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输服甘结(输服甘结)  拼音:shū fú gān jié
旧称订立屈服的文书。
《国语辞典》:守正不移  拼音:shǒu zhèng bù yí
坚守正道,不屈服改变。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一一。后贤志》:「前衡阳内史杨君,忠肃贞固,守正不移。」也作「守正不回」。
《国语辞典》:屈一伸万(屈一伸万)  拼音:qū yī shēn wàn
屈服于一人之下,才能凌越于万人之上。语本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夫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形容大丈夫能屈能伸。
《国语辞典》:英雄难过美人关(英雄难过美人关)  拼音:yīng xióng nán guò měi rén guān
(谚语)豪气的英雄照样会屈服于温柔的女性前。通常用以喻男性易受女性的摆布。
《国语辞典》:顽强不屈(顽强不屈)  拼音:wán qiáng bù qū
坚强固执而不屈服。如:「虽然得了癌症,他依然顽强不屈,绝不向病魔低头。」
《国语辞典》:至死不屈  拼音:zhì sǐ bù qū
到死都不屈服。形容极为英勇刚强。元。周密《齐东野语。卷一八。二张援襄》:「贵身被数十创,力不支,遂为生得,至死不屈。」
《国语辞典》:低姿态(低姿态)  拼音:dī zī tài
在谈判或互动中,表现出有限度屈服与退让的态势或策略,以迎合对方心意。
《国语辞典》:持正不挠(持正不挠)  拼音:chí zhèng bù náo
坚守正道,而不屈服。《明史。卷一九○。蒋冕传》:「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
《国语辞典》:揿头低(揿头低)  拼音:qìn tóu dī
揿,按压。「揿头低」指以手硬压,使之低头。喻指屈服。《荡寇志》第四回:「陈希真那厮极刁猾,他岂肯一番厮打之后,便这般揿头低。」
《漢語大詞典》:圪溜
方言。弯曲。引申为屈服。 韩起祥 《刘巧团圆》:“你我咱两亲家,真是个志气刚强的男子汉,能折不圪溜,真是有名有姓,说一的不二!”
《漢語大詞典》:不挠不折(不撓不折)
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宋 刘炎 迩言:“夫观 钱塘江 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髮衝冠。观 仙都 天柱 ,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明 方孝孺 《王温子栗字说》:“慎哉栗乎!尔毋厉外而懦中也,必也挺拔特立如雪霜之松栢,不挠不折以固其节乎!”
《國語辭典》:不屈不挠(不屈不撓)  拼音:bù qū bù náo
不因为受阻碍而屈服。如:「他凭著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终于在艺坛求得一席之地。」
《國語辭典》:百折不挠(百折不撓)  拼音:bǎi zhé bù náo
意志刚强,虽受尽挫折,仍能坚持不变,奋斗到底。汉。蔡邕 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可不夺之风。」也作「百折不回」、「百折不挫」。
《國語辭典》:半截汉子(半截漢子)  拼音:bàn jié hàn zi
下跪的男子。指不中用的人。《醒世姻缘传》第六○回:「你再骂,我不依了!半截汉子不做,待你逼的人反了是好么?」
《國語辭典》:打下马威(打下馬威)  拼音:dǎ xià mǎ wēi
官吏刚下马到任时,即大施威势,部属若有藉口违牾,即加以责打。后用以形容官吏初上任即借故为难部属,使人畏惧,以树立权威。《福惠全书。卷二八。邮政部。总论》:「一日总河下班书吏,挟纸牌乘传至,先命一夫驰马执棒而来,名曰『巴棍』,……遂执所携巴棍而毒殴之,名曰:『打下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