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学者(學者)
(1).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唐 薛存诚 《太学创置石经》诗:“儒林道益广,学者心弥鋭。”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滎阳 吕公 教学者读书,须要字字分明。”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学者当知所尚,不可视两刻为寻常而忽之耳。”
(2).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庄子·刻意:“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己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斯乃 子夏 之在 西河 , 宣尼 之居 洙 泗 ,或游行而议论,或安居而讲説,盖是学人之所好。”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於六蓺。”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尤好《春秋左氏传》,每视政之暇,延学者讲説,躬自执卷受业焉。”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昨日在几案之上,又见他几首新诗,竟是一个大文人真学者。” 鲁迅 《而已集·读书杂谈》:“研究文章的历史或理论的,是文学家,是学者。”
《漢語大詞典》:学人(學人)
(1).求学的人。左传·昭公九年:“辰在子卯,谓之疾日。君彻宴乐,学人舍业,为疾故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神韵:“‘神韵’二字,予向论诗,首向学人拈出。”
(2).学者,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或造诣的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陆陆堂 、 诸襄七 、 汪韩门 三太史,经学渊深,而诗多涩闷,所谓学人之诗,读之令人不懽。” 朱自清 《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册》:“目录学上虽划分了独立的一类,而在一般学人心目中,这个还是小道,算不得学问的。” 费孝通 《信得过的人》:“ 吴晗 则被 林彪 、‘四人帮’诬陷死于冤狱之中,一代学人,含冤而逝。”
《漢語大詞典》:学子(學子)
犹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人。《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 毛 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郑玄 笺:“学子而俱在学校之中。” 宋 林景熙 《酬谢皋父见寄》诗:“风雅一手提,学子屨满户。” 萧三 《他……》诗:“他是青年学子最敬爱的教授。”
《漢語大詞典》:争鸣(争鳴)
(1).竞相鸣叫。 唐 司空图 《连珠》:“翔必以时,肯争鸣而作怪?动惟中矩,寧受嗾以噬人?” 明 刘基 《升天行》:“谁能与蟪蛄,争鸣秋草间?”
(2).犹言竞相出名。明史·文苑传序:“ 归有光 颇后出,以 司马 、 欧阳 自命,力排 李 、 何 、 王 、 李 ,而 徐渭 、 汤显祖 、 袁宏道 、 钟惺 之属,亦各争鸣一时。”
(3).比喻在学术等方面,各种看法和观点进行争辩。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漢語大詞典》:抄书
将书照原文重新写出
在学校作文等事中从书中抄袭句子或段落
《漢語大詞典》:寄宿
(1).借宿;借住。战国策·赵策一:“今日臣之来也暮,后郭门,藉席无所得,寄宿人田中,傍有大丛。” 唐 高适 《寄宿田家》诗:“今夜早应还寄宿,明朝拂曙与君辞。” 明 唐顺之 《赈济移文》:“外来趁食之人,各於神庙寺观寄宿,如寺观难容,每人家安插二人、三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天气不早了,恐怕多耽搁了,来不及出城,所以我先来知照一声,倘来不及出城,便到这里寄宿。” 胡适 《谈新诗》:“ 杜甫 的《石壕吏》,写一天晚上一个远行客人在一个人家寄宿,偷听得一个捉差的公人同一个老太婆的谈话。”
(2).学生在学校宿舍里住宿。如:寄宿生;寄宿学校。参见“ 寄宿生 ”。
《漢語大詞典》:寄宿生
在学校住宿的学生。 丁玲 《母亲》:“寄宿生慢慢多了起来,寄宿生更比较勤奋,都是些好胜的姑娘。”
《漢語大詞典》:在泮
在学宫。泮,古代学宫。《诗·鲁颂·泮水》:“ 鲁侯 戾止,在泮饮酒。”后因以“在泮”称童生考入县学为生员,亦即考中秀才。
《漢語大詞典》:释奠(釋奠)
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礼记·王制:“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郑玄 注:“释奠者,设荐饌酌奠而已。”北史·周纪下·太祖文帝:“二月丁巳,帝幸路门学,行释奠礼。” 宋 欧阳修 《大理寺丞狄公墓志铭》:“乃修 孔子 庙,作礼器,与其邑人春秋释奠而兴于学。”参见“ 舍奠 ”。
《漢語大詞典》:舍奠
释奠。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谓陈设酒食以祭祀。舍奠之礼,古时用于朝会、庙社、山川、征伐和学宫中祭先圣先师诸事。学宫中春夏秋冬四时有定期的舍奠。此外,始立学宫必舍奠;出征执有罪而返,亦舍奠于学宫。舍,通“ 释 ”。周礼·春官·大祝:“大会同,造于庙,宜于社,过大山川则用事焉,反行舍奠。”周礼·春官·甸祝:“舍奠于祖庙,禰亦如之。” 孙诒让 正义:“《大传》説 武王 牧野 之战,既事而退,‘设奠于 牧 室’。彼即征伐舍奠之事。”
《漢語大詞典》:廪粟(廩粟)
亦作“廪粟”。
(1).公家库藏之粮。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於是反国发廩粟以赋众贫,散府餘财以赐孤寡。”
(2).特指公家供给官吏和在学生员的粮食。 唐 韩愈 《进学解》:“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廩粟。”
(3).谓食廪。 明 刘基 《沙班子中兴义塾诗序》:“廪粟之外,无他用心。”
《漢語大詞典》:专家(專家)
(1).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研究或特长的人。 南朝 梁 沈约 《到著作省表》:“臣艺不博古,学谢专家。”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 中国 则不然,凡百工技艺,视为鄙事,聪明之士不肯留意於其间,此所以少专家也。” 柯岩 《船长》:“这可是国际港口,面对的都是专家,一张嘴就知道你有多少斤两。”
(2).指学术上的某一家。清史稿·儒林传序:“后如 孔广森 之於 公羊 春秋, 张惠言 之於 孟 虞 説……皆专家孤学也。”
《漢語大詞典》:辅导(輔導)
亦作“ 辅道 ”。
(1).辅佐引导。汉书·王商史丹等传赞:“ 丹 之辅道副主,掩恶扬美,傅会善意,虽宿儒达士无以加焉。” 颜师古 注:“道读曰导。”周书·宇文孝伯传:“且先帝付嘱微臣,唯令辅导陛下,今諫而不从,寔负顾託。”《东周列国志》第二回:“东宫太傅少傅等官,辅导无状,并行削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文正:“今上亲政之后,宽仁厚德,不嗜杀人,皆由 朱文正公 於藩邸时辅导之功良多。”
(2).指辅导之官。陈书·孔奂传:“如臣愚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 明 方孝孺 《代董学士表》:“幸蒙高皇帝之知,忝拜左春坊之命,任臣以两宫辅导之职,称臣为三叶帝王之师。”
(3).指辅臣。 清 龚鼎孳 《蠲租行追同元次山舂陵行韵》:“煌煌社稷寄,辅导良不亏。”
(4).指在学业、工作上帮助和指导。 冰心 《三寄小读者》十:“他们还在认真地辅导他们孩子们的学习。”
《漢語大詞典》:肄业(肄業)
(1).修习课业。古人书所学之文字于方版谓之业,师授生曰授业,生受之于师曰受业,习之曰肄业。左传·文公四年:“ 衞 宁武子 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陈书·吴兴王胤传:“ 胤 性聪敏,好学,执经肄业,终日不倦,博通大义,兼善属文。”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考过,宗师着实称赞,取在一等第一;又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
(2).今称在学校学习为“肄业”。多指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 巴金 《家》六:“在中学肄业的四年中间他失掉了母亲,后来父亲又娶了一个年轻的继母。”如:大学肄业生;肄业证书。
(3).谓各就其业。 晋 陆云 《言事者启使部曲将司马给事复校诸官财用出入启》:“选众官材,庶工肄业。”周书·权景宣传:“ 景宣 至,并除之,唯修起城楼,多备器械,寇盗歛迹,民得肄业。”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今东作既兴,人须肄业。”
《漢語大詞典》:聋哑(聾啞)
耳聋又不会说话。是一种由于在学会说话前严重耳聋,妨碍语言学习所造成的疾病。分先天性聋哑和后天性聋哑两种。如:聋哑儿童;聋哑学校。
《漢語大詞典》:在学
就学;在校学习。例如:在学十年有成。
《漢語大詞典》:求学(求學)
(1).从师学习。《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况汝少小失阿耶,孤单养汝,成立汝身。今捨吾求学,更须审思。念汝在外摽零,子乃悔将何及。”
(2).多指在学校学习。 邹韬奋 《经历》二:“这时候我的弟弟也在同一学校里求学,我们住在一个房间里。” 巴金 《灭亡》第三章:“他这年在中学毕业以后,就打算到 上海 去继续求学。”
(3).探求学问。 宋 邵雍 《无名公传》:“﹝无名公﹞年四十求学於古人,年五十求学於天地,遂尽天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