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事(無事)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 注:“事谓征伐。”史记·平準书:“ 汉 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天下无事,百姓和乐。” 明 陈子龙 《议财用》:“若云多事,则自古亦无无事之国也。”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漢語大詞典》:有为(有爲)
有所为,有缘故。 唐 于濆 《拟古讽》:“草木本无情,此时如有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胡明仲本末:“盖此书有为而作,非徒区区评论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所以你一进门,我就知道你是有为而来的了。这才是无事不登三寳殿啊。”
《國語辭典》:无缘(無緣)  拼音:wú yuán
1.没有缘分。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正是无缘对面不相逢,有缘千里能相会。」《儒林外史》第三回:「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
2.无由、无从。《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单于反其北庭,并领降众,无缘复更立阿佟,以增国费。」《宋书。卷九三。隐逸传。王弘之传》:「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
《國語辭典》:有缘(有緣)  拼音:yǒu yuán
有缘分。指一切遇合若有宿缘前定。《三国志。卷一四。魏书。董昭传》:「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况今有缘,宜通其上事,并表荐之。」《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刘知远与三娘子两个是夙生有缘,结成夫妇。」
《國語辭典》:有分  拼音:yǒu fèn
1.有分享利益或分负责任的资格。如:「利无巨细,见者有分。」《土风录。卷九。有分无分》:「作事预及曰有分,否曰无分,财物亦然。」
2.有缘分。宋。黄庭坚〈江城子。新来曾被眼奚搐〉词:「有分看伊,无分共伊宿。」《醒世恒言。卷三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丈夫,与你一件物事,教你去投军,有分发迹。」
《國語辭典》:有因  拼音:yǒu yīn
1.有缘故、有来由。如:「事出有因」。
2.有道行。《醒世恒言。卷二六。薛录事鱼服證仙》:「请了几个有因的道士,在青城山老君庙里建醮。」
《國語辭典》:道契  拼音:dào qì
1.以道相结交。晋。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至于体分冥固,道契不坠,风美所扇,训革千载。」
2.外国人在租界中所得永久借地权的凭證。原由海关道发给,故称为「道契」。
《漢語大詞典》:无源(無源)
(1).没有源头。《后汉书·崔駰传》:“俯钩深於重渊,仰探远乎九乾;穷至賾於幽微,测潜隐之无源。” 三国 吴 虞翻 《与弟书》:“ 扬雄 之才,非出 孔氏 之门;芝草无根,醴泉无源。” 唐太宗 《春日望海》诗:“有形非易测,无源詎可量。”
(2).没有缘由。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是故为人君者,执无源之虑,行无端之事,以不求夺,以不问问。”
《漢語大詞典》:缘化(緣化)
佛教语。化缘。谓劝化有缘者,使行布施。 宋 苏轼 《与程正辅提刑书》之十五:“意欲买此陂,稍加葺筑,作一放生池。囊中已罄,輒欲缘化,老兄及 子由 各出十五千足,某亦竭力共成此一事。” 宋 王巩 甲申杂记:“愿缘化於此作一行宫。” 明 马愈 《马氏日钞·异骡》:“道士控羣骡,日行巷陌间,以芻豆为由,缘化钱物。”
《漢語大詞典》:灵契(靈契)
(1).地契。授予天下的凭证。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玄符灵契,黄瑞涌出。” 李善 注:“玄符,天符也;灵契,地契也。”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天剖神符,地合灵契。”
(2).谓与神灵有缘。 明 杨慎 词品·郝仙女庙辞:“採苹水中,苍烟白雾,俄失其所在。母哀求水滨,愿言一见,良久异香袭人,隐约於波渚间曰:‘儿以灵契,託蹟綃宫。’”
《国语辞典》:结会(结会)  拼音:jié huì
1.结缘、有缘相会。《宋元戏文辑佚。董秀英花月东墙记》:「风流才子,今朝得遇真奇俊,心中喜。浑如前世曾结会,便觉有十分亲意。」
2.由众人出钱若干,无息借给会首,以后按期标会一次,利息出得最高者得标,会首本人定期缴交会金及收款交与得标者,组织这样的会,称为「结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银子在那里?还是去与人挪借?还是去与朋友们结会,不然银子从何处来?」也称为「搭会」。
《漢語大詞典》:摄服(攝服)
(1).有缘饰的衣服。仪礼·既夕礼:“贰车白狗摄服。” 郑玄 注:“摄,犹缘也。” 贾公彦 疏:“服又加白狗皮缘之,谓之摄服。”
(2).亦作“ 摄伏 ”。威慑使之屈服;畏惧屈服。摄,通“ 慑 ”。太平御览卷三四五引 三国 魏 曹操 《内诫令》:“百炼利器,以辟不祥,摄服奸宄者。”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鹿走崖岸之上,群鰐嘷叫其下,鹿怖惧落崖,多为鰐鱼所得,亦物之相摄伏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四年:“虏虽得志,不敢乘胜过 陕 者,犹摄服大威,为将来之虑故也。” 胡三省 注:“摄,读曰‘慑’。” 清 戴名世 《老子论上》:“轮迴生死之説,而愚人信之,亦或往往有所忌惮,故亦可藉以摄服天下之人,使稍敛其邪志。” 许地山 《东野先生》三:“这两副脸底威力一样地可以摄伏她。”
《漢語大詞典》:缘务(緣務)
佛教语。谓与己有缘之世间俗务。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四之下:“缘务妨禪,由来甚矣。”
《漢語大詞典》:开缘(開緣)
佛教徒谓举办法会、讲经说法为与佛法有缘,因称举办法会讲经为“开缘”。《坛经·行由品》:“时大师至寳林, 韶州 刺史 韦璩 与官僚入山请师出,於城中 大梵寺 讲堂,为众开缘説法。”
《國語辭典》:投缘(投緣)  拼音:tóu yuán
情意相合。如:「他们二人非常投缘,几乎是无所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