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乡校(鄉校)
古代地方学校。 周 代特指六乡州党的学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 游 於乡校以论执政。” 杜预 注:“乡校,乡之学校…… 郑国 谓学为校。”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更拜 恂 ( 寇恂 )为 汝南 太守。郡中无事,乃修乡校,能为《左氏春秋》者,亲与学焉。”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下:“ 关子开 ,颇有前辈风,尝为乡校直学。” 明 宋濂 《故天台朱府君霞坞阡表》:“及游乡校,擩嚌羣经,食芳而漱腴,充然若有所得。”
分類:学校六乡
《國語辭典》:乡民(鄉民)  拼音:xiāng mín
住在乡下的人。《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孟尝传》:「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儒林外史》第一回:「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
《國語辭典》:乡老(鄉老)  拼音:xiāng lǎo
1.职官名:(1)周朝设置,由三公兼任。(2)汉制每乡置三老一人,负责教化乡人。也称为「乡耆」。
2.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红楼梦》第六○回:「这是他们哄你这乡老呢!这不是硝,这是茉莉粉。」
3.称乡中长老。如:「乡老的经验丰富,咱们还是听他的吧!」
《漢語大詞典》:乡遂(鄉遂)
(1). 周 制,王畿郊内置六乡,郊外置六遂。诸侯各国亦有乡、遂,其数因国之大小而有不同。后亦泛指都城之外的地区。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赐修堰碑》:“乃具文书会行省及 蒙古 军七翼之长、郡县守宰、乡遂之老,各陈便宜,皆曰便。” 明 归有光 《明君恭己成功论》:“其微至於乡遂都鄙之吏,其远至於荒徼之外,人主罔不致其人以为之治焉。” 清 钮琇 觚賸·粤社以榕:“余补官东 粤 ,其土之宜木,唯榕最高大而寿,郊廛乡遂,无不有社,社皆依榕而立。”
(2).指乡大夫。周礼·夏官·大司马:“王载大常,诸侯载旂,军师载旗,师都载旜,乡遂载物。” 郑玄 注:“乡遂,乡大夫也。”
《漢語大詞典》:六乡(六鄉)
(1). 周 制:王城之外百里以内,分为六乡,每乡设乡大夫管理政务。周礼·地官·小司徒:“乃颁比灋于六乡之大夫,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輦。”《周礼·地官·乡老》“乡老” 汉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百里内为六乡,外为六遂。”国语·周语中“请隧焉” 三国 吴 韦昭 注:“周礼:天子远郊之地有六乡,则六军之士也;外有六隧,掌供王之贡赋。”
(2). 王莽 时仿 周 制,于 长安 西都置六乡。汉书·王莽传中:“分 长安 城旁六乡,置帅各一人…… 莽 下书曰:‘ 常安 西都曰六乡,众县曰六尉。’”
《國語辭典》:乡学(鄉學)  拼音:xiāng xué
乡里中的学校。
《漢語大詞典》:郊里
周 代指远郊至国中六乡居民所居之处。周礼·地官·县师:“县师,掌邦国、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 郑玄 注:“郊里,郊所居也。” 贾公彦 疏:“谓六乡之民,布在国中,外至远郊。故有居在郊者也。” 孙诒让 正义:“ 王昭禹 云:‘郊里在乡、遂之间。’……郊里者,里閭通称,郊民所居,亦什伍相比,与乡、遂同。”
《國語辭典》:乡大夫(鄉大夫)  拼音:xiāng dà fū
职官名。周朝时掌管一乡的政教禁令的长官。也称为「乡正」。
《漢語大詞典》:乡合(鄉合)
谓使六乡中州党族闾与卒伍相联合,以便互助,联防联保。周礼·秋官·士师:“﹝士师﹞掌乡合州、党、族、閭、比之联,与其民人之什伍,使之相安相受,以比追胥之事,以施刑罚庆赏。” 贾公彦 疏:“‘州党族閭比之联’即是乡合之事。” 孙诒让 正义:“‘掌乡合州党族閭比之联’者,《族师》云‘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閭为族,八閭为联’即所谓联也。若然,乡合之法,止於二族二百家。其二党十族,二州十党,二乡十州以上,家数太多,居里较远,则皆不为联。”
《漢語大詞典》:乡器(鄉器)
六乡的器服。《周礼·地官·乡师》:“﹝乡师﹞正岁稽其乡器。比共吉凶二服,閭共祭器,族共丧器,党共射器,州共宾器,乡共吉凶礼乐之器。” 贾公彦 疏:“乡师各自考校当乡之器服。”参见“ 六乡 ”。
分類:六乡
《漢語大詞典》:六乡(六鄉)
(1). 周 制:王城之外百里以内,分为六乡,每乡设乡大夫管理政务。周礼·地官·小司徒:“乃颁比灋于六乡之大夫,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輦。”《周礼·地官·乡老》“乡老” 汉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百里内为六乡,外为六遂。”国语·周语中“请隧焉” 三国 吴 韦昭 注:“周礼:天子远郊之地有六乡,则六军之士也;外有六隧,掌供王之贡赋。”
(2). 王莽 时仿 周 制,于 长安 西都置六乡。汉书·王莽传中:“分 长安 城旁六乡,置帅各一人…… 莽 下书曰:‘ 常安 西都曰六乡,众县曰六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