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匕箸  拼音:bǐ zhù
进食用的羹匙和筷子。《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先主方食,失匕箸。」《北齐书。卷二三。列传。崔㥄》:「裴自携匕箸,姿情饮啖。」
《漢語大詞典》:供具
(1).陈设酒食的器具。亦指酒食之类。史记·平準书:“公卿议封禪事,而天下郡国皆豫治道路,缮故宫,及当驰道县,县治官储,设供具,而望以待幸。”后汉书·赵孝传:“帝嘉其兄弟篤行,欲宠异之,詔礼十日一就卫尉府,太官送供具,令共相对尽欢。”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木龙》:“ 吴 有富商,倩工造舟,供具稍薄,疑工必有他意。”
(2).陈设食具;备供酒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须贾 辞於 范雎 , 范雎 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而坐 须贾 於堂下。”汉书·叙传上:“ 伯 至,请问耆老父祖故人有旧恩者,迎延满堂,日为供具,执子孙礼。” 明 王锜 寓圃杂记卷上:“天将暝,忽兵官至,騶从甚盛;坐中堂,令免供具,第索笔砚灯烛,闭户而寝。”
(3).犹备呈,上报。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官吏﹞又追集里正,供具四十年前絶户并废寺观、废菴舍;产去而名存者,悉行追究。”
(4).指供佛的香花、饮食、幡盖等物。大宝积经卷三四:“是时 月光童子 知佛坐已,躬自齎持微妙供具,奉献 如来 及诸大众。”
《漢語大詞典》:瓶钵(瓶鉢)
(1).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瓶盛水,钵盛饭。 唐 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诗:“唯将旧瓶鉢,却寄白云中。” 唐 姚合 《寄无可上人》诗:“终须执瓶鉢,相逐入 牛头 。”
(2).指僧人化缘。 南朝 梁简文帝 《为人作造寺疏》:“巖饰之理难阶,瓶鉢之资已罄。”
(3).指僧人。 唐 翁承赞 《题景祥院》诗:“一溪拖碧遶崔嵬,瓶鉢偏宜向此隈。”
《國語辭典》:器皿  拼音:qì mǐn
盛东西的器具。《大戴礼记。保傅》:「天子自为开门户,取玩好,自执器皿。」《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那些祭品的器皿,都是访古购求的。」
《漢語大詞典》:刀匕
刀和匙。食具。礼记·檀弓下:“ 蕢 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 宋 陆游 《菖蒲》诗之一:“仙人教我服,刀匕蠲百疾。”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 公输般 独自喝着酒,看见客人不大动刀匕,过意不去,只好劝他吃辣椒。”
分類:食具
《漢語大詞典》:具物
(1).万物。《隋书·音乐志中》:“和气洽,具物滋。”
(2).谓所备祭品。指酒牲食具等祭物。 唐 于邵 《唐释奠武成王乐章·迎俎酌献》:“五齐絜,九牢硕,梡橜循,罍斝涤,进具物,扬鸿勣。”
《國語辭典》:传衣钵(傳衣缽)  拼音:chuán yī bō
佛教中的禅宗以袈裟及钵代代相传,作为佛法传承的信證。后泛称学术技能的授受为「传衣钵」。《宋史。卷二四九。范质传》:「举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览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
《漢語大詞典》:木碗
(1).木制的碗。旧时多供小儿使用。红楼梦第四一回:“哦!是了!想必是小孩子们使的木碗儿,不过誆我多喝两碗。”
(2).藏、门巴、珞巴等族食具。用桦树、成巴树及杂木的木节雕琢而成。方便耐用,不烫嘴,所剩食物不改味,为群众所喜用。
《國語辭典》:杯箸  拼音:bēi zhù
杯盘碗筷。《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自己在客坐内摆了一张桌子,点起蜡烛来,杯箸安排停当,请得卜家父子三位来到。」
《漢語大詞典》:沙钵
用陶土和沙烧制的钵头。用作盛器或食具。 清 曹寅 《和孙子鱼食荠诗寄二弟》:“沙鉢穷家活,皇天茁此徒。”
《漢語大詞典》:簇饤(簇飣)
堆迭在食具中供陈设的食品。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下酒,供水饭,簇飣下饭。宴罢,群臣下殿,谢恩退。”
《國語辭典》:火锅(火鍋)  拼音:huǒ guō
1.一种锅与炉合为一体的烹饪器具。
2.在沸汤中加入各种菜肴,可边煮边吃的烹饪方式。亦指用火锅煮的菜肴。
3.篮球比赛中一种防守行为的用语。参见「盖火锅」条。
《漢語大詞典》:行钵
僧侣游方时所带的钵盂。亦借指人们出行时所携的食具。 元 张养浩 《中都道中》诗:“露湿弊袍寒衬月,风餐行鉢暗凝尘。”
《國語辭典》:食盒  拼音:shí hé
1.盛放食物的长形木盒。《儒林外史》第一回:「只见远远的一个夯汉,挑了一担食盒来,手里提著一瓶酒。」《老残游记》第一七回:「说著门口已有一个戴红缨帽儿的拿了一个全帖,后面跟著一个挑食盒的进来,直走到上房。」
2.北平婚礼旧俗,婚前男方择日用衣食等物致送女方,而放置此衣物的长方形金漆描花抬盒,称为「食盒」。
《漢語大詞典》:疏匕
古代柄上刻有饰纹的匙类食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