旨意趣。汉。王充《论衡。卜筮》:「今以微小之人问巨大,天地安能通其声音?天地安能知其旨意?」
2.帝王的命令。《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要不然,一道旨意下来,叫把寺院废掉,改为学堂,那时你这寺如何保得住?」
《漢語大詞典》:神旨
犹旨意。 章炳麟 《文学总略》:“然则文字本以代言,其用则有独至,凡无句读文,皆文字所专属也,以是为主。故论文学者,不得以兴会神旨为上。” 刘师培 《〈新方言〉后序》:“读斯书者,非徒可以詮故训,达神旨,草次应对,名实相应,亦无忧閒介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不知纵令物质文明,即现实生活之大本,而崇奉逾度……必将缘偏颇之恶因,失文明之神旨,先以消耗,终以灭亡。”
分類:旨意
《漢語大詞典》:鼎纶(鼎綸)
指皇帝的旨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昼锦》:“鼎纶仙吏,谱梨园吐蠒丝。”
分類:旨意帝王
《漢語大詞典》:取进止(取進止)
古代奏疏末所用的套语。犹言听候旨意,以决行止。 宋 岳飞 《奏乞出师札子》:“然后乞身归田里,此臣夙夜所自许者。臣不胜拳拳孤忠昧死一言,取进止。” 宋 岳飞 《奏辞少保第四札子》:“庶使臣稍安愚分,别效寸长,仰报陛下天地生成之德。干冒斧鉞,臣不任战慄俯伏俟命之至,取进止。”
《漢語大詞典》:圣意(聖意)
(1).圣人及其经典的意旨。后汉书·徐防传:“ 防 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句,以悟后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
(2).帝王的旨意。史记·秦始皇本纪:“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钦若 曰:臣得以圣意喻 旦 ,宜无不可。”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臣奉旨集客,而 良祐 不至,是违圣意也。”《花月痕》第四六回:“还是 明经略 到京,慢慢的回转圣意,方得归结,救活了多少人。”
(3).谓神灵的启示。《汉书·儿宽传》:“六律五声,幽赞圣意,神乐四合,各有方象,以丞嘉祀,为万世则。”
《國語辭典》:休命  拼音:xiū mìng
美好的命令。多指天子或神明的旨意。《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时亮庶功用,终尔显德,对扬我高祖之休命。」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正纬》:「原夫图录之见,乃昊天休命,事以瑞圣,义非配经。」
《漢語大詞典》:朝旨
(1).朝廷的旨意。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朝旨以董司岳牧,敷兴邦教。”南史·王镇之传:“有 鲜于文粲 与 晏 子 德元 往来,密探朝旨,告 晏 有异志。”
(2).朝廷的命令。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其公试省试考官,则临时委朝士及监司太守举儒医,取朝旨点差,庶几人知习学,不至以庸医杀人。”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年谱:“自註‘予将赴 僰道 ,被命东归。’盖史部选 叙州 ,而朝旨令赴行在也。”
《漢語大詞典》:神理
(1).犹神道。谓冥冥之中具有无上威力,能显示灵异,赐福降灾的神灵之道。《文选·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事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 李善 注:“周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李善 注:“神理,犹神道也。” 宋 范成大 《读〈甘露遗事〉》诗:“神理人情本不同,絶怜鼠辈倖元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吾术岂可用来伤物命以充口腹乎?不唯神理不容也,如此小用不得。”
(2).精神理致;旨意理路。世说新语·言语“ 晋武帝 每餉 山涛 ” 刘孝标 注引《谢车骑家传》:“ 玄 ( 谢玄 )字 幼度 ,镇西 奕 第三子也,神理明俊,善微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君之业,妾思过半矣;但未尽其神理,请为妾再鼓之。”红楼梦第八四回:“以后作文,总要把界限分清,把神理想明了,再去动笔。”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於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
(3).灵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戴公 见 林法师 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冀神理緜緜,不与气运俱尽耳。’” 唐 白居易 《祭小弟文》:“呜呼,尔魂在几,尔骨在棺,吾亲奠酹於尔牀前,苟神理之有知,岂不闻吾此言。”
《漢語大詞典》:得趣
(1).谓合乎礼之旨意。文选·张衡〈东京赋〉:“规遵王度,动中得趣。” 薛综 注:“趣,意也……举动合礼之意也。”
(2).领会情趣。 宋 林逋 《赠胡明府》诗:“一琴牢落倚松窗,孤澹无君得趣长。”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陶杜酒诗:“ 陶渊明 诗‘酒能消百虑’, 杜子美 云‘一酌散千忧’,皆得趣之句也。”
(3).获得乐趣。有趣味。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各摊数十文於前,斤斤较量,汗流满背,自以为得趣,旁观者殊作恶也。”
《國語辭典》:大旨  拼音:dà zhǐ
主要的意思。《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欲循观其大旨,作日者列传。」《红楼梦》第一回:「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也作「大旨」、「大指」。
《國語辭典》:玄宗  拼音:xuán zōng
谓道也。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眇眇玄宗,萋萋辞翰。」
《國語辭典》:大运(大運)  拼音:dà yùn
1.天命。《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朕承大运,继体守丈。」
2.术数用语。星命家以十年一改的命运为「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