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无邪(無邪)  拼音:wú xié
没有不正当的思想或行为。《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臣无邪则天下安,天下安则主严尊。」
《漢語大詞典》:颇失(頗失)
偏差过失。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 唐太宗 临御,每遇宰相平章事,必命諫官俱入,小有颇失,随即箴规,故 贞观 之治企及 三代 。”
分類:偏差过失
《国语辞典》:偏失  拼音:piān shī
偏差失误。如:「行为偏失」。《朱子语类。卷二六。论语八。里仁篇上》:「圣人之言宽舒,无所偏失。如云『观过斯知仁』,犹曰观人之过,足知夫仁之所存也。」
《漢語大詞典》:救偏
纠正偏向或偏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杂(九流之一),主饰治捄偏,而傍蹊末学之谈附之。” 清 陈确 《复朱康流书》:“在尊意不过捄偏去甚,以立大中至正之矩,极是嘉惠后学之意。”
《漢語大詞典》:颇回(頗迴)
偏差不正。《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正为五百年乡党婚亲相连,至于公理,时有小小颇迴,为当随宜斟酌。”
分類:偏差
《漢語大詞典》:纠偏(糾偏)
纠正偏差。 陈毅 《赣南游击词》:“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五:“农会纠偏了,划错的中农都划了回来。”
分類:纠正偏差
《国语辞典》:反常人格  拼音:fǎn cháng rén gé
异于常人的言行偏差,包括双重人格、冲突人格、神经病与精神病等。
《国语辞典》:问题儿童(问题儿童)  拼音:wèn tí ér tóng
思想或行为上有所偏差的儿童。
《国语辞典》:偏差者  拼音:piān chā zhě
具偏差现象者,称为「偏差者」。
分类:偏差
《國語辭典》:补偏救弊(補偏救弊)  拼音:bǔ piān jiù bì
矫正偏差疏漏,补救弊害缺点。《元史。卷四。世祖本纪一》:「仍以兴利除害之事、补偏救弊之方,随诏以颁。」《野叟曝言》第八七回:「诚得一圣人之徒,为之补偏救弊,兴废举坠,则井田可复,礼乐不亡,而唐、虞三代之治可致。」
《國語辭典》:不偏不倚  拼音:bù piān bù yǐ
一点也没有偏差。《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宋。朱熹。章句:「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不料鄞县县大老爷,从门前经过,这盆水不偏不倚,恰恰泼在县大老爷的轿子顶上。」
《國語辭典》:安全系数(安全係數)  拼音:ān quán xì shù
工程结构物、机器或其构成物件的破坏负载与设计负载的比值。
《漢語大詞典》:挢抂过正(撟抂過正)
矫枉过正。谓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汉书·诸侯王表序:“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撟抂过其正矣。”
《國語辭典》:矫枉过正(矯枉過正)  拼音:jiǎo wǎng guò zhèng
纠正过度,不符合中庸之道。《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隋书。卷七四。酷吏传。序》:「汉革其风,矫枉过正。」也作「矫枉过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