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经生(經生)
(1). 汉 代称博士。掌经学传授。后汉书·儒林传论:“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其耆名高义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皆专相传祖,莫或讹杂。” 李贤 注:“经生谓博士也。”
(2).泛指研治经学的书生。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而天下之经生学士讲先王之道者,反不足以明陛下之心。” 明 张居正 《乞恢圣度宥愚蒙以全国体疏》:“经生之见,每坚守其故常。” 林纾 《国朝文序》:“乃经生之文朴,往往流入於枯淡;史家之文,则又隳突恣肆,无復规检:二者均不足以明道。”
(3).刻板印书盛行以前,书籍多赖抄缮流传,以抄缮经书为业的人称“经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永康军 导江县 迎祥寺 有 唐 女真 吴彩鸞 书佛本行经六十卷。予尝取观之,字亦不甚工,然多闕 唐 讳。或谓真本为好事者易去,此特 唐 经生书耳。”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收藏·唐》:“ 有唐 一代,墨蹟、告身而外,惟佛经尚有一二,大半皆出於衲子、道流,昔人谓之经生书。其书有瘦劲者近 欧 褚 ,有丰腴者近 颜 徐 。”
《漢語大詞典》:饭颗山(飯顆山)
相传是 唐 代 长安 附近的一座山。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白 ( 李白 )才逸气高,与 陈拾遗 齐名……尝言:‘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於声调俳优哉!’故戯 杜 曰:‘ 饭颗山 头逢 杜甫 ,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何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后遂用作表示诗作刻板平庸或诗人拘守格律或刻苦写作的典故。 宋 黄庭坚 《次韵吉老十小诗》之十:“学似 斲轮扁 ,诗如 饭颗山 ,室中餘一剑,无气斗牛间。” 金 元好问 《论诗》之十五:“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顦悴 饭山 前。” 清 唐孙华 《夏月盛暑贫甚戏作》诗之二:“梧风入座散炎暉,热客长辞闔两扉。 饭颗 形容原自瘦,膏粱性质但能肥。”
《漢語大詞典》:执板(執板)
执拗刻板。《醒世姻缘传》第九二回:“因他凡事执板,狷介忤俗,邑中的轻薄后生都以怪物名之。”白雪遗音·玉蜻蜓·戏芳:“欲待将此事与娘子説明一句,又恐他情性执板,事决不谐。”
分類:执拗刻板
《漢語大詞典》:重刊
谓书籍重新刻板印行。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戊戌谤书附有《重刊〈闺范〉序》
《漢語大詞典》:拘方
拘泥刻板。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纪·元丰七年》:“似缓,实非缓事,有不足 荀扬 者,拘方之见也。” 明 唐顺之 《〈右编〉序》:“奏议者,弈之谱也。师心者废谱,拘方者泥谱,其失均也。”
分類:拘泥刻板
《漢語大詞典》:发雕(發雕)
把稿件交付刻板印刷。 清 沈维材 《〈四溟诗话〉跋》:“公子 石斋 ,汲古既深,阐幽更切,披览《诗话》,有契於心,因属 顾君 稼梅 缮写发雕,而自为校订,不加删削,则珍惜之意也。”
《漢語大詞典》:刊刻
(1).(碑文)雕刻。 南朝 宋 谢灵运 《佛影铭》:“命余製铭,以充刊刻。”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君长一城,亦尽刊刻之美。”
(2).刻板印行。宋史·毕士安传:“ 真宗 然之,遂命刊刻。” 明 唐顺之 《牌》:“合行刊刻仰各有司及委官查照着实遵奉施行。”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与岑参》:“就其字迹观之,殆 唐 初人所为;或许是后人傅会 岑 诗而刊刻的。”
《漢語大詞典》:刻本
刻板印刷的书籍。亦指版本。 元 无名氏 《广客谈》:“因取刻本摹写,以补其闕。”《老残游记》第三回:“这是部 宋 版 张君房 刻本的庄子。” 周祖谟 《〈鉅宋广韵〉前言》:“ 宋 本广韵流传至今的大都为 南宋 国子监刻本。”
《漢語大詞典》:入梓
谓刻印书籍。梓,刻板。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此事 洪公 常入梓以示人。” 明 刘基 《〈宋景濂学士文集〉序》:“先生之著述多至百餘卷,虽入梓者已久,其门人 刘刚 復请 基 擷其精深,别成一编,庶几便於诵习。”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读书题识:“ 具区 先生,校刊监本诸史,卷后亦然,竟以入梓。”
《漢語大詞典》:模印
亦作“橅印”。
(1).刻板印刷。旧五代史·周书·和凝传:“有集百卷,自篆於板,模印数百帙,分惠於人焉。”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唐 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右散骑常侍 徐鉉 等上《新定説文》三十卷,令模印颁行。”
(2).谓规度印章之大小,字之多少而刻之。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 徐坚 ﹞少贫苦而好学,凡诗文、书画、橅印,皆能自闢门径。”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 吴文澂 ﹞能诗,尤工书画,凡篆、隶、真、草、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以及刻碑模印诸事,莫不通而习之。”
《漢語大詞典》:锓梓(鋟梓)
刻板印刷。书板多用梓木,故称。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眉山 史学斋 绳祖 内子著《锦官百咏》,鋟梓於 柯山 倅廨。” 明 归有光 《与王子敬书》:“《水利録》已鋟梓,奉去四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京师士大夫及四方诗人和者数百家,鋟梓为《三元诗集》。”
《漢語大詞典》:拘陋
刻板浅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天下大计,孰不成於大度之人,而败於拘陋之士哉!” 康有为 《〈礼运注〉叙》:“人好其私説,家修其旧习,以多互证,以久相蔽,以小自珍,始误於 荀 学之拘陋,中乱於 刘歆 之伪谬,末割於 朱子 之偏安。”
分類:刻板浅陋
《漢語大詞典》:形讹(形訛)
校勘学术语。刻板、抄写时因字形相似而歧出的错误字体。
《漢語大詞典》:刻板
(1).亦作“ 刻版 ”。雕板(印书)。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 蜀 毋昭裔 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 宋 司马光 《答新知磁州陈大夫游古书》:“前岁 公廙 校正先集,欲刻板摹之,广传於世。”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一节:“中华民族……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刻版印刷。”
(2).比喻因循;呆板。《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一年之内,我一个生日,我们贱内一个生日,这两个生日,是刻板要做的。” 茅盾 《有志者》四:“再捧着头,再点着烟,再到床上躺一会。这是刻板的。”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一:“极端的刻板,极端的单调。”
《漢語大詞典》:梨板
印板。旧时常用梨木刻板印书,故称。 清 沈维材 《〈四溟诗话〉跋》:“前 明 谢四溟 先生为 赵 藩重客,尝刊其全集以行世,迄今又二百餘年矣,梨板无存,日就湮没,良可惜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