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情词易工(情词易工)  拼音:qíng cí yì gōng
明代戏曲家何良俊为了改变戏曲创作刻板、毫无生气的现象所提出的理论。他以为在文艺作品中,描述情感及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情词」,对作家及演员而言,容易取得完美的表现语言及形式;就读者及观众而言,则容易引起共鸣,故谓之「情词易工」。见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三十七。
《国语辞典》:泛灵信仰(泛灵信仰)  拼音:fàn líng xìn yǎng
认为自然界的生物与无生物,乃至天象、山川等大自然现象,皆具灵魂的信仰。
《国语辞典》:了无生机(了无生机)  拼音:liǎo wú shēng jī
死寂,毫无生命力。如:「在南极的冰原上,一遍白茫茫,四顾了无生机。」
《国语辞典》:了无生趣(了无生趣)  拼音:liǎo wú shēng qù
毫无生存的意愿。如:「长期卧病的人,有时会感到了无生趣。」
《国语辞典》:蒸熟的鸭子(蒸熟的鸭子)  拼音:zhēng shóu de yā zi
(歇后语)飞不了。蒸熟的鸭子,已无生命,不能飞行。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避免。如:「警方已布下天罗地网,他已变成蒸熟的鸭子──飞不了。」
《国语辞典》:小康计画(小康计画)  拼音:xiǎo kāng jì huà
台湾省所倡导消灭贫穷的计画。包括辅导贫民生产、就业、教育、训练以及对老弱残障等无生产能力者,给予适当救助等。此计画的基本精神为发挥政府及民间力量,动员社会资源,激发贫民自强意识,以促进社会的安和乐利。
《国语辞典》:地球史  拼音:dì qiú shǐ
地球及生物、无生物的演化历史。如:「从整篇地球史中,可以印證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理论。」
《国语辞典》:冰冷无味(冰冷无味)  拼音:bīng lěng wú wèi
形容事物毫无生趣。《红楼梦》第五四回:「众人见他正言厉色的说了,别无他话,都怔怔的还等往下说,只觉冰冷无味。」
分类:毫无无生
《漢語大詞典》:儿童福利院
中国城镇社会福利机构。主要收容、教养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的孤儿、弃婴、残疾儿童。同时收养有家但无力照管的自费残疾儿童。实行供养、治疗、教育相结合的收养方针,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康复活动。
《漢語大詞典》:灰滞(灰滯)
灰暗无生气貌。 朱自清 《海行杂记》:“晚上映着电灯光,多少遮过了那灰滞的颜色;他们也开始有了些生气。”
《漢語大詞典》:活尸(活屍)
指毫无生气的人。多比喻苟延残喘行将灭亡的事物。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七:“望着他那张活尸一般的脸孔,便有一种说不清是同情抑是厌恶的情绪袭上心来。”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一章二:“原是活泼泼的东西,但终于衰老了,僵硬了,而成为躯壳徒存的活尸。” 巴金 《〈沉落集〉序》:“为了生存,我们要踏过一切腐朽了的死尸和将腐朽的活尸走向光明的世界去。”
《國語辭典》:不死不活  拼音:bù sǐ bù huó
死也不是,活也不成。形容毫无生气。如:「男儿当自强,像你这样不死不活的,哪能有所作为。」《老残游记二编》第三回:「心里埋怨他:『你买东西忙什么呢?先来给我送个信儿多不是好,叫人家盼望的不死不活的干么呢?』」
《漢語大詞典》:半死半生
(1).未全死。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 清 吴伟业 《吾谷行》:“一株偃蹇踞阴崖,半死半生遭屈辱。”
(2).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鲁迅 《华盖集·北京通信》:“惟独半死半生的苟活,是全盘失错的。因为他挂了生活的招牌,其实却引人到死路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