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征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天讨(天討)
上天的惩治。书·皋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后以王师征伐为“天讨”,意谓禀承天意而行。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神旌乃顾,递行天讨。” 唐 杨炯 《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 鲁 伯禽 始得征伐, 周穆王 遂行天讨。”《封神演义》第六七回:“今大王行弔民伐罪之师,正代天以彰天讨,救民于水火。” 清 陈梦雷 《题宁海将军白沙受降图》诗:“天讨原无敌,王师自有真。”
《漢語大詞典》:作牧
(1).畜牧,放牧。《书·禹贡》:“ 莱 夷作牧。” 蔡沉 集传:“作牧者,言可放牧,夷人以畜牧为生也。”《楚辞·天问》:“ 伯昌 号衰,秉鞭作牧。”
(2). 周 代,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为州长,得专征伐于诸侯,谓“作牧”。周礼·春官·大宗伯:“七命赐国,八命作牧。”
(3).泛指担任州郡地方长官。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建麾作牧,明德攸在。” 唐 李频 《送侯郎中任新定》诗之一:“为郎非白头,作牧授 沧州 。” 宋 李纲 《召赴文字库祗候引对札子》:“命皇太子作牧 开封 ,以係天下之望。”
《漢語大詞典》:上征
(1).上升。《楚辞·离骚》:“駟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风余上征。”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飞陛揭孽,缘云上征。” 明 乌斯道 《泽畔》诗:“上征天无风,远游橐无金。”
(2).引申为向前发展。 鲁迅 《坟·人之历史》:“虽后世学人,或更上征而无底极,然十九世纪末之言进化者,固已大就于斯人矣。”
(3).谓溯流而上。 汉 冯衍 《显志赋》:“浮 江河 而入海兮,泝 淮 济 而上征。” 唐 李白 《丁都护歌》:“ 云阳 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4).指 春秋 时 吴 、 越 、 楚 诸国征伐中原各诸侯国。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宋 、 郑 、 鲁 、 卫 、 陈 、 蔡 执玉之君皆入朝。”
《國語辭典》:彤弓  拼音:tóng gōng
1.红色的弓。古代天子用来赏赐有功的诸侯或大臣,使专用于征伐。《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彤弓,天子锡有功诸侯也。」古代天子宴飨有功诸侯赏赐弓矢时的乐歌。首章二句为:「彤弓弨兮,受言藏之。」
《國語辭典》:龙旗(龍旗)  拼音:lóng qí
1.画龙为饰的旗子。《荀子。礼论》:「龙旗九斿,所以养信也。」《国语。齐语》:「赏服大辂,龙旗九旒。」
2.清代国旗绘有龙形,称为「龙旗」。
《國語辭典》:龙章(龍章)  拼音:lóng zhāng
1.龙的形状。南朝宋。鲍照〈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怪石似龙章,瑕壁丽锦质。」
2.画有龙形的天子服饰。《后汉书。卷一六。邓寇列传。邓禹》:「褫龙章于终朝,就侯服以卒岁。」唐。韩偓 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诗:「清暑帘开散异香,恩深咫尺对龙章。」
《漢語大詞典》:龙旂(龍旂)
亦作“ 龙旗 ”。
1.画有两龙蟠结的旗帜。天子仪仗之一。周礼·考工记·輈人:“龙旂九斿,以象大火也。” 郑玄 注:“交龙为旂,诸侯之所建也。” 贾公彦 疏:“九斿,正谓天子龙旂。”后汉书·明帝纪:“ 东海王 彊 薨,遣司空 冯魴 持节视丧事,赐升龙旄头、鑾輅、龙旂。” 李贤 注:“交龙为旂,唯天子用之,今特赐以葬。” 唐 司空图 《杨柳枝》词之四:“臺城细仗晓初移,詔赐千官禊饮时。緑帐远笼清珮响,更曛晴日上龙旗。” 清 曹寅 《正月二十九日随驾入侍恭纪》诗之一:“期门百队龙旂后,更有名王万骑陪。”
2.借指天子。 宋 苏轼 《王晋卿作烟江迭障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特奇丽因复次韵》:“屈居华屋啗枣脯,十年俯仰龙旂前。” 明 夏完淳 《大哀赋》:“登陴而鱼钥仓皇,入援而龙旂震荡。”
3.指得专征伐的将帅之旗。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三:“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冯双礼 将左, 白文选 将右,而 可望 建龙旗鼓吹居中。大兵急攻之,败走。”参见“ 龙章 ”。
4. 清 代国旗。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山头风猎猎,犹自误龙旗。”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八:“乡下人们对于城里挂着‘龙旗’,‘五色旗’,或‘日本旗’,是毫不关心的。”
《國語辭典》:龙旗(龍旗)  拼音:lóng qí
1.画龙为饰的旗子。《荀子。礼论》:「龙旗九斿,所以养信也。」《国语。齐语》:「赏服大辂,龙旗九旒。」
2.清代国旗绘有龙形,称为「龙旗」。
《國語辭典》:龙章(龍章)  拼音:lóng zhāng
1.龙的形状。南朝宋。鲍照〈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怪石似龙章,瑕壁丽锦质。」
2.画有龙形的天子服饰。《后汉书。卷一六。邓寇列传。邓禹》:「褫龙章于终朝,就侯服以卒岁。」唐。韩偓 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诗:「清暑帘开散异香,恩深咫尺对龙章。」
《國語辭典》:黄钺(黃鉞)  拼音:huáng yuè
天子的仪仗。《文选。班固。典引》:「乘其命,赐彤弧、黄钺之威,用讨韦顾、黎崇之不恪。」
《國語辭典》:讨伐(討伐)  拼音:tǎo fā
征伐。《史记。卷一四。十二诸侯年表》:「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诸侯恣行,淫侈不轨,贼臣篡子滋起矣。」
《漢語大詞典》:允武
指征伐之事。逸周书·允文:“于时允武,死思復生,生思復所。” 朱右曾 校释:“诛之教之,皆为允武。”
分類:征伐
《國語辭典》:大正  拼音:dà zhèng
1.中正。《三国志。卷三三。蜀书。后主禅传》:「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惮屈身委质,以爱民全国为贵。」
2.日本嘉仁天皇的年号(西元1912~1926)。为日本第一百二十三代天皇,明治天皇第三子,在位十四年。
《國語辭典》:白旄  拼音:bái máo
古代一种军旗。以犛牛尾置于竿首,用以指挥全军。《书经。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漢語大詞典》:伐国(伐國)
征伐别国。左传·昭公四年:“召诸侯而来,伐国而克城。”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声色》:“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从而至?” 明 刘基 《莒人伐我东鄙》:“伐国而围人之邑与救患而入人邑者,皆王法之所不容也。”
分類:征伐别国
《漢語大詞典》:一征
(1).初次征伐。孟子·梁惠王下:“曰: 汤 一征,自 葛 始,天下信之。” 赵岐 注:“言 汤 初征自 葛 始。”
(2).征伐一次。晋书·羊祜传:“兵不踰时,一征而灭。”
分類:征伐初次
《国语辞典》:北讨(北讨)  拼音:běi tǎo
讨,诛伐。「北讨」指向北方征伐。如:「南征北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國語辭典》:资斧(資斧)  拼音:zī fǔ
1.资财与器用。泛指旅费。《易经。旅卦》:「旅于处,得其资斧。」《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彭仲翔又运动了几位学生,都是有钱的,大家自备资斧,搭了公司船出口。」
2.费用。《老残游记》第一八回:「这一千银票,本府却要借用,却不是我用,暂且存库,因为查贾家这案,不得不先用资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