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志心  拼音:zhì xīn
心意坚决。《西游记》第三七回:「今来志心拜恳,千乞到我国中,拿住妖魔,辨明邪正。」
《國語辭典》:心气(心氣)  拼音:xīn qì
1.志气。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尔时心气壮,百事谓己能。」《聊斋志异。卷五。郭生》:「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望。」
2.心思。如:「此人城府颇深,不易让人猜透他的心气。」
3.心情。如:「心气平和」。
4.中医上称心脏之气为「心气」,大约是指心脏功能的强弱而言。如:「心气不足」。
《國語辭典》:人气(人氣)  拼音:rén qì
人的气息、生机。如:「办公室里人气旺,连植物也长得生气蓬勃。」
《漢語大詞典》:降心
平抑心气。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魏书·刑罚志:“而长吏咸降心以待之,苟免而不耻,贪暴犹自若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 太宗 时与 明 议和, 庄烈帝 欲我去大号,不称帝称汗。后知 太宗 降心从之。”
分類:平抑心气
《漢語大詞典》:正静
谓思虑精诚,心气平静。管子·心术下:“人能正静者,筋肕而骨强。”六韬·大礼:“神明之德,正静其极。”
《漢語大詞典》:服臆
犹服膺。 汉 王充 论衡·别通:“父兄在千里之外,且死,遗教戒之书,子弟贤者求索观读,服臆不舍,重先敬长,谨慎之也。”
心气郁结,悲愤貌。服,通“ 腷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言未卒,因嘘唏服臆……悲不能自止,容貌变更。”
《漢語大詞典》:喜则气缓
气缓,心气舒缓或和达之意,喜能使人精神兴奋,心情和达,气机通利,但狂喜暴乐,反会令人精神涣散,心所弛缓,出现心悸、失眠,甚至精神失常等症状。例如: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素问·举痛论》
《國語辭典》:心高气傲(心高氣傲)  拼音:xīn gāo qì ào
因自视过高而盛气凌人。《官场现形记》第四二回:「他到任之后,靠著自己内有奥援,总有点心高气傲。」也作「心高气硬」。
《國語辭典》:心平气定(心平氣定)  拼音:xīn píng qì dìng
心气平和,不急不怒。三国魏。阮籍 乐论:「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也作「心平气和」。
《国语辞典》:心平静气(心平静气)  拼音:xīn píng jìng qì
心气平和,不急不怒。《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兄弟办交涉办久了,看得多了,总是心平静气敷衍他们的。」也作「心平气和」。
《国语辞典》:补气固表(补气固表)  拼音:bǔ qì gù biǎo
中医学上指如有心气虚、肺气虚,会产生自汗的现象,时当服用黄芪、白朮等,可补气虚、停止自汗,称为「补气固表」。
《漢語大詞典》:疾脉(疾脈)
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指脉搏急速。常见于温病热盛、心气虚弱或劳瘵等症。《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下》:“三至为迟,六至为数。四至为缓,七至疾脉。”原注:“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一息四至谓之缓脉,一息七至谓之疾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