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酥油  拼音:sū yóu
一种从牛奶提炼出来的脂肪。可供作食品或油灯燃料。
《國語辭典》:油脂  拼音:yóu zhī
从动植物中提取长链脂肪酸与甘油结合的酯,在常温下为液体者,称为「油」;固体者称为「脂肪」。纯油脂为无味、无色、无臭的中性物质。久置于空气中,会变色酸败。为橄榄油、花生油、菜油等的主要成分。可供食用、制肥皂、蜡烛等。
《漢語大詞典》:膏肪
脂肪。 宋 陆游 《菜羹》诗:“老农手自闢幽圃,土如膏肪水如乳。”
分類:脂肪
《漢語大詞典》:肪脂
脂肪。 宋 洪迈 《夷坚甲志·仁和县吏》:“ 王 云:但闻猪肪脂能製硫黄,兹用臟尤为有理。”
分類:脂肪
《漢語大詞典》:驼脂(駝脂)
指骆驼背部驼峰内的脂肪。又称峰子油,可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驼:“驼脂:即驼峯。脂在峯内,谓之峯子油。入药以野驼者为良。”
《國語辭典》:膏肓  拼音:gāo huāng
1.人体心脏与横膈膜之间的部分。旧说以为是药效无法达到的地方,故引申为病症已达难治的阶段。《西游记》第一○回:「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
2.比喻百姓的痛苦。唐。杜甫〈壮游〉诗:「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
3.位于肩背部的穴道,约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起下方外侧三寸处的穴道。指压按摩膏肓,可具治拧筋、喘息、心窝痛、疲劳等疗效。
《漢語大詞典》:截肪
切开的脂肪。喻颜色和质地白润。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窃见玉书称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纯漆,赤拟鸡冠,黄侔蒸栗。” 唐 白居易 《文柏床》诗:“玄班状狸首,素质如截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政和 中, 蔡太师 在 钱塘 ,一日中使赐茶药,亦於合中得大玉环,径七寸,色如截肪。”
《國語辭典》:乌臼(烏臼)  拼音:wū jiù
植物名。大戟科臼属,落叶亚乔木。原产热带亚洲。高二丈许,叶卵形,夏日开小黄花,子可制油,并可为肥皂、蜡烛的原料。也称为「乌桕」、「鸦舅」。
《國語辭典》:肥肉  拼音:féi ròu
1.多脂肪质的肉类。《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
2.比喻有油水的人或事。《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但是我们这些同寅当中,当他是块肥肉,我们又是世交,我倘若拿他少了,人家一定要说我用情在他身上。」《文明小史》第二二回:「等到部覆回来,也只有三五个月的光景,生生把杨道台一块肥肉割去了一半。」
《國語辭典》:熊白  拼音:xióng bái
熊背上的脂肪。色白如玉,味甚美。《北齐书。卷三三。徐之才传》:「德正径造坐席,连索熊白。」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一。兽部。熊》:「释名:熊白。弘景曰:『脂即熊白,乃背上肪。色白如玉,味甚美,寒月则有,夏月则无。』」
《漢語大詞典》:鸊鹈膏(鸊鵜膏)
亦作“鷿鵜膏”。 鸊鷉的脂肪。古人用以涂刀剑,使不生锈。 宋 苏轼 《谢曹子方惠新茶》诗:“囊简久藏科斗字,剑锋新莹鷿鵜膏。” 元 王逢 《江浙平章三旦八第宅观敕赐龙电剑引》:“鸊鵜膏莹今几年, 淮 汴 襄 汉 兴妖祆。” 明 徐渭 《赠吕正宾长篇》:“铜签半傅鸊鵜膏,刀血斜凝紫花绣。”
《漢語大詞典》:紫驼峰
1.亦作"紫駞峯"。
2.骆驼背上的肉峰,内贮大量脂肪,古人列为珍贵食品。
《国语辞典》:瘦身  拼音:shòu shēn
藉运动或服用药物等方式消除身上多馀的脂肪或赘肉。
《漢語大詞典》:血膏
血和脂肪。比喻百姓的生命和用血汗换来的劳动果实。 清 洪升 《长生殿·疑谶》:“可知他朱甍碧瓦,总是血膏涂!”
《國語辭典》:凝乳  拼音:níng rǔ
畜牧业中用全乳或脱脂乳,加入酸或凝乳酵素所凝结成的固状物。也称为「凝乳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