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2,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一度
相闻
尺寸
百步
尺五
一步
步武
疏远
参商
三舍
内地
相离
空疏
相隔
相距
《國語辭典》:一度  拼音:yī dù
1.一次。《醒世恒言。卷二六。薛录事鱼服證仙》:「天帝嗔怒,罚织女住在天河之东,牛郎住在天河之西。一年只许相会一度,正是七月七日。」
2.曾经有过一次。唐。栖白 寄南山景禅师诗:「一度林前见远公,静闻真语世情空。」
3.计量单位。如电能计量以一仟瓦小时为一度。
《漢語大詞典》:相闻(相聞)
(1).彼此都能听到。极言距离之近。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宋 苏轼 《表忠观碑》:“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 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2).互通信息;互相通报。后汉书·隗嚣传:“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有十餘年不相闻了,何期今日得遇?”清史稿·诸王传三·贝子彰泰:“将军 蔡毓荣 调遣 汉 兵,今进取 贵州 ,若不相闻,恐碍军机。”
《國語辭典》:尺寸  拼音:chǐ cùn
1.法度。《韩非子。安危》:「六曰有尺寸而无意度。」
2.些微。《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3.戏曲音乐中称速度与节拍为「尺寸」。《宋书。卷一一。律历志上》:「至于都合乐时,但识其尺寸之名,则丝竹歌咏,皆得均合。」
《國語辭典》:尺寸  拼音:chí cun
1.物件的长度、大小。《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原是一起工程之时就画了各处的图样,量准尺寸,就打发人办去的。」
2.节度、分寸。如:「他为人稳健,凡事都有个尺寸。」
《国语辞典》:百步  拼音:bǎi bù
一百个脚步的距离。古人常用为射箭时射程的标准。如:「百步穿杨」。《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三国演义》第五六回:「操欲观武官比试弓箭,乃使近侍将西川红锦战袍一领,挂于垂杨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
《國語辭典》:尺五  拼音:chǐ wǔ
一尺五寸。形容距离很近。唐。杜甫 赠韦七赞善诗:「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宋。吕渭老〈满路花。西风秋日短〉词:「星娥尺五,佳约误当年。」
《國語辭典》:一步  拼音:yī bù
1.行走时脚向前跨一次,称为「一步」。比喻极短暂的距离或时间。《红楼梦》第六七回:「我什么时候叫你,你什么时候到。迟一步儿,你试试!」《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虽说由上海到汉口走过两趟,却是跟著老人家,一步不敢离开。」
2.棋局中,移动或摆置棋子。如:「他下棋很谨慎,每走一步都考虑好久。」
3.事情的一个阶段。《红楼梦》第七○回:「我们每人每日临一篇给他,搪塞过这一步儿就完了。」
《國語辭典》:步武  拼音:bù wǔ
1.很短的距离。《国语。周语下》:「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三国吴。韦昭。注:「六尺为步,贾君以半步为武。」《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步武之间,不足以骋迹。」
2.脚步。宋。陆游 道室杂咏诗:「岂但烟霄随步武,故应冰雪换形容。」
《國語辭典》:疏远(疏遠)  拼音:shū yuǎn
远离而不亲近。《三国演义》第五五回:「今若以华堂大厦,子女金帛,令彼享用,自然疏远孔明、关、张等,使彼各生怨望,然后荆州可图也。」《红楼梦》第六回:「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也作「疏逖」。
《國語辭典》:参商(參商)  拼音:shēn shāng
1.参,参星,居西方。商,商星,也称为「辰星」,居东方。参星与商星位在东西两方,此出彼没,故以参商比喻彼此隔绝,不得相见。《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2.比喻双方意见不合,或感情不和睦。《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类》:「彼此不合,谓之参商。」
《國語辭典》:参辰(參辰)  拼音:shēn chén
参,参星,在西边。辰,辰星,在东边。参星和辰星分处东西两边,一颗升起时另一颗正好没入地平线,两颗星从来不曾同时出现,故以参辰比喻彼此隔绝或互相对立。《乐府诗集。卷三四。相和歌辞九。晋。傅玄。豫章行苦相篇》:「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胡秦时相见,一绝踰参辰。」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他每一做一个水上浮沤,和爷娘结下不厮见的冤雠,恰便似日月参辰和卯酉。」
《國語辭典》:三舍  拼音:sān shè
1.九十里。《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2.三座星宿的位置。《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君有至德之言,天必三赏君,今昔荧惑,其徙三舍。」《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四》:「愧无鲁阳德,回日向三舍。」
3.宋代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合称「三舍」。依一定年限跟条件,由外舍升内舍,再由内舍升上舍。见《宋史。卷一五七。选举志三》。
《漢語大詞典》:三舍生
宋 代行三舍法时,太学置外舍生二千人,内舍生三百人,上舍生一百人。合称“三舍生”。宋史·选举志三:“三舍生皆繇升贡,遂罢国子监补试。”
《國語辭典》:内地(內地)  拼音:nèi dì
1.京畿以内之地。《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
2.本国。《北史。卷三。魏高祖孝文帝本纪》:「巡幸江南,如在内地。」
3.内部之地,距离边疆或沿海较远的地区。《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论曰》:「先零侵境,赵充国迁之内地。」《文明小史》第四七回:「过此以往,一入内地,便是野蛮所居。」
4.非通商之口岸。
《國語辭典》:相离(相離)  拼音:xiāng lí
彼此分离。《文选。嵇康。琴赋》:「或相凌而不乱,或相离而不殊。」《三国演义》第七回:「玄德与赵云分别,执手垂泪,不忍相离。」
《國語辭典》:空疏  拼音:kōng shū
空虚、空洞。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颜延年负气摧黜,谢灵运空疏乱纪。」
《国语辞典》:相隔  拼音:xiāng gé
空间的距离或时间的差异。《红楼梦》第七五回:「因两府之门相隔没有一箭之路,每日家常来往,不必定要周备。」《老残游记》第一回:「相隔不过一点钟之久,那船来得业已甚近。」
《國語辭典》:相距  拼音:xiāng jù
相隔、相互间距离。如:「两校相距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