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相别
谓彼此分别。 宋 苏轼 《和子由宿逍遥堂》序:“﹝余﹞以为今者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相从之日长。”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庞老人 ﹞请众老人吃些酒食,各人相别。”
闹别扭。 元 本高明《琵琶记·伯喈拒婚》:“他势压朝班,威倾京国,你却与他相别;只怕他转日迴天,那时须有个决裂。” 钱南扬 校注:“别,即闹别扭之意。”
《漢語大詞典》:为别(爲别)
犹分别,相别。 唐 李白 《送友人》诗:“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宋 晏殊 《浣溪沙》词:“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
《漢語大詞典》:西洲
西方的洲渚。多指情人所在或与情人相别之地。《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二·西洲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清 龚自珍 《高阳台》词:“南国伤谗,西洲怨别,泪痕掩透重衾。”
《漢語大詞典》:握别
执手相别。 清 凌廷堪 《齐天乐》词:“回思 胊 上握别,片帆初掛后,驪唱何遽?” 苏曼殊 《致刘三书》:“閲数月东行,又无握别之缘,及今未闻动定,少病少恼不?”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握别以来,感到寂寞。”
《漢語大詞典》:小帽
(1).便帽。与礼冠、官帽相别。世说新语·任诞“ 桓宣武 少家贫,戏大输……欲求救於 躭 ( 袁躭 )” 刘孝标 注引《郭子》:“觉头上有布帽,掷去,著小帽。”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当 王 氏晚年,俗竞为小帽,仅覆其顶,俛首即堕。”《老残游记》第十七回:“又看他青衣小帽,就喝令差人拉他下去。”
(2). 明 以后指以六瓣合缝的瓜皮帽。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冠服:“《豫章漫钞》曰: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缝,下缀以簷如筩。 阎 宪副 閎 谓予言亦 太祖 所製,若曰六合一统云尔。”
《漢語大詞典》:乡学(鄉學)
(1).古代地方学校,与“国学”相别。 周 代特指六乡州党的学校。汉书·食货志上:“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廷君臣之礼。其有秀异者,移乡学於庠序;庠序之异者,移国学於少学。”礼记·乡饮酒义“主人拜迎宾於庠门之外” 汉 郑玄 注:“庠,乡学也。”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 曰校, 殷 曰序, 周 曰庠” 宋 朱熹 集注:“庠以养老为义,校以教民为义,序以习射为义,皆乡学也。”
(2).指乡村学塾。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内中有一个教乡学假斯文的,姓 黄 号 丹山 。”
谓向慕学问。乡,通“ 向 ”。史记·儒林列传:“是时 张汤 方乡学,以﹝ 儿宽 ﹞为奏讞掾,以古法议决疑大狱,而爱幸 宽 。”汉书·叙传上:“时上方乡学, 郑宽中 、 张禹 朝夕入説尚书论语於 金华殿 中,詔 伯 ( 班伯 )受焉。”
《漢語大詞典》:令书(令書)
指太子所下的书面命令。与皇帝诏书相别。宋书·礼志二:“其时皇太子监国,有司奏仪注……若拜詔书除者,如旧文;其拜令书除者,‘令’代‘制詔’,餘如常仪。”南史·王规传:“﹝ 王规 ﹞侍东宫,太子赐以所服貂蝉,并降令书,悦是举也。”
《漢語大詞典》:远异(遠異)
(1).远方的珍异之物。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何必尚远异,忧劳满行襟。”
(2).远别;远相别异。资治通鉴·晋元帝建武元年:“ 廆 ( 慕容廆 )遣使让 吐谷浑 曰:‘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异,而令马有鬭伤!’” 胡三省 注:“远异者,言远去以相别异。”按,晋书·西戎传·吐谷浑作“远离”。
《漢語大詞典》:士兵
(1).士大夫和军队。后汉书·窦融传:“伏惟将军国富政修,士兵怀附。亲遇戹会之际,国家不利之时,守节不回,承事本朝。”
(2).军队中的基本战斗成员,与军官相别。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这里的干部士兵啊,对于他都是格外亲切。”
《漢語大詞典》:下标
作下角标志的符号;尤指起同类相别作用的下标符号
常用小号字印在或写在比其它符号稍低处,但不是紧接它的下方的。例如:H&-{2}O的下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