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方  拼音:yī fāng
1.某一地区。《诗经。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若一年缺祭,必然大兴风雨,毁苗杀稼,殃及六畜。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至庙中。」
2.一边、一旁。《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3.整体事物的一部分或一方面。《周礼。冬官考工记。鲍人》:「信之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宋史。卷一二八。乐志三》:「君总万化,不可执以一方;事通万务,不可滞于一隅。」
4.一种办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5.计量名词:(1)计算土地面积,纵横一丈称为「一方」,为「一方丈」的简称。(2)方形物品一块称为「一方」。如:「一方豆腐」。《红楼梦》第九回:「尚未去时,从脑后飕的一声,早见一方砚瓦飞来。」
《漢語大詞典》:一干一方
一千一万的隐语。“干”与“千”、“方”与“万”字形相近。 明 陈洪谟 继世纪闻卷二:“逆 瑾 ( 刘瑾 )用事,贿赂公行。凡有干謁者,云馈一干,即一千之谓;云一方,即一万之谓。后渐增至几干几方。”
《國語辭典》:一搭  拼音:yī dā
1.一同、一起。元。高文秀《黑旋风》第四折:「我把这两颗头都拿将来,做一搭里放著。」
2.一块、一处。《水浒传》第一二回:「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一搭青记。」也作「一答」。
3.一绺。《儒林外史》第五回:「严监生慌忙叫奶妈抱起哥子来,拿一搭麻替他披著。」
4.一叠。《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只见老头子,只是一张一张的点数,并不细看票子里的数目,一搭五十张。」
《國語辭典》:一答  拼音:yī dá
一块、一处。《前汉书平话。卷中》:「又见一答花砖粉碎,皆是药死如意,打碎花砖。」也作「一搭」、「一搭里」、「一搭儿」、「一答里」、「一答儿」。
分類:一处一带
《國語辭典》:一坨  拼音:yī tuó
一块、一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四折:「山寨崔嵬,哎!煞强如那一坨惨田地。」
分類:一处一起
《漢語大詞典》:一陀
见“ 一坨 ”。
《漢語大詞典》:一塌儿(一塌兒)
一处。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三折:“你老两口儿就在这一塌儿乾浄处安歇。”
分類:一处
《漢語大詞典》:无处(無處)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孟子·公孙丑下:“若於 齐 ,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 注:“我在 齐 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餽之,是以货财取我。”
(2).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
(1).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 吕氏 今无处矣。” 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这样的苦闷却又无处可以告说。”
(2).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诗:“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国语辞典》:一堂  拼音:yī táng
1.指一套或一列祭祀供品。
2.一室、一处。如:「济济一堂」。《拾遗记》卷四:「其土石皆自光澈扣之,则碎状如粟,一粒辉映一堂。」
3.指在堂室中从事一次。如:「一堂课」。《老残游记》卷一八:「似乎此人也该提了来讯一堂,讯出此人赃證,又多添一层凭据了。」
《國語辭典》:词林(詞林)  拼音:cí lín
1.文人、文词荟萃的地方。南朝梁。萧统〈答晋安王书〉:「殽核坟史,渔猎词林。」也称为「词曹」、「辞林」。
2.明代洪武初年建翰林院,匾额题为词林,故通称翰林院为「词林」。
《國語辭典》:一廛  拼音:yī chán
古时一个成人定居、自给自足所需的土地,约百亩之地。《孟子。滕文公上》:「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國語辭典》:同居  拼音:tóng jū
1.居住一处,共同生活在一起。《史记。卷一○二。张释之冯唐列传。张释之》:「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红楼梦》第四回:「薛姨妈正欲同居一处,方可拘紧些儿子。」
2.夫妻共同生活。在法律上,夫妻有同居的义务。《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鳅儿双镜重圆》:「过了数日,吕公将回文打发女婿起身,即令女儿相随,到广州任所同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糟糠之妻,同居贫贱多时。」
3.现多指具有亲密关系但无婚姻契约者,共同居住在一起的状态。不少国家已立法保障同居者相关权益。
《國語辭典》:一齐(一齊)  拼音:yī qí
1.一律、同样。《庄子。秋水》:「万物一齐,孰短孰长?」
2.一同、同时。如:「一齐下手」。《儒林外史》第五二回:「众人在旁,一齐赞叹。」《红楼梦》第八二回:「说著,二人一齐进来。」
3.统一平治。《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当今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汎爱蒸庶,布德施惠。」
4.一切、完全。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六出:「情到不堪回首处,一齐分付与东风。」
《國語辭典》:上去  拼音:shàng qu
1.由低处到高处。《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李四本是个浑虫,听了这话,先走到石头边说,这得先问他一问,上去向那石头楞子上,当的就是一脚。」
2.置于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凤生看上去,愈觉美丽非常。」《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只要把现在所定的货物、价目、填写上去,便是了。」
《國語辭典》:入定  拼音:rù dìng
佛教用语。指修习禅观时,心念惟安住在一对象上,而馀念不生的境界。《西游记》第二回:「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
《國語辭典》:里门(里門)  拼音:lǐ mén
1.乡里之门。古制,聚族里居,比户相连,里中有门,称为「里门」。《墨子。号令》:「里正与有守者,宿里门。」《史记。卷一○三。万石张叔列传。万石君》 :「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2.指乡里。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一五○:「里门风俗尚敦庞,年少争为齿德降。」
《國語辭典》:迁徙(遷徙)  拼音:qiān xǐ
1.搬移、迁移。《礼记。月令》:「季夏行春令,则谷实鲜落,国多风欬,民乃迁徙。」《老残游记》第一四回:「如果可以一劳永逸,何不另酬一笔款项,把百姓迁徙出去呢?」
2.更改、改变。《国语。齐语》:「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