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源殊派异(源殊派异)  拼音:yuán shū pài yì
水流的源头不同,其流向也就各异。比喻学派、学说自成系统,各不相干。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二。浙江》:「源殊派异,无所适从,索隐探微,宜伸确论。」
《国语辞典》:姚江学派(姚江学派)  拼音:yáo jiāng xué pài
明代王守仁所创的学派。主张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因王守仁是浙江省馀姚人,故其学说称为「姚江学派」。也称为「阳明学派」。
《国语辞典》:阳明学派(阳明学派)  拼音:yáng míng xué pài
明王守仁所创的学派。主张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因王守仁是浙江省馀姚人,故其学说也称为「姚江学派」。
《国语辞典》:辞典派(辞典派)  拼音:cí diǎn pài
十八世纪法国的一个哲学派别。反对天主教会及其哲学、以及封建等级制度,对当时的启蒙运动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人物有狄德罗(Denis Dierot)、孟德斯鸠(Montesquieu)和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等。因曾参与百科全书的编纂,故也称为「百科全书派」。
《国语辞典》:幻想派  拼音:huàn xiǎng pài
美学上一种以幻想为主,但技巧逼真的艺术学派。如庞贝(Pompeii)后期的古艺术及义大利的巴洛克式(Baroque)作品。
《国语辞典》:白沙学派(白沙学派)  拼音:bái shā xué pài
明朝理学家陈献章所领导的理学学派。因居广东白沙里,人称白沙先生,故称其学派为「白沙学派」。与阳明学极为相近,主张以心为主体,所以要端坐潜心,以静为人性修为的开端。
《国语辞典》:瑜伽派  拼音:yú jiā pài
古代印度六大哲学派之一,纪元前二世纪,巴盾甲利(Patanjali)所创。其目的在用禅定的想方法与自在天合一,使精神从身体分离,入于平等一味之境。
《国语辞典》:有灵观(有灵观)  拼音:yǒu líng guān
斯宾塞学派哲学家认为凡自然界事物,皆有灵魂的观念。并以此解释一切宗教的起源。也称为「精灵论」、「生气主义」。
《国语辞典》:安定学派(安定学派)  拼音:ān dìng xué pài
北宋胡瑗所创的学派。瑗在湖州,立经义,治事二斋,一以明其体,一以适其用,教弟子数百人,及在太学,门徒尤盛,时人若孙觉、范纯仁、钱公辅等,皆出其门下,程颐亦尊事之,影响宋代学术甚钜。
《国语辞典》:常识哲学(常识哲学)  拼音:cháng shì zhé xué
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由里德、弗格森、斯图尔特等人所组成的苏格兰学派所提出来的哲学。此派以为在一个正常的、质朴的人的实际知觉中,感觉绝不仅只是观念或主观的印象,而是带有和那些属于外在事物的性质相一致的信念。此种信念,里德认为属于常识和人类的理性。
《国语辞典》:毗昙宗(毗昙宗)  拼音:pí tán zōng
中国佛教学派。以研习说一切有部论书阿毗昙而得名。其学者被称为「毗昙师」。该学派通过分析佛教法相,表述对世界、社会和人生的基本观点,由此指出离迷入悟的解脱之路。也称为「毗昙学派」。
《国语辞典》:新儒学(新儒学)  拼音:xīn rú xué
一种有别于先秦儒学的学派。以传统儒学精神为主干,主张上行仁政而下遵命守礼,且掺杂当时社会上的其他思想,而形成不同以往的儒学。如宋明理学。
《国语辞典》:学院派(学院派)  拼音:xué yuàn pài
十七世纪形成于欧洲官办美术学院的学派,以古典、传统为规范,重视技法的一种艺术倾向。今泛指作风保守或缺乏创新风格的艺术或学术派系。
《国语辞典》:性灵派(性灵派)  拼音:xìng líng pài
清朝袁枚对诗论观点的学派。主张抒写个人的性情遭际、情怀,贵自然而不拘格套。相对于王士祯的神韵说。
《漢語大詞典》:干嘉学派
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源于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到干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发挥,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即"汉学")。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较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