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乡人(鄉人)
(1).同乡的人。左传·庄公十年:“公将战, 曹劌 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后汉书·彭宠传:“﹝ 宠 ﹞惧诛,即与乡人 吴汉 亡至 渔阳 。”《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彼此因是乡人,分外亲热。” 清 谢淞洲 《寒夜》诗:“含泪别乡人,翻然作游子。” 张天翼 《小彼得·皮带》:“因为家里穷,给乡人族人都瞧不起,他就想挣口气。”
(2).乡下人。有时亦指俗人。孟子·离娄下:“ 舜 为法於天下,可传於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北顶》:“每岁四月有庙市,市皆日用农具,游者多乡人。” 冰心 《往事·六一姊》:“我矮,看不见, 曲 家的长孙还因此出去踢开了土阶上列坐的乡人。”
(3).指乡大夫。礼记·乡饮酒义:“乡人士君子尊於房户之间,宾主共之也。” 郑玄 注:“乡人,乡大夫也。”
《漢語大詞典》:良人
(1).贤者;善良的人。《诗·大雅·桑柔》:“维此良人,作为式穀。”庄子·田子方:“昔者寡人梦见良人。” 晋 潘岳 《西征赋》:“简良人以自辅,谓 斯 忠而 鞅 贤。”《水浒传》第四五回:“原来这婆娘倒不是个良人。”
(2).古时女子对丈夫的称呼。孟子·离娄下:“ 齐 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必饜酒肉而后反。” 赵岐 注:“良人,夫也。” 唐 白居易 《对酒示行简》诗:“昨日嫁娶毕,良人皆可依。” 清 尤侗 《铁夫人》诗:“ 武皇 南巡臣拜杖,良人繫狱妾心丧。”
(3).指美人。《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陈奂 传疏:“良人犹美人。”
(4).平民;百姓。后汉书·酷吏传·董宣:“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官奴婢六十已上,免为良人。” 唐 白居易 《道州民》诗:“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人身。”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 金主 詔曰:‘诸良人知情嫁奴者,听如故为妻;其不知而嫁者,去住悉从所欲。’”
(5).旧指身家清白的人。《水浒传》第七回:“ 林冲 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金瓶梅词话》第二回:“﹝ 西门庆 ﹞专一飘风戏月,调占良人妇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 宋为富 强佔良人为妾。”
(6).即乡大夫。古代的乡官。国语·齐语:“十连为乡,乡有良人。” 韦昭 注:“良人,乡大夫也。”
(7). 西汉 妃嫔的称号。 东汉 废。 魏 、 晋 、 南朝 曾又设置。汉书·外戚传序:“ 汉 兴,因 秦 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适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漢語大詞典》:乡遂(鄉遂)
(1). 周 制,王畿郊内置六乡,郊外置六遂。诸侯各国亦有乡、遂,其数因国之大小而有不同。后亦泛指都城之外的地区。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赐修堰碑》:“乃具文书会行省及 蒙古 军七翼之长、郡县守宰、乡遂之老,各陈便宜,皆曰便。” 明 归有光 《明君恭己成功论》:“其微至於乡遂都鄙之吏,其远至於荒徼之外,人主罔不致其人以为之治焉。” 清 钮琇 觚賸·粤社以榕:“余补官东 粤 ,其土之宜木,唯榕最高大而寿,郊廛乡遂,无不有社,社皆依榕而立。”
(2).指乡大夫。周礼·夏官·大司马:“王载大常,诸侯载旂,军师载旗,师都载旜,乡遂载物。” 郑玄 注:“乡遂,乡大夫也。”
《漢語大詞典》:乡正(鄉正)
(1).乡大夫。左传·襄公九年:“二师令四乡正敬享,祝宗用马于四墉,祀 盘庚 于西门之外。” 杜预 注:“乡正,乡大夫。”逸周书·大匡:“赋洒其币,乡正保贷。” 朱右曾 校释:“乡正,乡大夫也。春秋传曰:使四乡正敬享。保而后贷,防姦欺也。”参见“ 乡大夫 ”。
(2). 隋 唐 以五百户为乡,置乡正一人。理民间诉讼。隋书·李德林传:“ 威 又奏置五百家乡正,即令理民间辞讼。”旧唐书·高士廉传:“ 竇轨 之镇 益州 也,闻而召见( 朱桃椎 ),遗以衣服,逼为乡正。”
(3).旧时有些地方称乡长。 许地山 《缀网劳蛛·枯杨生花》:“我又不是 沧海 底乡正,不一定就能认识她。”
《漢語大詞典》:乡大夫(鄉大夫)
周 官名。天子六乡,每乡以卿一人各掌其政教禁令,位在司徒之下。周礼·地官·序官:“乡大夫,每乡卿一人。”周礼·地官·乡大夫:“乡大夫之职,各掌其乡之政教禁令。”国语·齐语“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 三国 吴 韦昭 注:“良人,乡大夫也。”
《漢語大詞典》:乡书(鄉書)
(1).家信。 唐 王湾 《次北固山下》诗:“乡书何处达,归雁 洛阳 边。” 元 揭傒斯 《吴子高悼亡归岳阳》诗:“客心闲转切,乡书近却稀。” 清 孙道乾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乡书甫启读未终,涕泗狼藉縑素中。”
(2). 周 制,乡学三年大比,乡老与乡大夫荐乡中贤能之书于王,谓之“乡书”或“乡老书”。见周礼·地官·乡大夫。后世科举因以“乡书”代指乡试中式。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翁中丞:“ 孟燁 补上庠生……次 孟桂 登辛丑第,又次 孟寅 尝首 临安 乡书。”宋史·张孝祥传:“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
《漢語大詞典》:宾兴(賓興)
亦作“賔兴”。
(1). 周 代举贤之法。谓乡大夫自乡小学荐举贤能而宾礼之,以升入国学。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郑玄 注:“兴,犹举也。民三事教成,乡大夫举其贤者能者,以饮酒之礼宾客之。既则献其书於王矣。”
(2).科举时代,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亦指乡试。 元 许谦 《送尉彦明赴开化教谕序》:“诵六艺之文,以广见闻;孝弟忠信之实,以敦德行。故賔兴以示劝,简絀以致罚。” 清 戴名世 《张验封传》:“ 康熙 己卯、壬午、乙酉,当宾兴之期,公皆为分校,所得士最盛。” 严复 《救亡决论》:“以为通天地人之谓儒。经朝廷之宾兴,蒙皇上之亲策,是朝廷固命我为儒也。”
《漢語大詞典》:乡论(鄉論)
乡里的评论。古代由乡大夫考核评论,推举人材。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晋书·卫瓘传:“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餘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叛贼·随佥事:“﹝ 穆来辅 ﹞与 随 同戍, 随 为乡论所薄,上以其悖本,亦深恨之。”
《漢語大詞典》:乡老书(鄉老書)
周 制,乡学三年大比,乡老与乡大夫荐乡中贤能之书于王,谓之“乡老书”。后世科举因以代指乡试中式。 宋 杨万里 《古风送刘季试艺南宫》:“此郎轩轩千里驹,槐花再登乡老书。”槐花,代指科举。参见“ 乡书 ”。
《漢語大詞典》:乡书(鄉書)
(1).家信。 唐 王湾 《次北固山下》诗:“乡书何处达,归雁 洛阳 边。” 元 揭傒斯 《吴子高悼亡归岳阳》诗:“客心闲转切,乡书近却稀。” 清 孙道乾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乡书甫启读未终,涕泗狼藉縑素中。”
(2). 周 制,乡学三年大比,乡老与乡大夫荐乡中贤能之书于王,谓之“乡书”或“乡老书”。见周礼·地官·乡大夫。后世科举因以“乡书”代指乡试中式。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翁中丞:“ 孟燁 补上庠生……次 孟桂 登辛丑第,又次 孟寅 尝首 临安 乡书。”宋史·张孝祥传:“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
《漢語大詞典》:六乡(六鄉)
(1). 周 制:王城之外百里以内,分为六乡,每乡设乡大夫管理政务。周礼·地官·小司徒:“乃颁比灋于六乡之大夫,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輦。”周礼·地官·乡老“乡老” 汉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百里内为六乡,外为六遂。”国语·周语中“请隧焉” 三国 吴 韦昭 注:“周礼:天子远郊之地有六乡,则六军之士也;外有六隧,掌供王之贡赋。”
(2). 王莽 时仿 周 制,于 长安 西都置六乡。汉书·王莽传中:“分 长安 城旁六乡,置帅各一人…… 莽 下书曰:‘ 常安 西都曰六乡,众县曰六尉。’”
《漢語大詞典》:乡大夫(鄉大夫)
周 官名。天子六乡,每乡以卿一人各掌其政教禁令,位在司徒之下。周礼·地官·序官:“乡大夫,每乡卿一人。”周礼·地官·乡大夫:“乡大夫之职,各掌其乡之政教禁令。”国语·齐语“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 三国 吴 韦昭 注:“良人,乡大夫也。”
《漢語大詞典》:乡长(鄉長)
(1). 周 代指乡大夫。国语·齐语:“正月之朝,乡长復事。” 韦昭 注:“乡长,乡大夫也。”墨子·尚同中:“乡长,固乡之贤者也。举乡人以法乡长,夫乡何説而不治哉!”
(2). 隋 唐 以后,乡长为农村基层行政人员。新唐书·刘义节传:“ 隋 大业 末,﹝ 义节 ﹞补 晋阳 乡长。”清史稿·食货志一:“ 卓哩克图 、 冰图 二旗所招垦户,亦均编甲社,置乡长焉。” 方之 《乡长买笔》二:“乡长 徐文贵 的女人到会特别早。”
《漢語大詞典》:乡良人(鄉良人)
春秋 齐 掌一乡的官吏。相当于乡大夫。国语·齐语:“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按,古代寓兵于农,乡良人战时则为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