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回变(迴變)
转变。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是爱尚相夺,与时回变,其风不可留,其敝不能反。” 黄节 《沪江重晤秋枚》诗:“数人心力能回变,廿载流光坐致悲。”
亦作“廻变”。 犹转变。 南朝 梁 沈约 《梁甫吟》:“星籥亟廻变,气化坐盈侵。”
分類:转变
《漢語大詞典》:移变(移變)
转变;变动。后汉书·杨终传:“愁困之民,足以感动天地,移变阴阳矣。”南史·宋江夏文献王义恭传:“ 义恭 性嗜不恒,与时移变。” 唐 方干 《赠诗僧怀静》诗:“心地不移变,徒云寒暑侵。”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佗日移变,吾四万万人必有政权自由,可不待革命而得之也。”
《漢語大詞典》:苦尽甘来(苦盡甘來)
比喻生活经历中由苦到乐的转变。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四折:“受彻了牢狱灾,今日个苦尽甘来。”《花月痕》第十四回:“我和他受了一年苦楚,自然是苦尽甘来。”亦作“ 苦尽甜来 ”。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你休烦恼,少不的先忧后喜,苦尽甜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贫贱之人,一朝变泰,得了富贵,苦尽甜来,滋味深长。”
分類:经历转变
《漢語大詞典》:翻然
(1).迅速转变貌。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若能翻然大举,建立元勋,以应显禄,福之上也。”隋书·炀帝纪下:“若有识存亡之分,悟安危之机,翻然北首,自求多福。” 清 恽敬 《读孟子二》:“故 孟子 就其心之所达,可以导之於圣贤者而示之,使之心明意豁,翻然有以自悔。”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顾今者翻然思变,歷岁已多,青年之所思惟,大都归罪恶於古之文物。”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共产党员对于在工作中犯过错误的人们,除了不可救药者外,不是采取排斥态度,而是采取规劝态度,使之翻然改进,弃旧图新。”
(2).倒反,反而。三国志·魏志·王朗传:“朕求贤於君而未得,君乃翻然称疾。” 唐 杜甫 《诸将》诗之二:“岂谓尽烦 回紇 马,翻然远救 朔方 兵。” 明 徐中行 《暮发滁阳》诗:“洵美非吾土,翻然忆故溪。”
(3).高飞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须臾,化为大乌,开而视之,翻然飞去。”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翻然凌霄,背俗弃世。” 明 李东阳 《三寿图歌》:“化为老人长骨颅,翻然凌空一鹤孤。”
《漢語大詞典》:后身(後身)
(1).佛教有“三世”的说法。谓转世之身为“后身”。太平御览卷三六○引《裴子语林》:“ 张衡 之初死, 蔡邕 母始孕。此二人才貌相类,时人云 邕 是 衡 之后身。”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然 圣俞 诸公以 功甫 为 李白 后身,求诸诗文。”
(2).身体后面的部分。如:我只看见他的后身,认不清是谁。
(3).上衣、袍子等背后的部分。如:这件衬衫后身太长了。
(4).房屋等的后边。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他看那光景,禁不得再去撒冤去了,便一直引着老爷从 文昌阁 后身儿绕到东边儿。”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六:“那时,初一、十五 东岳庙 ,七、八 护国寺 ,逢九逢十 隆福寺 ,以及 天桥 、 鼓楼 后身,都是举行庙会的场所。”
(5).事物由早先的一个转变而成的另一个(有的只是改变名称)。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二:“本打算在 列宁格勒 作几天的勾留,对这十月革命重要策源地的 圣彼得堡 的后身,作较详的观察。”《人民日报》1981.6.27:“ 孙中山 先生手创的中国同盟会及其后身国民党,是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之前, 中国 的一个主要的资产阶级政党。”
《漢語大詞典》:气运(氣運)
(1).节候的流转变化。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感气运之和顺,乐时泽之有成。”
(2).气数,命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戴公 见 林法师 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冀神理绵绵,不与气运俱尽耳。’”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小则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一关於国家之气运,一关於国家之风俗。” 老舍 《骆驼祥子》九:“他觉出一个车夫的终身的气运是包括在两个字里--倒霉!”
《漢語大詞典》:转语(轉語)
(1).转告。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是以负所期待,窃窃转语於人,不见成效,此 愈 之罪也。”《“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六月一日,学生代表数人晤省会议长 康君 ,告以罢课之理由,及要求之条件,恳其转语 赵督 ,允将电及宣言书发出。”
(2).训诂学术语。因时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转变的词。有音转而义不变的,如《方言》第三:“庸谓之倯,转语也。”“庸”、“倯”是迭韵相转。《方言》第十:“……有音转义变而分化为不同的词的,如尔雅·释水:水注溪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澮。”“大波为澜,小波为沦。”“溪”、“谷”、“沟”、“澮”和“澜”、“沦”都是双声相转。
(3).佛教语。禅宗谓拨转心机,使之恍然大悟的机锋话语。如 云门 三转语、 赵州 三转语等。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悟百丈不昧因果:“某甲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坠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责脱野狐身。’”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二折:“[正末云]假若生死止在何处?速道速道。[旦儿云]师父,我答不的这一转语。”《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和尚,这四句只当引子,不算输赢。我有一转语,和你赌赛输赢,不赌金珠富贵。”
(4).引申为解释的话。朱子语类卷八七:“今欲下一转语:取於人者,便是‘有朋自远方来’,‘童蒙求我’。” 茅盾 《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读者要求长篇小说,我们接受了这要求,供给了长篇的作品了,但我们的工作做得怎样?对这一点,我们又该下怎样的一个转语呢?”
(5).指转换话题。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古书发端之词例:“‘若夫’者,转语之词也;而古人或用以发端。”
《漢語大詞典》:转入(轉入)
谓转变原来方向而进入某地或某方面。《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漢語大詞典》:移风(移風)
转变风气。 晋 潘岳 《笙赋》:“乐所以移风於善。” 南朝 梁 丘迟 《永嘉郡教》:“虽谢 文翁 之正俗,庶几 龚遂 之移风。”隶释·汉广汉太守沉子琚绵竹江堰碑 宋 洪适 释:“盖二人相继到官,俱以移风惠民为意。”
《漢語大詞典》:回面(迴面)
(1).转过脸。南史·武陵王昭晔传:“上回面不答。” 唐 张籍 《惜别》诗:“临行记分处,回面是相思。” 宋 张先 《蝶恋花》词:“和泪语娇声又颤,行行儘远犹回面。”
(2).转变脸色,谓改变态度。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专愚·迂仙别记》:“公曰:‘若然,即败亦何与我事。’便回面作喜,拾子更着。”
(3).指归顺。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回面内嚮,喁喁如也。” 李周翰 注:“回面内向,谓顺服於君。”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然后旃裘之长,顿顙而讋服;祝髮之渠,回面而奔走。”
(4).指反叛。北史·裴叔业传:“若不尔,回面向北,不失 河南公 。” 明 何景明 《上作篇》:“虽有昏乱之世,而无失身之士;虽有污降之时,而无回面之臣。”
(5).俗谓新婚夫妇回女家的礼节。《三国志平话》卷中:“夫人观 皇叔 数日,累次説:‘ 皇叔 累代帝皇之孙, 皇叔 岂不知礼?我家母亲年迈,兼家兄专等 皇叔 回面。’”
(1).转脸。 唐 杜甫 《悲陈陶》诗:“都人迴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新妇﹞得婆语迴面拜夫。”
(2).改向。喻归顺。三国志·吴志·孙权传“ 权 终不听”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君宣导休风,怀保边远,远人迴面,莫不影附,是用锡君朱户以居。”
《漢語大詞典》:调度(調度)
调整,转变。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今之务在乎辑和民族,齐一语言,调度风俗,究宣情志,合之犹惧其隔阂,况剖分之。”
(1).安排,调遣。汉书·佞幸传·董贤:“ 哀帝 崩。太皇太后召大司马 贤 ,引见东厢,问以丧事调度。”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宰相 杨收 议罢屯军,以 江 西为 镇南军 ,募彊弩二万,建节度,且地便近,易调度,詔可。” 老舍 《四世同堂》十九:“ 晓荷 很满意自己的从容不迫,调度有方。”
(2).做调度工作的人员。 郭光 《英雄列车》一:“ 关锡谦 同意了 李日奎 的决定,便向调度请示,调度回电同意了他的意见。”
(3).格调,气度。《楚辞·离骚》:“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朱熹 集注:“调,犹今人言格调之调。度,法度也。” 蒋骥 注:“度,器气也。” 宋 苏轼 《答秦太虚书》之四:“吾儕渐衰,不可復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鍊。”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唐彦谦:“初师 温庭筠 ,调度逼似,伤多纤丽之词。”
(4).征调赋税。后汉书·桓帝纪:“其令大司农絶今岁调度徵求。” 宋 王安石 《翰林学士除三司制》:“则夬调度之不时,费出之无常,邦用之不给,元元困於徵求而愁怨於下者,直汝之耻也。” 明 邹缉 《奉天殿灾上疏》:“功力浩大,费用不貲,调度既广,科派亦繁。”
《漢語大詞典》:转篷(轉篷)
转变船帆的方向。喻转变口气、态度等。 茅盾 《子夜》九:“ 李玉亭 也笑了,同时就猛然省悟到自己的态度已经超过了第三者应有,非得赶快转篷不行。”
《漢語大詞典》:读破(讀破)
(1).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后以“读破”指读书读得多,并读通了。 郭沫若 《海涛集·我是中国人》:“ 日本 人对于 中国 的文言文是比较容易领会的,因为他们积了一千年的经验,有他们的一套办法,读破我们的文言文。” 李光 《集诗述感》诗:“读破《孙》《吴》不一试,至今头白走江湖。”
(2).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表示词义的转变。通常是声调的改变。如“长幼”的“长”不读cháng而读zhǎng,“喜好”的“好”不读hǎo而读hào。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六:“这是她的观察力的锐敏的地方,我隐隐地佩服她,她好像读破了我的心。”
《漢語大詞典》:感化
用言行感动人,使之转变。后汉书·陈禅传:“ 禪 於学行礼,为説道义以感化之。单于怀服,遗以胡中珍货而去。”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 王紫微广之 曰:‘仰以事君……俯以临民,必先誥诫号令,感化人情,而使下见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果然是个不孝之子,也应该设法感化他。”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先生,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我受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责任。”
《漢語大詞典》:升华(升華)
(1).升官。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祕书郎萧遥昌》:“盛戚茂年,升华秘馆。” 宋 欧阳修 《回宝文吕内翰溱书》:“兹者伏承寳文内翰,被召禁林,升华内阁。”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陈大绶中宪大夫制》:“十年高卧,一旦升华,睠顾亲闈,岂忍絶裾而出。”参见“ 升荣 ”。
(2).比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由低级转为高级。 郭沫若 《文艺论集·批评与梦》:“真正的文艺是极丰富的生活由纯粹的精神作用所升华过的一个象征世界。”
(3).固态(晶体)物质不经过液态阶段而直接转变为气体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升荣(升榮)
晋升官位,臻于荣华之境。 北周 庾信 《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 保定 二年,册拜 滎阳郡君 。序戚升荣,从夫有秩。” 唐 武平一 《加命杜审言表》:“升荣粉署,擢秀兰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