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短长(短長)
(1).短与长;矮与高。管子·明法解:“尺寸寻丈者,所以得短长之情也,故以尺寸量短长,则万举而万不失矣。” 唐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诗:“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恨与之谁短长。” 宋 陆游 《平水》诗:“可怜陌上离离草,一种逢春各短长。”亦指丈量物之长度。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上下其石六尺有五寸,短长其石五十七尺有六寸。”
(2).长久与短暂。左传·文公十三年:“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 邾子 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 杨伯峻 注:“左右所言之命为寿命之义, 邾文公 所言之命为命分之义,两义似不同,故以生命之长短为时也。”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故 延陵季子 听乐,以知诸侯存亡之数,短长之期者,盖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
(3).优劣;是非;短处和长处。鬼谷子·捭阖:“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陶弘景 注:“必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考其伎巧之长短,然后因材而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服虔 ﹞闻 崔烈 集门生讲传……每当至讲时,輒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踰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 宋 苏辙 《论张颉不可用札子》:“然不知人才各有短长,未必生於其乡必善其事。”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三折:“大鹏飞上梧桐树,自有傍人説短长。”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铁甲列车Nr.14-69〉译本后记》:“据情节来加推断,亦复互见短长,所以本书也常有依照 德 译本之处。”
(4).死与生。书·盘庚上:“矧予制乃短长之命。” 孔 传:“况我制汝死生之命。” 宋 司马光 《祭雷道矩文》:“呜呼 道矩 !短长有时,不可推移;善恶得失,繫人施为。”
(5).转指生命有危险之事。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上有老母,下无兄弟,父亲既死,就仗我一人奉养老母。万一机事不密,我有个短长,母亲无人养赡。”
(6).短处;弊端。汉书·薛宣传:“始 高陵 令 杨湛 , 櫟阳 令 谢游 皆贪猾不逊,持郡短长,前二千石数案不能竟。”南史·恩倖传·施文庆:“ 文庆 深喜其事,然惧居外,后执事者持己短长,固进其党 沈客卿 以自代。”明史·黄宗载传:“巨奸宿猾,多謫戍 铜鼓 、 五开 间,阴持官吏短长。”
(7).评判;批评。 唐 杜牧 《李府君墓志铭》:“ 郑玄 至于 孔颖达 辈凡所为疏注,皆能短长其得失。”金史·忠义传三·完颜陈和尚:“汝曾短长我,又谓国家兵力当由我尽坏,诚有否?”
(8).长短术, 战国 时策士的纵横游说之术。史记·六国年表序:“务在彊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説起。”汉书·张汤传:“ 边通 学短长,刚暴人也,官至 济南 相。”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苏秦 、 张仪 之谋,趣彼为短,归此为长,战国策名长短术也。” 元 袁桷 《有感》诗:“皎皎白面生,长鋏学短长。” 章炳麟 《文学说例》:“纵横出自行人,短长诸策,实多口语,寻理本旨,无过数言,而务为纷葩,期於造次可听。”
(9).战国策的别名。 汉 刘向 《〈战国策〉校书录》:“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臣 向 以为 战国 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谋策,宜为战国策。”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三:“ 迁 所取证者,《六经》、 孔 孟 之外,国语《短长》《庄》《荀》……诸子已尔。” 清 钱谦益 《颜子疏解叙》:“ 汉 高诱 注《短长》《淮南》。”
《漢語大詞典》:宿疾
(1).拖延不愈的疾病,旧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 豫章 有 戴 氏女,久病不差。见一小石,形象偶人,女谓曰:‘尔有人形,岂神?能差我宿疾者,吾将重汝。’”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若水:“又有温水,冬夏常热,其源可燖鸡豚,下汤沐洗,能治宿疾。” 宋 苏辙 《丐者赵生传》:“然其与人遇,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 郁达夫 《东梓关》:“﹝ 竹园 ﹞大约是因为用功过了度,在不知不觉的中间,竟尔染上了吐血的宿疾。”
(2).比喻旧的弊端。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 光武 中兴,纂隆皇统,而犹遵覆车之遗辙,养丧家之宿疾。仅及数世,姦轨充斥,卒有强臣专朝,则天下风靡。”
《漢語大詞典》:氛浊(氛濁)
(1).尘浊之气。《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吸精粹而吐氛浊兮,横邪世而不取容。” 王逸 注:“言己吸天地清明之气而吐其尘浊,内洁浄也。” 唐 宋之问 《洞庭湖》诗:“永言洗氛浊,卒岁为清娱。”
(2).喻弊端。 明 张居正 《请戒谕群臣疏》:“深烛弊源,亟欲大事芟除,用以廓清氛浊。”
分類:弊端
《漢語大詞典》:积敝(積敝)
(1).亦作“ 积弊 ”。累积弊病。荀子·王制:“彼日积敝,我日积完;彼日积贫,我日积富;彼日积劳,我曰积佚。”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经始权其多福,虑终取其少祸,非谓矦伯无可乱之符,郡县非致治之具也;故国忧赖其释位,主弱凭其翼戴,及承微积敝,王室遂卑。”
(2).指积久的弊端。宋书·武帝纪中:“此州积弊,事故相仍,民疲田芜,杼轴空匱。”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矧又祗祀天地,孝享宗庙,蠲减租责,策徵贤良,褒德及先,赏功延嗣,敬宾养老,念旧睦亲,生人之积弊尽除,有国之頽纲必举。” 宋 王安石 《拟上殿札子》:“陛下不能如此,苟於积敝之末流,因不足任之才,而修不足为之法,臣恐在军者日以劳,而士民愈以穷困污滥,而於天下国家愈其无补也。” 清 林则徐 《颁发查禁营兵吸食鸦片规条稿》:“名为健卒而精力疲惫不堪,委以查私而贿赂公行滋甚,此种积弊,实堪痛恨!”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文艺不但是革命的,连那略带些不平色彩的,不但是指摘现状的,连那些攻击旧来积弊的,也往往就受迫害。”
(3).谓长期艰危。后汉书·李固传:“既拔自困殆,龙兴即位,天下喁喁,属望风政,积敝之后,易致中兴。”
《漢語大詞典》:积痞(積痞)
(1).中医指腹中痞积成块之症。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譬如有人病积痞者,无不剂而救之之理。”
(2).比喻积久的弊端。 清 朱琦 《感事》诗:“哀哀老尚书,遗奏何嘘唏。上言海氛恶,下言抱积痞。”
《漢語大詞典》:病弊
弊端。 吴组缃 《山洪》二四:“当 薛先生 问到地方病弊和人民苦痛的时候, 三官 板起了脸。”
分類:弊端
《漢語大詞典》:救弊
纠正弊端。 汉 班固 《白虎通·三教》:“王者设三教何?承衰救弊欲民反正道也。” 唐 朱敬则 《魏武帝论》:“救弊即可,仁则未知。”
分類:纠正弊端
《漢語大詞典》:棘围(棘圍)
(1).指科举时代的考场。 唐 、 五代 试士,以棘围试院以防弊端,故称。 宋 黄庭坚 《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诗:“棘围深锁 武成宫 ,谈天进士雕虚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清 钮琇 觚賸·洪庙神梦:“谓掇科第如拾芥,而久困棘围,年将四十,始举於乡。”参阅通典·选举三
(2).用荆棘圈成的场地。新唐书·柳子华传:“﹝ 柳 ﹞为 昭应 令,检校金部郎中、脩宫使。设棘围於市,徇邑中曰:‘民有得 华清 瓦石材用,投围中,踰三日不还者死。’不终日,已上积矣。营办略足。”宋史·李仕衡传:“前守捕群盗妻子寘棘围, 仕衡 至,悉纵罢之使去。”
《漢語大詞典》:弊端
(1).弊病产生的原因。 宋 陆九渊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指陈时事,剖析弊端,枝叶扶疎,往往切当。”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一节:“以上三者,实为 中国 弊端之端,病源之源,所有千疮百孔、万秽亿腥,皆其子孙也。”
(2).弊病。 明 唐顺之 《答符松岩郡守》:“若此法立得有下落,则自此以后,兴徭作赋,设备追胥,不知省却几多气力,絶却几多弊端。”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务》:“又须防同行密约,凡投票之价,预加若干,同沾餘利。种种弊端,不胜枚举。”
《漢語大詞典》:制改
犹改制。谓制定典章革除弊端。后汉书·曹褒传:“遂復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
《漢語大詞典》:政病
政治上的弊端。新唐书·杜希全传:“献《体要》八章,砭切政病。”
分類:政治弊端
《漢語大詞典》:六蔽
亦作“ 六弊 ”。 谓因不好学而造成的六种弊端。论语·阳货:“子曰:‘ 由 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后因以谓不学无识。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且 仲尼 穷理尽性,以至七十;田父以六弊蠢愚,有百二十者。”宋书·殷琰传:“夫拥数千乌合,抗天下之兵,倾覆之状,岂不易晓。假令六蔽之人,犹当不为其事,况復足下少祖名教,疾没世无称者邪!”
《漢語大詞典》:三蠹
(1).指 南朝 梁 陆验 、 徐驎 、 朱异 三人。南史·恩倖传·陆验:“ 验 、 驎 并以苛刻为务,百贾畏之, 异 尤与之昵,世人谓之三蠹。”
(2).谓三种弊端。明史·王德完传:“戒备日废者,以三蠹未除……何谓三蠹?一曰欺,边吏罔上也。二曰徇,市赏增额也。三曰虚,边防鲜实也。”
分類:弊端三人
《漢語大詞典》:锄颣(鉏纇)
谓铲除弊端,治理创伤。新唐书·儒学传序:“ 高祖 始受命,鉏纇夷荒,天下略定。”
《漢語大詞典》:弊窦(弊竇)
(1).产生弊害的漏洞。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但掣籤之法终不可传后,况其中弊竇亦自不少也!”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知有利而因循坐误,则利源日消;知有弊而立法预防,则弊竇自絶。”
(2).指弊病,弊端。 郭沫若 《太戈尔来华的我见》:“其实西洋文明的弊窦只是在用途上错了,在它纯粹的精神上……并不会发生什么冲突。”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二章:“官办哩,自然一开始就弊窦丛生,不上几天,蚀本关门。”
(3).指作奸犯科的事。明史·钱一本传:“科塲弊竇,污人齿颊。”《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 汪大尹 向佛前拈香礼拜,暗暗祷告,要究求嗣弊竇。”
(4).破绽,漏洞。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霞》:“﹝ 耿精忠 ﹞呼 倩霞 出其手,反覆视之,见指爪,乃大笑曰:‘弊竇在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