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竹兔
一种食竹叶的小兔。 唐 杜甫 《王兵马使二角鹰》诗:“杉鸡竹兔不自惜,溪虎野羊俱辟易。” 仇兆鳌 注引《临海异物志》:“竹兔,小如野兔,食竹叶。”
分類:种食竹叶
《國語辭典》:麻花  拼音:má huā
1.制作麻绳所旋扭的花式。
2.面制油炸的食品。把数股条状的面旋扭在一起,用油炸熟。如:「麻花是小琉球名产之一。」
3.衣服因磨擦而破烂。如:「这条裤子都麻花了。」
《國語辭典》:酥油  拼音:sū yóu
一种从牛奶提炼出来的脂肪。可供作食品或油灯燃料。
《國語辭典》:黄油(黃油)  拼音:huáng yóu
1.一种牛奶或奶油提炼出来的脂肪性食品。
2.一种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的膏状油脂。黏度大,多用作机器的润滑剂。
《國語辭典》:北货(北貨)  拼音:běi huò
山产。如:「我这店里,南货、北货一应俱全。」
《國語辭典》:油香  拼音:yóu xiang
一种回教徒的食物。用滚水和面加盐,制成饼状,再用香油炸。
《国语辞典》:烧腊(烧腊)  拼音:shāo là
一种食品。先将肉类腌渍,再用火烘烤成红棕色的肉制食品。
《漢語大詞典》:赤盐(赤鹽)
(1).赤色的盐。古代方士炼黄金的原料。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 金楼先生 所从 青林子 受作黄金法:先锻锡,方广六寸,厚一寸二分,以赤盐和灰汁,令如泥,以涂锡上,令通厚一分,累置於赤土釜中。率锡十斤,用赤盐四斤,合封固其际,以马通火煴之,三十日,发火视之,锡中悉如灰状,中有累累如豆者,即黄金也。”
(2).赤色的盐。古代 西域 等地出产的一种食盐。北史·西域传·高昌:“出赤盐,其味甚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信度国:“多出赤盐,色如赤石。”
《國語辭典》:火锅(火鍋)  拼音:huǒ guō
1.一种锅与炉合为一体的烹饪器具。
2.在沸汤中加入各种菜肴,可边煮边吃的烹饪方式。亦指用火锅煮的菜肴。
3.篮球比赛中一种防守行为的用语。参见「盖火锅」条。
《國語辭典》:偏食  拼音:piān shí
只吃某些食物。如:「偏食会造成营养不均衡,影响健康。」
《国语辞典》:粉圆(粉圆)  拼音:fěn yuán
1.形容粉嫩白皙。宋。晏几道〈鹧鸪天。楚女腰肢越女腮〉词:「楚女腰肢越女腮,粉圆双蕊髻中开。」
2.一种食品。呈圆形,煮熟后,成透明状,中央较硬而外面软嫩。冬天热食,夏天常加冰而成凉食。
《漢語大詞典》:悬熟(懸熟)
古代一种食品。北堂书钞卷一四五引 谢讽 《食经》:“作悬熟,以猪肉和米三升,豉五升,调味而蒸之。”
分類:种食食品
《漢語大詞典》:烧割(燒割)
古代一种食品。禽畜肉整体烤熟,食时以刀割切。 明 张居正 《谢恩疏》:“朕实惓惓竚望,特赐烧割一分,手盒二副,长春酒十瓶,用示眷怀。” 明 张居正 《给假谢恩疏》:“今日伏蒙天恩,赐银一百两,蟒衣一袭,甜食二盒,乾点心二盒,烧割一分。” 清 翟灏 通俗编·饮食:“释名:‘貊炙,全体炙之,各自以刀割食。’按:此则 汉 时有烧割矣。”
《国语辞典》:披萨(披萨)  拼音:pī sà
一种食品。为英语Pizza的音译。发源于义大利那不勒斯地区。盘底铺有一层发酵过的面饼,上面放入乾酪以及所需的馅料,如肉品、海鲜、或蔬菜等,快速焙烤而成。也译作「匹萨」、「义大利脆饼」。
《国语辞典》:粉蒸  拼音:fěn zhēng
一种食物烹调的方式。以蒸肉粉加入蒸食。如:「粉蒸排骨」。清。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粉蒸肉》:「粉蒸猪肉者,以肥瘦参半之肉,敷以炒米粉,拌面酱蒸之,下垫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