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雪花  拼音:xuě huā
1.雪。因雪片多呈六角形,如花一般,故称为「雪花」。
2.形容耀眼亮丽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整整兑足了一百两雪花银子。」
3.银两。《醒世恒言。卷三九。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若肯悄地放我三四人回寺取来,禁牌的常例自不必说,分外再送一百两雪花。」
4.电视学上指图像受散乱白斑的干扰,犹如下雪一般,称为「雪花」。
《國語辭典》:团团(團團)  拼音:tuán tuán
1.形容圆的样子。《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八出》:「李大婆每常间忺要头发做头髭,只怕我家割舍不得。若去顶上团团剪些儿子与它,看奴家要几钱,不到不得。」也作「团栾」、「团圆」。
2.凝结或集合的样子。《文选。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中女诗》:「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
3.旋转不停的样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十六日》:「唯焦䭔以竹架子出青伞上,装缀梅红缕金小灯笼子,架子前后亦设灯笼,敲鼓应拍,团团转走,谓之『打旋罗』,街巷处处有之。」
《漢語大詞典》:金缕(金縷)
(1).指金缕衣。 三国 魏 曹丕 《营寿陵诏》:“丧乱以来, 汉 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云解有情花解语,窣地绣罗金缕。”
(2).指金丝。 唐 白居易 《秦中吟·议婚》:“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清 陈维嵩 《采桑子·为汪蛟门题画册》词之四:“玉树宫墙,金缕鞋帮,胆怯潜提出洞房。”
(3).金属制成的穗状物。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幢号摩尼,旛悬金缕。” 唐 温庭筠 《定西番》词:“双鬢翠霞金缕,一枝春艷浓。” 华锺彦 注:“金鏤,釵穗也。”
(4).曲调《金缕曲》《金缕衣》的省称。 唐 罗隐 《金陵思古》诗:“綺筵《金缕》无消息,一阵征帆过 海门 。”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举大白,听《金缕》。” 明 唐寅 《题桑》诗:“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常虑韶光同逝水,《金缕》一日歌千遍。”
(5).指柳条。 唐 戴叔伦 《长亭柳》诗:“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金缕毿毿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华锺彦 注:“金缕,柳条也。”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夏公命将》:“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金缕。”
《國語辭典》:灯花(燈花)  拼音:dēng huā
灯心馀烬结成的花形。俗以为吉祥的徵兆。北周。庾信〈对烛赋〉:「本知雪光能映纸,复讶灯花今得钱。」《文明小史》第三九回:「昨天我房里的灯花结了又结,今天一早起来喜鹊尽叫,我猜著是你要回来。」
《國語辭典》:雪山  拼音:xuě shān
1.山名。(1)天山的别名。参见「天山」条。(2)祁连山的别名。参见「祁连山」条。(3)喜马拉雅山的别名。参见「喜马拉雅山」条。(4)位于台中市和平区及苗栗县泰安乡的交界处,为雪山山脉的最高峰,是台湾的第二高山,高三千九百三十公尺。全山主要由赤褐色页岩所构成,西南侧及西北侧各有一个冰斗,为台湾冰河遗迹最多的地区。
2.山脉名。为台湾主要山脉之一。位于中央山脉的西北方,大致与中央山脉的北段平行。主脉由第一高峰雪山向西南延伸,内含大雪山、小雪山,皆为三千公尺以上的主峰。
《漢語大詞典》:风花(風花)
(1).风中的花。南齐书·乐志:“阳春白日风花香,趋步明月舞瑶堂。” 唐 卢照邻 《折杨柳》诗:“露叶疑啼脸,风花乱舞衣。” 宋 陈师道 《奏酬应物》诗:“生世如风花,高下亦偶然。”
(2).指天空斑驳散乱的云气。 宋 晁补之 《祝家墩阻水旦起舟人云天上风花顺矣作一绝》:“明日扬颿应復驶,蒸云散乱作风花。” 明 杨慎 《田家喜晴谣》:“风花闪日日笑云,云气烘为雀头色。”自注:“俗以云气斑驳谓之风花。”
(3).指起风前的大雾。 宋 陆游 《自开岁略无三日晴戏作长句》:“雨脚稍收初见日,风花忽起又遮山。”自注:“风欲作,则大雾充塞,谓之风花。”
(4).指用华丽辞藻写景状物的诗文。 唐 白居易 《答故人》诗:“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五》:“《诗眼》云:‘世俗喜綺丽,知文者能轻之;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 清 龚自珍 《歌筵有乞书扇者》诗:“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人材有岁差。”
《國語辭典》:舍利  拼音:shè lì
佛教修行者遗体焚化之后,所结成的珠状或块状的颗粒。其色有三种,骨为白舍利,发为黑舍利,肉为赤舍利。为梵语śarīra的音译。它象徵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迦毕试国》:「曷逻怙罗恐王珍贵舍利,追悔前恩,疾往伽蓝,登窣堵波,至诚所感,其石覆钵自开,安置舍利,已而疾出,尚拘衣襟。」《西游记》第八回:「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也称为「舍利子」。
《國語辭典》:生花  拼音:shēng huā
比喻文笔美妙,有杰出的写作才能。参见「梦笔生花」条。明。叶宪祖《鸾鎞记》第一○出:「只是你们这样的人,我偏不肯轻易一个字儿。休喳,谩思量代笔生花。」
《國語辭典》:生花笔(生花筆)  拼音:shēng huā bǐ
比喻文笔美妙,有杰出的写作才能。参见「梦笔生花」条。
《國語辭典》:月轮(月輪)  拼音:yuè lún
月。北周。庾信〈象戏赋〉:「月轮新满,日晕初圆。」唐。王昌龄 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國語辭典》:香烟(香菸)  拼音:xiāng yān
用薄纸捲细烟草做成的纸烟。也作「香烟」。
《國語辭典》:香烟(香煙)  拼音:xiāng yān
1.焚香时所生的烟。唐。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西游记。第三四》:「博山炉里,霭霭香烟。」
2.比喻后嗣。因祭祖要燃香生烟,故称子孙祭祖为接续香烟,引申为传宗接代。《老残游记》第一七回:「他若饿死,不但父母无人祭供,并祖上的香烟从此便绝。」
3.用薄纸捲细烟草做成的纸烟。也作「香烟」。
《國語辭典》:鳞鳞(鱗鱗)  拼音:lín lín
形容像鱼鳞层层般排列。南朝宋。鲍照〈上浔阳还都道中作〉诗:「鳞鳞夕云起,猎猎晚风遒。」宋。苏轼〈南乡子。霜降水痕收〉词:「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國語辭典》:磷磷  拼音:lín lín
1.水流清澈,光影闪映的样子。三国魏。刘桢〈赠从弟诗〉三首之一:「汎汎东流水,磷磷水中石。」唐。张九龄 自豫章南还江上作诗:「归去南江水,磷磷见底清。」宋。刘敞 杂诗效阮步兵:「我徂何往?于彼淮滨。俯玩其流,清波磷磷。」也作「粼粼」。
2.重叠突出的样子。唐。杜牧 阿房宫赋:「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西游记》第五○回:「转过山崖,只见那乱石磷磷,翠崖边有两扇石门,门外有许多小妖,在那里轮鎗舞剑。」
3.色泽鲜明的样子。汉。司马相如 上林赋:「蜀石黄碝,水玉磊砢。磷磷烂烂,采色浩汗。」唐。朱庆馀 舜井诗:「碧甃磷磷不记年,青萝锁在小山颠。」宋。邵雍 乱石吟诗:「徒有碌碌青,亦有磷磷白。」
《國語辭典》:辚辚(轔轔)  拼音:lín lín
车行声。唐。杜甫 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國語辭典》:展卷  拼音:zhǎn juàn
开卷。宋。陆游 初寒在告有感诗:「数棂留得西窗日,更取丹经展卷看。」
《國語辭典》:烛花(燭花)  拼音:zhú huā
1.蜡烛的火焰。南唐。李煜 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词:「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蹋马蹄清夜月。」也作「蜡花」。
2.燃烧过的烛蕊。如:「寺庙里剪烛花的工作大多交由小和尚负责。」也作「蜡花」。
《漢語大詞典》:烛夜花(燭夜花)
传说中的花名。花能自酿美酒。太平广记卷五十引 唐 李玫 《纂异记·嵩岳嫁女》:“书生曰:‘某有瑞露之酒,酿於百花之中……’谓小童曰:‘折烛夜一花,倾与二君子( 田璆 、 邓韶 )尝。’其花四出而深红,圆如小瓶,径三寸餘,緑叶形类盃。”
《國語辭典》:骨髓  拼音:gǔ suǐ
1.骨腔中柔软的物质。可分红骨髓与黄骨髓两种,前者为造血器官。
2.比喻精华。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宗经》:「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國語辭典》:上层(上層)  拼音:shàng céng
1.上面一层或多层。《北史。卷三二。列传。崔辩》:「尝与训登楼,至上层,去地四五丈。」
2.上级、上司。如:「上层将有异动的传说纷纭,搞得底下的人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