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游 → 游遊”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游说(游說)  拼音:yóu shuì
劝说别人采纳其意见、主张。《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三国演义》第一○回:「公虽为陶谦游说,其如吾不听何?」也作「游说」。
《國語辭典》:游说(遊說)  拼音:yóu shuì
以言语说动他人,使他听从自己的主张。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儒林外史》第一三回:「讲到战国时,以游说做官;所以孟子历说齐梁,这便是孟子的举业。」也作「游说」。
《漢語大詞典》:游说(遊説)
1.谓古代叫做“说客”的政客,奔走各国,凭着口才劝说君主采纳他的政治主张。尉缭子·原官:“游説间谍无自入,正议之术也。” 晋 左思 《咏史》之八:“ 苏秦 北游説, 李斯 西上书。”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古今史阙:“ 周 末自《麟经》絶笔后,至 苏 张 ,中间一百四十四年,史简遗闕,无以详其梗概。”
2.泛指以言语劝说。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晓,以为僕沮贰师,而为 李陵 游説,遂下於理。”
《國語辭典》:游谈(游談)  拼音:yóu tán
1.游说。《汉书。卷五一。邹阳传》:「圣王底节修德,则游谈之士归义思名。」
2.遨游谈论。《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仇览传》:「天子脩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汉。蔡邕 与袁公书:「朝夕游谈,从学宴饮。」
《漢語大詞典》:行说(行説)
犹游说。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择官:“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説。”
方言。刚说。《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曲心矫肚,人面兽心,行説的话儿,就不承认了。”
《漢語大詞典》:磨切
(1).切磋;探讨。 唐 韩愈 《答冯宿书》:“朋友道缺絶久,无有相箴规磨切之道,僕何幸乃得吾子!” 明 宋濂 《答章秀才论诗书》:“ 濂 非能诗者,自 汉 魏 以至於今诸家之什,不可谓不攻习也;荐绅先生之前,亦不可谓不磨切也。”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寄巢墓志铭》:“一时知名之士,如 吴襄 、 冯咏 ……府君皆以诗文与相磨切。”
(2).规谏;游说。 唐 杜牧 《高元裕除吏部尚书制》:“匡拂时病,磨切贵近,罔有顾虑,知无不为。” 明 方孝孺 《崔寔》:“及观 战国 之际,天下之士,皆弃道德仁义而不脩,以口舌磨切世主,而覬势窃柄,大者亡人之国,小者自杀其身。”
《漢語大詞典》:游敖(遊敖)
(1).敖游,漫游。《淮南子·精神训》:“休息于无委曲之隅,而游敖于无形埒之野。”《汉书·食货志上》:“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縞。”
(2).指游说。战国策·韩策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 秦 韩 之交。”
(3).游玩。史记·律书:“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或以谋姦合任为业,或以游敖博奕为事。”
见“ 游遨 ”。
《漢語大詞典》:游遨(遊遨)
嬉游;游逛。《三国志·魏志·吴质传》“封列侯”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始 质 为单家,少游遨贵戚间,盖不与乡里相沉浮。” 唐 虚中 《赠秀才》诗:“ 筠阳 多胜致,夫子纵游遨。”参见“ 遨游 ”。
亦作“ 游敖 ”。亦作“ 游驁 ”。 漫游,游历。诗·齐风·载驱:“ 鲁 道有荡, 齐子 游敖。”一本作“ 游遨 ”。 朱熹 集传:“游遨,犹翱翔也。” 陈奂 传疏:“游敖,犹敖游也。”鹖冠子·王鈇:“游敖同品,祭祀同福,死生同爱,祸灾同忧。”吕氏春秋·察今“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 汉 高诱 注:“驁,千里马名也。王者乘之游驁,因曰驥驁也。”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乘良策肥,千里游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左太冲 絶丑,亦復效 岳 游遨,於是羣嫗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明 陈献章 《漫题》诗之二:“饭蔬食饮水,曲肱谢游遨。”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然而鵾鹏化焉,蛟龙藏焉,万宝之都,而吞舟之鱼所乐而游遨也。”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昔闻承平贵公子,软裘宝马夸游敖。”
《漢語大詞典》:驰说(馳説)
犹游说。《史记·李斯列传》:“然后能灭仁义之涂,掩驰説之口,困烈士之行。”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辩者驰説,智者应机。” 宋 张耒 《孔光论》:“子不见六国驰説之士乎?度量时君如弄婴孩,窥察成败如观目前,皆有奇才异能,后世莫及。”
分類:游说
《漢語大詞典》:历说(歷説)
游说。 汉 陆贾 新语·本行:“歷説诸侯,欲匡帝王之道,反天下之政。”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若然者, 主父偃 、 公孙弘 对策不升第,歷説而不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苏秦 歷説壮而中, 李斯 自奏丽而动。”
一一陈述。东观汉记·光武纪:“﹝ 汉 兵﹞闻 寻邑 兵盛,皆怖,帝歷説其意为陈大命,请为前行。”
《漢語大詞典》:说谈(説談)
谈论。《花月痕》第十一回:“ 采秋 瞧着大家,向外説谈。”
游说。《淮南子·主术训》:“説谈者游於辩,脩行者竞於住。”
分類:谈论游说
《漢語大詞典》:漂说(漂説)
犹游说。 汉 班固 《答宾戏》:“及至从人合之,衡人散之,亡命漂説,羈旅骋辞。”
分類:游说
《國語辭典》:客子  拼音:kè zǐ
1.旅居外地的人。《文选。江淹。杂体诗。王侍中》:「鹳鹢在幽草,客子泪已零。」宋。蒋捷 虞美人。丝丝杨柳丝丝雨词:「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2.佣工。晋。葛洪《抱朴子。勤求》:「陈安世者,年十三岁,盖灌叔本之客子耳。」《西游记》第二七回:「我丈夫在山北凹里,带几个客子锄田。」也称为「客作」。
《國語辭典》:短长(短長)  拼音:duǎn cháng
1.短与长。《管子。乘马》:「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汉。王充《论衡。辨崇》:「家人治产,贫富息耗,寿命短长,各有远近。」
2.是非善恶。《后汉书。卷二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马武》:「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你这里鼓舌摇唇说短长,则俺那新媳妇在车儿上,盼不见画戟雕鞍旧日郎。」
3.意外灾祸或死亡。《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上有老母,下无弟兄,父亲既死,就仗我一人奉养老母,万一机事不密,我有个短长,母亲无人养赡。」
4.优劣。如:「他们两个谁都不服输,就让他们一较短长,看看谁比较厉害。」《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凤止高梧,虫吟小榭;也共时人较短长。」
《國語辭典》:季子  拼音:jì zǐ
1.年龄最小的儿子。
2.次子。《类书训纂。卷四。子》:「次息、季子、亚子、并次子之称。」
3.春秋吴人季札。参见「季札」条。
4.战国时人苏秦的字。参见「苏秦」条。后多借指曾经不得志而后发达者。唐。高适〈别王彻〉诗:「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
《國語辭典》:逐客  拼音:zhú kè
1.驱逐由外国至本国游说或任官的人。《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2.遭流放贬谪的人。唐。杜甫〈梦李白〉诗二首之一:「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國語辭典》:揣摩  拼音:chuǎi mó
1.琢磨釐析事物的真相或含意。《战国策。秦策一》:「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红楼梦》第四八回:「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
2.猜测、臆度。《中国历代戏曲选。清。孟称舜。桃花人面。第二折》:「思他念他,这泪脸没处躲。咱将痴心儿自揣摩,未必他心似我。」《文明小史》第二四回:「论理、揣摩风气,小弟也算是竭力的了。上头要行新政,就说新政的话;要招义和团,就说义和团的话。还有什么想不到的去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