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机密(機密)  拼音:jī mì
1.掌理机要大事的部门、职务。《后汉书。卷三六。郑兴传》:「宜侍帷幄,典职机密。」汉。蔡邕〈巴郡太守谢表〉:「超自群吏,入登机密。」
2.重要而秘密的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内有机密,请陛下自开,勿使他人知之。」
3.谨慎隐密。《红楼梦》第四四回:「贾琏也因吃多了酒,进来高了兴,未曾作的机密。」
4.旧时管理县衙机密房的人。《水浒传》第二三回:「小弟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
《漢語大詞典》:闭密(閉密)
(1).犹秘密;保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天父曰:‘尔等各要灵变闭密,我回天矣。’”
(2).肌理闭合,闭塞。《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集注引 沈明宗 曰:“且寒主收敛,伤营则腠理闭密,故用麻黄汤发之。”
《國語辭典》:慎密  拼音:shèn mì
谨慎细密。《易经。系辞上》:「君子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國語辭典》:蜡丸(蠟丸)  拼音:là wán
古时用蜡制成的圆形外壳,中置书状,可防止泄漏及潮湿。《新唐书。卷一五三。颜真卿传》:「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也称为「蜡弹」。
《国语辞典》:蜡封(蜡封)  拼音:là fēng
古时用蜡封固文书,以示保密。宋。陆游〈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词:「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分类:文书保密
《漢語大詞典》:密迹(密跡)
(1).手持金刚杵护卫佛之夜叉神的总称。因其持有本誓,闻知佛的秘密事迹,故名。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一:“密跡答曰:‘从其众生一切音响,又菩萨音所顺无限。’”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一:“时密跡金刚力士默然不报……密跡力士岂能屈意为斯众会,随时敷演诸菩萨,密如来之秘要。”
(2).犹匿迹。行动保密,不露形迹。 明 陆采 《明珠记·珠圆》:“便做 杨 家 红拂 ,改换衣装,密跡潜踪出帝乡,向山林深处。”
《漢語大詞典》:几密(幾密)
重要而须保密的军国之事。汉书·刘向传:“唯陛下深留圣思,审固几密。”南史·顾协传:“自为近臣,便繁几密,每有述製,敕前示 协 ,时辈荣之。”新唐书·庾敬休传:“既而执政以几密有不可露,罢之。”
分類:保密军国
《國語辭典》:密写(密寫)  拼音:mì xiě
一种保密的书写方法。以特制的药剂在纸上书写文字,乾后纸上看不出痕迹,需以烘烤或特制化学药剂涂抹,产生化学变化,使字迹重新显现。主要目的是防止文件内容外泄。
《漢語大詞典》:解密
取消或降低安全保密等级
把密码转变成简明文本,通常用密码分析法
《漢語大詞典》:代字
(1).代词的旧称。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实字》:“代字者,所以指名也,文中随在代名而有所指也。凡行文所以用代字者,免重复,求简洁耳……代字共别为四宗:曰‘指名代字’,曰‘接读代字’,曰‘询问代字’,曰‘指示代字’。”
(2).因保密等需要而用的代称。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二章:“‘不错,’ 葛专员 点头说:‘你那时也不姓 曹 ,代字是 老安 ,对吧?’”
《國語辭典》:代号(代號)  拼音:dài hào
为了简便或保密而用来代表的符号,常用于人称、事物或通讯事业中。
《漢語大詞典》:矾书(礬書)
用明矾水写的保密书信。其字水干无迹,湿时方显。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正月:“ 曹辅 至 兴仁 ,守臣徽猷阁待制 赣县 曾楙 詰之, 辅 乃裂衣襟出御笔蜡封,乃枢密院矾书,以遗 楙 。”金史·宣宗纪上:“ 太原府 宣抚使 乌古论礼 ,遣人间道齎矾书,至京师告急。”
《漢語大詞典》:慎秘(慎祕)
谨慎保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天宫:“此事亦宜慎祕,洩之,族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此非君所知,宜须慎祕,洩恐不为君福。”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然其人皆市井无赖,初无智略,又其谋不慎祕,颇为人知。”
分類:谨慎保密
《國語辭典》:谨秘(謹祕)  拼音:jǐn mì
小心隐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水火之分,小心谨秘,并不露一毫破绽出来。」
分類:谨慎保密
《漢語大詞典》:一合再离(一合再離)
谓将军事文书一分为三,陆续寄送,以期保密。六韬·阴书:“主以书遗将,将以书问主,书皆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