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玄圣(玄聖)  拼音:xuán shèng
1.前贤先圣。《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
2.伏羲。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
3.对孔子的尊称。《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下》:「先命玄圣,使缀学立制,宏亮洪业,表相祖宗。」章怀太子注引《春秋演孔图》曰:「孔子母徵在梦感黑帝而生,故曰玄圣。」
《國語辭典》:圣贤(聖賢)  拼音:shèng xián
1.圣人与贤人。南朝宋。颜延之〈北使洛〉诗:「在昔辍期运,经始阔圣贤。」《三国演义》第八六回:「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无所不览。」
2.神佛。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坛中有一重菩萨,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又外有一重金刚围著,圣贤比肩,环绕甚严。」也作「贤圣」。
《國語辭典》:圣人(聖人)  拼音:shèng rén
1.有完美品德的人,如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
2.专称孔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有之一体。」《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3.古时对天子的敬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4.清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5.佛教称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对轮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著,圣人所赞。」
《國語辭典》:圣旨(聖旨)  拼音:shèng zhǐ
古时对天子诏命的专称。唐。杜甫〈江陵望幸〉诗:「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平少保得了圣旨,星飞出京,到了松藩驻劄。」
《漢語大詞典》:圣德(聖德)
亦作“ 圣惪 ”。 犹言至高无上的道德。一般用于古之称圣人者。也用以称帝德。史记·五帝本纪:“ 昌意 娶 蜀山氏 女,曰 昌僕 ,生 高阳 , 高阳 有圣惪焉。”后汉书·李固传:“四海欣然,归服圣德。” 唐 杜甫 《哀王孙》诗:“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明 宋濂 《送刘永泰还江西序》:“圣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那 周公 姓 姬 名 旦 ,是 周文王 少子,有圣德,辅其兄 武王 伐 商 ,定了 周 家八百年天下。”清史稿·礼志八:“惟 世祖皇帝 神功圣德,纂述成书,光华万世,羣臣欢忭,礼当庆贺。”
《國語辭典》:圣心(聖心)  拼音:shèng xīn
1.德智完备的仁心。《后汉书。卷二六。韦彪传》:「勿妄迁徙,惟留圣心。」
2.天子的美意。《文选。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
《漢語大詞典》:圣意(聖意)
(1).圣人及其经典的意旨。后汉书·徐防传:“ 防 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句,以悟后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
(2).帝王的旨意。史记·秦始皇本纪:“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钦若 曰:臣得以圣意喻 旦 ,宜无不可。”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臣奉旨集客,而 良祐 不至,是违圣意也。”《花月痕》第四六回:“还是 明经略 到京,慢慢的回转圣意,方得归结,救活了多少人。”
(3).谓神灵的启示。《汉书·儿宽传》:“六律五声,幽赞圣意,神乐四合,各有方象,以丞嘉祀,为万世则。”
《國語辭典》:先圣(先聖)  拼音:xiān shèng
1.古代的圣人。《文选。班固。答宾戏》:「皆及时君之门闱,究先圣之壶奥。」
2.尊称能制作礼法制度以教后世者。后汉崇儒,立学必庙祀孔子,魏正始至隋大业间皆尊孔子为先圣。唐初曾改尊周公为先圣,配以孔子,后复升孔子为罢周公。
《國語辭典》:睿旨  拼音:ruì zhǐ
深远的意旨。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然睿旨〔存亡〕幽隐,经文婉约。」
《國語辭典》:列圣(列聖)  拼音:liè shèng
历代的帝王或圣人贤士。晋。左思〈魏都赋〉:「先王之桑梓,列圣之遗尘。」《三国演义》第六回:「于太庙基上,草创殿屋三间,请众诸侯立列圣神位,宰太牢祀之。」
分類:帝王圣人
《漢語大詞典》:圣神(聖神)
(1).封建时代称颂帝王之词。亦借指皇帝。 汉 班固 《东都赋》:“登祖庙兮享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逮 元嘉 廓祚,圣神纪物,光昭茂绪,旌録旧勋。”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之一:“ 度 拜稽首,天子圣神。” 明 李东阳 《会试策问》之二:“恭惟我 太祖高皇帝 天纵圣神,驱天下之豪杰,扫荡六合,挈斯民於衽席之上。”《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今事已往,且无救解之嫌,止祈圣神此后详审庶事,毋轻置詔狱。”
(2).泛称古代的圣人。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 明 王世贞 《二酉山房记》:“上而皇帝王霸之猷,贤哲圣神之藴,下及乎九流百氏,亡所不讨覈。”
(3). 太平天囯 称上帝为“圣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敬避字样》:“圣神、真神、天父、神父是上帝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圣神即上帝,非圣神自圣神,上帝自上帝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上帝是圣神,连圣灵俱来。”
《漢語大詞典》:圣训(聖訓)
(1).圣人的教导。指儒家相传的训谕。 汉 蔡邕 《释诲》:“且用之则行,圣训也;舍之则藏,至顺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经显,圣训也;纬隐神教也。圣训宜广,神教宜约。”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 章老先生 ,你背圣训了,怎么説一个似可去。” 清 陈梦雷 《抒哀赋》:“委吉凶以任运兮,永圣训以自强。”参见“ 圣教 ”。
(2).帝王的训谕、诏令。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姚麟奏对:“ 麟 恐伏而对曰:‘诚如圣训,然臣自行列,蒙陛下拔擢,使掌卫兵於殿庭之间,此岂臣当以私恩结下,为身计耶?’” 元 耶律楚材 《和平阳王仲祥韵》:“洪恩浹四海,圣训宜书绅。”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谆谆数千言,详载圣训。”
(3).阿拉伯文的意译,原意为传闻、传述。后专指对 穆罕默德 言行的传述--“ 穆罕默德 言行录”。在 中国 ,圣训也称“圣训经”、“至圣宝训”、“至圣宝谕”、“圣谕”等。
《漢語大詞典》:圣教(聖教)
(1).旧称 尧 、 舜 、 文 、 武 、 周公 、 孔子 的教导。 汉 王充 论衡·率性:“ 孔 门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圣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训之功而渐渍之力也。”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故圣教废毁,则聪慧之人并造奇音。”新唐书·柳浑传:“﹝ 柳浑 ﹞早孤,方十餘岁,有巫告曰:‘儿相夭且贱,为浮屠道可缓死。’诸父欲从其言, 浑 曰:‘去圣教,为异术,不若速死。’”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经学理学:“ 东吴 之 惠氏 、 东浙 之 万氏 ,经学皆宗 汉 ,而未尝悖圣教也。” 梁启超 《致伍秩庸星使书》:“今 中国 之人,号称奉圣教,而农工商贾,终身未登夫子庙堂,不知圣教为何物。”
(2).宗教信徒对各自宗教的尊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时诸大圣莫不悲感,即召集诸苾芻,依毘奈耶訶责制止,削除谬法,宣明圣教。” 唐 卢士衡 《寄天台道友》诗:“且住人閒行圣教,莫思天路便登龙。”
《漢語大詞典》:贤圣(賢聖)
(1).道德才智极高。六韬·盈虚:“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盖 太姜 渊智非常,虽 太王 之贤圣,亦与之谋。”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吾家四六》:“念叠矩重规,当贤圣之君七作。”
(2).道德才智极高的人。战国策·赵策二:“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 周京 赫赫, 成 康 之至教蔑闻; 鲁国 巖巖,贤圣之餘风可坠。” 清 昭梿 啸亭杂录·陆中丞:“六岁受孝经论语,以古贤圣自期。” 郁达夫 《初秋杂感》诗之二:“何必珊瑚夸斗富,本来贤圣不言贫。”
(3).佛;菩萨。
(4).贤人酒和圣人酒的并称。 宋 林逋 《答潘司理》诗:“岑寂园庐何所对,酒中贤圣药君臣。”参见“ 贤人 ”。
《國語辭典》:贤人(賢人)  拼音:xián rén
1.志行崇高,才德兼修的人。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一○首之一○:「无妨隐士去,即是贤人逃。」《儒林外史》第四○回:「小弟是一个武夫,新到贵处,仰慕贤人君子。」也作「贤者」。
2.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宋。陆游 对酒诗:「气衰成小户,醅浊号贤人。」
《國語辭典》:非圣(非聖)  拼音:fēi shèng
诋毁圣人之道。《汉书。卷六八。霍光金日磾传。金日磾》:「非圣诬法,大乱之殃。」
分類:诋毁圣人
《國語辭典》:三圣(三聖)  拼音:sān shèng
三位圣人:(1)伏羲、文王、孔子。《汉书。卷三○。艺文志》:「人更三圣。」颜师古注引韦昭曰:「伏羲、文王、孔子。」(2)尧、舜、禹。汉。董仲舒 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3)文王、武王、周公。《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序》:「昔周监于二代,三圣制法。」唐。颜师古。注:「三圣谓文王、武王及周公也。」(4)夏禹、周公、孔子。《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汉。赵岐。注:「孟子言我亦欲正人心、距诐行,以奉禹、周公、孔子也。」
《漢語大詞典》:圣谟(聖謨)
(1).语出书·伊训:“圣謨洋洋,嘉言孔彰。”本谓圣人治天下的宏图大略。后亦为称颂帝王谋略之词。 唐 李白 《明堂赋》:“虽暂劳而永固兮,始圣謨于我皇。”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自序》:“圣謨国政及事近宫省,皆不敢私纪。”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楔子:“武略文韜体圣謨,深通兵法运神术。” 明 蔡汝楠 《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嗟呼!是孰知文章之关於世也固至鉅哉!上之经纬两仪,弥纶三极;其次恢展圣謨,润色洪业。”
(2).犹圣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大舜 云:‘诗言志,歌永言。’圣謨所析,义已明矣。”参见“ 圣训 ”。
(3).犹圣旨。 清 曾国藩 《覆僧格林沁书》:“ 蒋凝学 等不甚知 李中丞 前后张弛之道,悉秉圣謨,犹或拘泥春间办法,不免阳抚阴防之意。”参见“ 圣旨 ”。
《漢語大詞典》:圣训(聖訓)
(1).圣人的教导。指儒家相传的训谕。 汉 蔡邕 《释诲》:“且用之则行,圣训也;舍之则藏,至顺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经显,圣训也;纬隐神教也。圣训宜广,神教宜约。”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 章老先生 ,你背圣训了,怎么説一个似可去。” 清 陈梦雷 《抒哀赋》:“委吉凶以任运兮,永圣训以自强。”参见“ 圣教 ”。
(2).帝王的训谕、诏令。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姚麟奏对:“ 麟 恐伏而对曰:‘诚如圣训,然臣自行列,蒙陛下拔擢,使掌卫兵於殿庭之间,此岂臣当以私恩结下,为身计耶?’” 元 耶律楚材 《和平阳王仲祥韵》:“洪恩浹四海,圣训宜书绅。”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谆谆数千言,详载圣训。”
(3).阿拉伯文的意译,原意为传闻、传述。后专指对 穆罕默德 言行的传述--“ 穆罕默德 言行录”。在 中国 ,圣训也称“圣训经”、“至圣宝训”、“至圣宝谕”、“圣谕”等。
《國語辭典》:圣旨(聖旨)  拼音:shèng zhǐ
古时对天子诏命的专称。唐。杜甫〈江陵望幸〉诗:「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平少保得了圣旨,星飞出京,到了松藩驻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