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彙、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53,分24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分類詞彙(續上)
主委
反王
劇院
進款
商會
筆會
財政
義地
週會
團主
內鬥
志工
豫算
洪門
會費
《國語辭典》:主委  拼音:zhǔ wěi
團體機構中主任委員的縮稱。如:「常任主委」、「研考會主委」。
《國語辭典》:反王  拼音:fǎn wáng
叛亂團體的領袖。
《國語辭典》:劇院  拼音:jù yuàn
戲劇等表演藝術的演出場所。以舞臺和觀眾席為主體,通常分為露天和室內兩大類。中國唐代以前,歌舞百戲多在廣場演出,至宋、元時,隨著經濟的發展,才出現了營業性的劇院,稱為「勾欄」、「瓦棚」、「瓦舍」。後歷代各有沿革,不同地區亦出現各具特色的劇院,但舞臺多以三面向觀眾,且只有一層。國外最早的劇場出現於公元前五世紀的古希臘,為利用山坳的自然地形開鑿而成的露天劇院。十六世紀初始有鏡框式的舞臺,後逐漸發展為現代規模的劇院。也稱為「劇場」。
《國語辭典》:劇場  拼音:jù cháng
1.戲劇等表演藝術的演出場所。也稱為「劇院」。
2.表演藝術的單位或團體。如實驗劇場。
《國語辭典》:進款  拼音:jìn kuǎn
收入的款項。如:「公司這個月的進款減少,大家要努力促銷才行。」也稱為「進項」。
《國語辭典》:商會  拼音:shāng huì
商界中各行業或跨行業所組成的團體。目的在促進商業繁榮、改善交易條件、謀求公共利益,並討論相關問題,以謀改進。
《國語辭典》:筆會  拼音:bǐ huì
國際性作家組織。起源於西元一九二一年倫敦的作家聚會,後逐漸擴大,至二○一六年時,已於一百多個國家成立分會。其宗旨在捍衛藝術創作的自由,並促進作家間的相互了解及合作。蔡元培、胡適等人於一九三○年於上海發起組織分會,對日抗戰時暫停運作,後又於臺灣復會。會章規定不過問政治、不發表主張,純粹是友誼團體。
《國語辭典》:財政  拼音:cái zhèng
政府為支應公共需要,增進人民福利,對財貨的取用、管理、收支、建設等,所執行的各項措施之總稱。
《國語辭典》:義地  拼音:yì dì
供給貧民埋葬用的公共墓地。也稱為「義塚」、「義園」。
《國語辭典》:周会(週會)  拼音:zhōu huì
機關、學校、團體每星期一次的定期集會。
《國語辭典》:团主(團主)  拼音:tuán zhǔ
一個商業團體的老闆。如:「他是那個馬戲團的團主。」
分類:商业团体
《國語辭典》:内斗(內鬥)  拼音:nèi dòu
團體內部因為理念不和或爭權奪利而互相爭鬥。如:「在團體中,彼此應該多做理性的溝通,不應該互相內鬥。」
《國語辭典》:志工  拼音:zhì gōng
指願意在公共或志願團體內,不受報酬而貢獻其力量的人。如:「志工除了具備熱心與愛心之外,有時還須經過專業訓練。」也稱為「義工」。
《漢語大詞典》:豫算
(1).犹预计。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豫算有无,乃具衣食。” 鲁迅 《准风月谈·华德焚书异同论》:“但是结果往往和英雄们的豫算不同。”
(2).国家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等事先制定年度或季度收支计划。
《國語辭典》:洪門  拼音:hóng mén
明末清初所創立的祕密組織。「天地會」傳說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因為會員都「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所以稱作「天地會」,是清代的民間祕密結社之一,又稱作「三合會」。又因為此會尊崇明太祖朱元璋的年號「洪武」,所以又稱「洪門」。參見「洪幫」條。
《國語辭典》:洪幫  拼音:hóng bāng
明末清初時所創立的幫會。哥老會的一派,為民間祕密組織。以倡導民族革命,反清復明為志事。也稱為「洪門」、「紅幫」。
分類:洪门
《國語辭典》:會費  拼音:huì fèi
團體對於會員所收的規費。如:「他按時繳交會費,以便享有會員的一切福利。」
分類:团体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