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文章憎命  拼音:wén zhāng zēng mìng
形容文才好,却命运乖舛。《聊斋志异。卷一。叶生》:「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及放榜,依然铩羽。」《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不怪自己错了韵,反骂主司去取不公,叹自己文章憎命。」
《國語辭典》:无迹可寻(無跡可尋)  拼音:wú jī kě xún
做事没有踪迹可以寻求。指做事不著痕迹。《宋书。卷五三。谢方明传》:「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
《國語辭典》:寻行数墨(尋行數墨)  拼音:xún háng shǔ mò
读书时拘泥于一字一句的钻研,而不求义理的融会贯通。《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志公和尚大乘赞十首之九》:「口内诵经千卷,体上问经不识;不解佛法圆通,徒劳寻行数墨。」
《漢語大詞典》:牙署
(1).衙门;官署。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下:“ 兀欲 召蕃 汉 臣僚於 镇州 牙署,矫戎王遗詔,命 兀欲 嗣位。”旧五代史·隐帝纪中:“臣寻与 王峻 入城,分兵守四门,其 赵思綰 部下军,各已执带,遂至牙署。”
(2). 辽 代官名。辽史·百官志一有文班牙署,为文班司属官。
《国语辞典》:流荡忘反(流荡忘反)  拼音:liú dàng wàng fǎn
1.流浪不知归返。如:「他在异乡卖艺多年,早已流荡忘反。」也作「流宕忘反」。
2.引申为文章流利而不知裁减。唐。魏徵〈群书治要序〉:「骋末学之传闻,饰雕虫小技,流荡忘返,殊途同致。」也作「流宕忘反」。
《国语辞典》:四大名山  拼音:sì dà míng shān
中国佛教传说山西五台山为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故将此四山视为佛教胜地,合称为「四大名山」。
《国语辞典》:奉政大夫  拼音:fèng zhèng dà fū
职官名。金置,为文官正六品封阶,后世则升为正五品之封阶。
《国语辞典》:力蹙势穷(力蹙势穷)  拼音:lì cù shì qióng
力量威势局促穷尽而不得伸展。唐。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率皆纵臾而不克,踯躅而不进,力蹙势穷,吞志而没。」
《国语辞典》:天聋地哑(天聋地哑)  拼音:tiān lóng dì yǎ
天聋和地哑相传为文昌帝君的两位侍从。清。褚人获《坚瓠八集。卷四。天聋地哑》:「文昌帝君从者曰:『天聋、地哑。』盖帝君不欲人之聪明尽用,故假聋哑以寓意,夫天地岂可以聋哑哉?」比喻痴愚笨拙的人。《红楼梦》第二七回:「我成日家说,他们倒是配就了一对夫妻,一个天聋,一个地哑,那里承望养出这么个伶俐丫头来。」
分类:为文侍从
《国语辞典》:为情造文(为情造文)  拼音:wèi qíng zào wén
出自真情实意,发而为文。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情釆》。相对于为文造情而言。
分类:出自为文
《国语辞典》:文化特质(文化特质)  拼音:wén huà tè zhí
文化特质为文化人类学的专业术语。指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每一文化则由一组文化特质所组成。文化特质又可分为物质的与非物质的,前者如器皿、食物、服饰等,后者如技术、态度、仪式等。也称为「文化元素」。
《国语辞典》:原子时代(原子时代)  拼音:yuán zǐ shí dài
原子能被发现以后,有代替电力而为文明原动力的趋势,因而称自此以后的时代为「原子时代」。
《国语辞典》:影像处理(影像处理)  拼音:yǐng xiàng chǔ lǐ
利用软体编辑处理影像资讯,为文件编辑,为多媒体制作,或为影像的特效处理等。
《国语辞典》:百锻千练(百锻千练)  拼音:bǎi duàn qiān liàn
比喻为文用字推敲谨慎,准确精练。语本唐。皮日休〈刘枣强碑〉:「彫金篆玉,牢奇笼怪,百锻为字,千练成句,虽不追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也。」
《国语辞典》:才思敏捷  拼音:cái sī mǐn jié
为文构思迅速。《宋史。卷三○五。列传。杨亿》:「(杨)亿天性颖悟,自幼及终,不离翰墨。文格雄健,才思敏捷,略不凝滞,对客谈笑,挥翰不辍。」《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宣徽见他才思敏捷,韵句铿锵,心下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