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非非
(1).谓否定应该否定的事物。非所当非,不是就是不是。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 杨倞 注:“能辨是为是,非为非,谓之智也。”鬻子·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故非非者行是,恶恶者行善,而道諭矣。” 宋 苏轼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诗:“非非近乎訕,是是近乎諛。”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是是非非无尽期,好教我战战兢兢睡不美。”
(2).并非错误。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然事亦有似非而非非,类是而非是者,不可不察也。”
(3).犹言大不以为然。 唐 元结 《自述三篇序》:“ 元子 初习静于 商餘 ,人闻之非非曰:‘此狂者也。’见则茫然。” 清 李渔 《慎鸾交·耳醋》:“非非,不信道床头食,恁般甜美,值得去争腆夺肥。”
(4).“非非想”的略语。 宋 苏轼 《见和仇池》:“上穷非想亦非非,下与风轮共一痴。”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闻道故人天外去,非非想后復非非。”参见“ 非想非非想处天 ”。
(5).喻不切实际的幻想。 沈砺 《再迭前韵示剑华》:“莫道南薰能解愠,瑶琴三尺谱非非。”
《漢語大詞典》:非想非非想处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佛教语。即三界中无色界第四天。此天没有欲望与物质,仅有微妙的思想。《婆娑论》:“无色界中有四天:一名空处天,二名识处天,三名无所有处天,四名非想非非想处天。”亦省称“ 非想天 ”。 唐 刘言史 《登甘露台》:“身心未寂终为累,非想天中独退还。” 明 叶宪祖 《北邙说法》:“便上非想天,一骨碌到底,人我缠绵没了期。”
《漢語大詞典》:痴想(癡想)
亦作“痴想”。
(1).呆呆地想。 宋 秦观 《玉楼春》词:“支颐痴想眉愁压,咬损纤纤银指甲。”
(2).幻想。文学创作上的丰富想象。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 蒿庵 《念奴娇》后半闕云:‘……不知今夜,梦魂可化蝴蝶。’怨慕之词,低回往復,结二句从无可奈何中,作此痴想,不作决絶语,自是温厚。”
(3).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想法。《水浒传》第四一回:“不要痴想,只是趁这个机会,便好下手,不要等他做了準备。”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太太,你难道还指望我会试不成?你算我自二十岁中举,如今将近五十岁,考也考了三十年了……功名有福,文字无缘,也可以不必再作此痴想。” 巴金 《秋》二:“这是痴想,有什么用处?”
《漢語大詞典》:做梦(做夢)
(1).睡眠中因大脑里的抑制过程不彻底,在意识中呈现出种种幻象。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原来阴间业镜照出 毛 妻 张氏 同受银子之时, 张氏 在阳间恰像做梦一般,也梦见阴司对理之状。” 丁玲 《韦护》第二章:“她以为她一定在做梦,她反把眼闭着了。”
(2).比喻幻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就是那掌柜自家,也还在那里做梦,不知是那一个骗他的呢?”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别在这儿做梦啦!”
《漢語大詞典》:非非想
(1).“非想非非想处天”的略语。 唐 寒山 《诗》之二一五:“假使非非想,盖缘多福力。” 宋 苏轼 《水陆法象赞·一切天众》:“苦极则修,乐极则流;祸福无穷,纠缠相求;遂超欲色,至非非想,不如一念,真发无上。”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假饶修到非非想,还比无生隔一阶。”参见“ 非想非非想处天 ”。
(2).喻不切实际的幻想。 康有为 《寄赠王幼霞侍御》诗:“ 焰摩 欢乐非非想, 博望 幽忧故故疑。”
《漢語大詞典》:非想非非想处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佛教语。即三界中无色界第四天。此天没有欲望与物质,仅有微妙的思想。《婆娑论》:“无色界中有四天:一名空处天,二名识处天,三名无所有处天,四名非想非非想处天。”亦省称“ 非想天 ”。 唐 刘言史 《登甘露台》:“身心未寂终为累,非想天中独退还。” 明 叶宪祖 《北邙说法》:“便上非想天,一骨碌到底,人我缠绵没了期。”
《漢語大詞典》:空玄
犹幻想。 李大钊 《今》:“盼‘将来’的结果,往往流于梦想,把许多‘现在’可以努力的事业都放弃不做,单是耽溺于虚无缥渺的空玄境界。”
分類:幻想
《漢語大詞典》:狂想
幻想;空想。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五:“要说这三一主义是一种狂想,那吗国民参政会正是这一狂想向客观的投影之一。”
分類:幻想空想
《漢語大詞典》:美梦
一个令人感到心情愉快的梦
比喻美好但不能实现的幻想
《漢語大詞典》:肥皂泡
比喻很快破灭的希望或幻想。 田汉 《乱钟》:“可是一旦跟冷酷的现实接触,他那些英雄的幻想都成了肥皂泡了。”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在柜台前迸裂了希望的肥皂泡,赶走了入秋以来望着沉重的稻穗所感到的快乐。” 沙汀 《航线》:“眼睁睁这肥皂泡一般的希望,是被人戳破了。”
《漢語大詞典》:造想
犹幻想。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好在自己造想的权诈、诡秘的空气中勾心斗角。”
分類:幻想
《漢語大詞典》:空想
(1).徒然思念。 宋 卢祖皋 《水龙吟·酴醿》词:“对枕幃空想,东牀旧梦,带将离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既然舍人已有了亲事,老身去回覆了小娘子,省得他牵肠掛肚,空想坏了。” 清 孙致弥 《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龙虎亲军三十万,登坛空想 霍嫖姚 。”
(2).不切实际的想法;幻想。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送神》:“跪拜临坛结空想,年年应节候油云。” 毛泽东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我们马克思主义者是革命的现实主义者,绝不作空想。”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有着一切孩子的空想,他的脸色通红,眼睛欣喜地闪动着。”
(3).佛教语。即空观。 唐 慧海 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上:“但作空想,即无有著处。”参见“ 空观 ”。
《漢語大詞典》:空观(空觀)
佛教语。对空谛的观想。以体认无相为宗。亦指天台宗所立一心三观(空观、假观、中观)之一。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立招提精舍》诗:“禪室栖空观,讲宇析妙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空观假观第一观,佛言世諦不可乱。” 清 龚自珍 《正译第五》:“修三止者,是体真止依止。修三观者,是空观依止。”参见“ 空諦 ”。
《漢語大詞典》:仙方
(1).旧时幻想成仙所服食的丹药。 唐 白居易 《不如来饮酒》诗之五:“莫学长生去,仙方误杀君。” 唐 徐凝 《寄潘先生》诗:“世上仙方无觅处,欲来 西岳 事先生。” 明 屠隆 《彩毫记·仙翁指教》:“希 谢安 、学 子房 ,回首觅不死仙方。”
(2).传说中神仙所赐的药饵。红楼梦第二五回:“ 贾政 道:‘有两箇人中了邪,不知有何仙方可治?’”
(3).旧时亦指迷信者向神前求得的药方。
《漢語大詞典》:仙果
(1).幻想和传说中仙树所结的果实。 唐 刘禹锡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
(2).美称御赐果品。 唐 张籍 《朝日敕赐百官樱桃》诗:“仙果人间都未有,今朝忽见下天门。”
(3).道教语。谓成仙的结局。 明 屠隆 《綵毫记·访道仙翁》:“正为国家多难,罗网难逃,混迹和光,斯为良策,怀忠秉节,保无大灾,机缘一来,终证仙果。”
《漢語大詞典》:幻景
虚幻的景象;幻想中的景物。 杨朔 《海市》:“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这还不足为奇,最奇的是海上偶然出现的幻景,叫海市。” 巴金 《砂丁》:“他说着显然是被那未来的美丽的幻景迷住了,他没有一点疑惑。”
《漢語大詞典》:幻想
(1).不切实际的、不能实现的一种想象。 清 李渔 《玉搔头·抗节》:“空将这假笑痴顰,费伊的幻想。”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序》:“神话里的天和地,根本上便不是人类幻想的结果,而是记录着真实的古代人的苦斗的经过。”
(2).泛指想象。 杨朔 《黄河之水天上来》:“我们的祖先在历史的黎明时期便幻想出一个神话式的人物,叫 大禹 。”
《漢語大詞典》:泡沫
(1).谓聚集在液体中的气泡。亦用来比喻人事的空虚或幻想。 南朝 陈 徐陵 《天台徐则法师碑》:“假矣生民,何其夭脆。譬彼风雷,同诸泡沫。” 宋 葛长庚 《促拍满路花·和纯阳韵》词:“堪叹人间事,泡沫风灯,阿谁肯做飞仙。” 茅盾 《子夜》三:“忽然一个新的主意在他思想中起了泡沫。”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间的空隙。”
(2).分散在固体中的气泡。参见“ 泡沫塑料 ”。
《漢語大詞典》:泡沫塑料
内部具有无数微孔的塑料。用树脂经过机械搅拌发泡或加入起泡剂制成。《花城》1981年第5期:“一团团大小不等的泡沫从上游漂浮而来,厚厚的,十来厘米,像一块块白色的泡沫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