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原因论(原因论)  拼音:yuán yīn lùn
一种哲学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情的发生都受因果律所决定,故并未具有任何目的。
《国语辞典》:字样学(字样学)  拼音:zì yàng xué
研究字体标准写法的学理及其历史发展的学科。
《国语辞典》:经验论(经验论)  拼音:jīng yàn lùn
以经验为知识唯一根源的哲学理论。主张所有知识必须经由经验證实以确定其理论,否则皆为空论。
《国语辞典》:价值论(价值论)  拼音:jià zhí lùn
根据学理研究宇宙间一切对象的价值,如真理价值、道德价值、艺术价值及宗教价值等真、善、美、圣四大价值。
《國語辭典》:泛神论(泛神論)  拼音:fàn shén lùn
认为自然与神,本质上为一体,世界万物不外乎神的表现的理论。代表学者有布鲁诺和史宾诺沙。也称为「万有神论」。
《漢語大詞典》:关系说
西方美学理论之一。法国狄德罗提出。认为美是事物中千差万别的关系。分为两类:实在的和感知的,前者即为“外在于我的美”(不依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即“实在的美”;后者即为“关系到我的美”(客观关系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也即“相对(见到)的美”。
《國語辭典》:不可知论(不可知論)  拼音:bù kě zhī lùn
一种唯心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之外的世界是无法认识的。
《國語辭典》:柏林大学(柏林大學)  拼音:bó lín dà xué
University of Berlin
为德国著名国立大学之一。在1809年为洪堡(W. von Humboldt)所创设,为强调研究的现代大学。二次大战结束后划入东德。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支持下,于西元1948年成立柏林自由大学于西柏林。东德的柏林大学乃改名为「柏林洪堡大学」。东西德统一后,两校仍各自独立,名称未再改变。
《國語辭典》:包世臣  拼音:bāo shì chén
人名。(西元1775~1855)字慎伯,清安徽泾县人。曾官江西新喻知县,关心时政,对农政、漕运、盐政、货币、鸦片、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侵略及中国自然经济的破坏等问题,均有论述。工书能文,著有《安吴四种》,其中《艺舟双楫》下篇为书法理论著作,为学者所推崇。
《漢語大詞典》:成仿吾
(1897-1984)文学理论家,教育家。湖南新化人。曾留学日本,并参与组织创造社。后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苏维埃中央政府教育委员。曾参加长征。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等校校长。著有文论集《使命》、诗文集《流浪》《长征回忆录》等。
《漢語大詞典》:内摹仿说
西方美学理论之一。德国谷鲁司提出。认为审美活动与摹仿活动相联系,但审美的摹仿不外现于筋肉动作,而是在内心摹仿外界事物。如一个人在看跑马时,能心领神会地摹仿马的跑动,享受这种内摹仿所产生的快感,这就是最纯粹的美感欣赏。该理论从一个侧面补充了移情说,成为移情说的组成部分。
《漢語大詞典》:科学实验(科學實驗)
为检验科学理论或假设而从事的专门实践活动。 毛泽东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國語辭典》:教学法(教學法)  拼音:jiào xué fǎ
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各种学科的知识、技能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一般分为普通教学法与各科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