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在泮
在学宫。泮,古代学宫。《诗·鲁颂·泮水》:“ 鲁侯 戾止,在泮饮酒。”后因以“在泮”称童生考入县学为生员,亦即考中秀才。
《漢語大詞典》:胄监(胄監)
即国子监。亦指国子监的生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北场口语之多:“然向来被议者,主试皆南人,举子皆胄监,岂畿辅子衿,皆曾史耶?” 王国维 《残宋本〈三国志〉跋》:“其板在 南宋 时当已入胄监,自是而入 元 西湖书院,而入 明 南雍。”
《國語辭典》:蓝衫(藍衫)  拼音:lán shān
古代读书人的家常服饰。唐。韦应物 送秦系赴润州诗:「近作新婚镊白髯,长怀旧卷映蓝衫。」明。张自烈《正字通。衣部》:「明制,生员襕衫,用蓝绢蒚蹯,缘以青,谓有襕缘也。俗作褴衫。因色蓝改为蓝衫。」也作「襕衫」。
《漢語大詞典》:廪饩(廩餼)
亦作“廪餼”。
(1).旧指由公家供给的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南史·萧正德传:“敕所在给汝廩餼。” 唐 李渤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虽然廩餼各不一,就中总免拘常伦。”
(2).指科举时代由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唐 杜牧 《礼部尚书崔公行状》:“復建立儒宫,置博士,设生徒,廩餼必具,顽惰必迁。”元史·选举志一:“百官子弟之就学者,常不下二三百人,宜增其廪餼。”
(3).泛指薪给。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下》:“另举在股董事十人,襄赞其成,重其事权,丰其廩餼。”
(4).赠送给人粮食之类生活物资。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 李丞相 ﹞久之方省曰:‘故人也。’遂廩餼之。”
《國語辭典》:岁考(歲考)  拼音:suì kǎo
科举学制,凡生员一年一次由提学官和学政主持的考试,以评定优劣、赏罚。《明史。卷六九。选举志一》:「提学官在任三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目今提学要到台州岁考,待官人考了优等,待官人考了优等,就出吉帖便是。」
《漢語大詞典》:训士(訓士)
训教生员、士子。 元 袁桷 《龙兴路司狱潘君墓志铭》:“ 大德 十年,復为 赣州 教授,以昔之治 广 者为準,闢田筑宫,训士严整。” 清 王昙 《屠孟昭大尹尊甫兰渚封君七十封安人宏农君五十八岁寿序》:“文章训士,经术飭治。”
《國語辭典》:游庠(遊庠)  拼音:yóu xiáng
明、清时期,儒生经考试录取为生员,入府、州、县学肄业,谓之「游庠」。《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他年十二岁上,就游庠的。养成一肚皮的学问。」也作「游庠」。
《國語辭典》:游泮  拼音:yóu pàn
明清科举时,通过州县考试录取为生员,称为「游泮」。《聊斋志异。卷一。叶生》:「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漢語大詞典》:廪米(廩米)
(1).旧指公家发给的粮食。 唐 韩愈 《处州孔子庙碑》:“置本钱廩米,令可继处以守。”
(2).指官府按月发给在学生员的粮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廩生追粮:“比者提学 薛瑄 ,以生员有疾罢斥者,追所给廩米。”《六部成语·户部》“廩银”原注:“诸生应领廩米,折银给发。”
《國語辭典》:月考  拼音:yuè kǎo
学校中每隔一个月所举行的定期考试。
《國語辭典》:号子(號子)  拼音:hào zi
以代客买卖證券为业的證券机构,其营业处所可供客户观看股市大盘、交流及委托买卖股票。也称为「證券经纪商」。
《國語辭典》:号筒(號筒)  拼音:hào tǒng
军中传令用的吹管乐器,一般都用喇叭。也称为「长鸣」。
《國語辭典》:贡生(貢生)  拼音:gòng shēng
科举时代,选府州县学生员之学行俱优者,贡诸京师,升入太学,有副贡、拔贡、优贡、岁贡、恩贡等名,统称为「贡生」。
《漢語大詞典》:卷堂(捲堂)
全堂散伙。指生员集体罢学或僧人集体离寺。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今月十三日武学生员为 临安府 擅将 柯子冲 、 卢德宣 挞逐,捲堂而去。”《水浒传》第四回:“满堂僧众大喊起来,都去柜中取了衣鉢要走,此乱叫做捲堂大散。”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迁 临安 而放四君子,散太学生而使作捲堂文以见志者, 赵 宋 之代是也。”
《國語辭典》:录遗(錄遺)  拼音:lù yí
科举制度于乡试前,针对参加科试未被录取、或未参加科试的生员进行补考,称为「录遗」。《儒林外史》第三回:「正直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
《國語辭典》:增生  拼音:zēng shēng
1.生物体某部分组织的细胞数目增加,体积扩大。如皮肤经长期摩擦后,上皮和结缔组织变厚的现象。也称为「增殖」。
2.增广生员的简称。参见「增广生员」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