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记念(記念)
(1).犹挂碍。《法身经》:“离诸记念,於无边三摩地门,不动不摇,而得解脱。”
(2).怀念;记挂。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一折:“数年不见,音信皆无,也不知他得官也未,使我心中好生记念。” 许地山 《空山灵雨·债》:“我底前途,望你记念;我底往事,愿你忘却。”
(3).用来表示纪念的物品。 唐 张鷟 游仙窟:“遂唤奴 曲琴 ,取相思枕留与 十娘 ,以为记念。”《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更以路费征袍赠之,使之为后日记念。”
(4).犹记诵。神僧传·一行:“ 玄宗 闻之,召令入内,谓曰:‘卿何能?’对曰:‘善记览。’ 玄宗 因召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 唐 李商隐 有《谢先辈防记念拙诗甚多异日偶有此寄》诗。
《漢語大詞典》:沾滞(霑滯)
黏附。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卷二:“ 枫山 是大鬍子,饭后必拂鬚而出,麦屑尚霑滞鬚上,拂拭不尽。”
分類:黏附
《漢語大詞典》:絓阂(絓閡)
挂碍;牵掣。晋书·挚虞传:“此三者,度量之所由生,得失之所取徵,皆絓阂而不得通,故宜改今而从古也。”
分類:挂碍牵掣
《漢語大詞典》:无缘(無緣)
没有镶绲。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越王 服犊鼻,着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
(1).没有边沿。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2).没来由,无从。后汉书·袁安传:“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单于反其北庭,并领降众,无缘復更立 阿佟 ,以增国费。” 晋 桓玄 《重答远法师书》:“理本无重,则无缘有致孝之情;事非资通,不应復有致恭之义。” 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杂说·赤壁赋:“月当在室壁间……以大要言之,亦合在危室间,无缘在斗牛。” 萧红 《生死场》五:“说着这话, 赵三 无缘的感到酸心。”
(3).没有缘分。 晋 傅玄 《拟四愁诗》之三:“日月回耀照景天,参辰旷隔会无缘。” 唐 杜甫 《清明》诗之一:“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一折:“正是无缘对面不相逢,有缘千里能相会。” 柯岩 《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妈妈懂得:穷人的孩子和明媚的阳光是无缘的。”
(4).佛教语。谓无分别、执着、挂碍。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一下:“常境无相,常智无缘。”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唱无缘之慈,而泽周万物。” 李善 注:“夫行慈者,以众生为缘;众生为缘,则慈无所寄。故大士之慈,离於众相。离相行慈,名为无缘……《泥洹经》曰:‘无缘者,不住法相,反众生相。’”
《漢語大詞典》:无累(無累)
(1).不牵累;没有牵累。左传·隐公十一年:“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宋 王安石 《到家》诗:“身閒自觉贫无累,命在谁论进有材。”
(2).无所挂碍。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有道之器:“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宫商蹔离,不可得已。”
分類:牵累挂碍
《漢語大詞典》:不着(不著)
不显扬。孟子·滕文公下:“ 杨 、 墨 之道不息, 孔子 之道不著,是邪説诬民,充塞仁义也。”
(1).不执着,无挂碍。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上善以虚怀为本,不著为宗。” 宋 梅尧臣 《寄隐静山怀贤长老》:“高僧心不著,一似五峯云。”
(2).不用,无须。 唐 王建 《三台》词:“日色柘袍相似,不著红鸞扇遮。”
《漢語大詞典》:挂碍(挂礙)
亦作“掛碍”。
(1).阻碍。北堂书钞卷九八引 晋 郭澄之 《郭子》:“法师今日如著敝絮,在荆棘间行,触地挂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作“挂阂”。 宋 苏舜钦 《感兴》诗之三:“天王下牀走,仓猝畏挂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如行荆棘中,步步挂碍。”
(2).牵挂。 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从今日填还了妻子寃家债,我心上别无掛碍。” 明 叶宪祖 《鸾鎞记·仗侠》:“我孑然一身,有何挂碍?”红楼梦第二二回:“ 寳玉 提笔立占一偈……自觉心中无有挂碍,便上牀睡了。” 鲁迅 《〈伪自由书〉前记》:“然若生而失母,却也并非完全的不幸,他也许倒成为更加勇猛,更无挂碍的男儿的。”
《漢語大詞典》:疑碍(疑礙)
(1).迟疑挂碍。 唐 白居易 《卯时酒》诗:“是非莫分别,行止无疑碍。”
(2).猜疑隔阂。 宋 曾巩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遇人无疎密,一与之倾盖无疑碍。”
(3).指困顿的环境。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及其为相也,构致羣材,使栋梁榱桷咸适其用……如故 韦简州 勋 及 稹 等拔於疑碍,置之朝行者又十数。”
《漢語大詞典》:寸丝不挂(寸絲不掛)
(1).佛教禅宗用以比喻心无一点挂碍。景德传灯录·普愿禅师:“ 陆 ( 陆亘 )异日又谓师曰:‘弟子亦薄会佛法。’师便问:‘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 陆 云:‘寸丝不掛。’”
(2).赤身裸体。 明 李贽 《答陆思山》:“热甚,寸丝不掛,故不敢出门。” 清 张永铨 《海啸行》:“儿童妇女死成团,寸丝不掛浮江干。”
《漢語大詞典》:独往独来(獨往獨來)
(1).指特立独行的人,摆脱万物的挂碍,自由往来于天地间。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列子·力命:“至人居若死,动若械……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 张湛 注:“物往亦往,物来亦来,任物来入,故莫有碍。”
(2).指人之思想、行为、活动自由,无所阻碍。鬼谷子·内揵:“欲就则就,欲去则去……独往独来,莫之能止。”《好逑传》第十二回:“﹝姪女﹞举动有嫌,虽抱知感之心,亦只好独往独来于漠然之中,而冀知我者知耳。” 茅盾 《夜读偶记》二:“反对论者强调艺术思想的发展有其特殊规律,好像艺术思想的兴衰,当真是独往独来,是艺术家的头脑的独创。”
(3).一人自去自来。 宋 杨万里 《雪冻未解散策郡圃》诗:“独往独来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在 太平洋 舟中,青天碧海,独往独来之间,我常常忆起‘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两句。”
(4).指文章能推陈出新,独树一帜。 清 戴名世 《〈金正希稿〉序》:“尝习诵读之,但见其独往独来,吐弃一切,非卑论儕俗者之所能晓。”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顾黄公春秋论:“ 黄公 负经世才,其文不立间架……破八家之藩篱,自成一种独往独来文字。”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六二章二:“可称为‘公安派’的先驱者,乃是几位独往独来的大家,却不是什么古文作家们。”
《漢語大詞典》:一丝不挂(一絲不掛)
(1).原指鱼类不受钓丝的挂碍,禅家常以此喻不为尘俗所牵累。按:佛语本作“寸丝不挂”。见《景德传灯录·南泉禅师》。 宋 黄庭坚 《僧景宣相访寄法王航禅师》诗:“一丝不掛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把世情荣枯得丧,看做行云流水,一丝不掛。”
(2).赤身裸体。 宋 杨万里 《清晓洪泽放闸》诗之一:“放闸老兵殊耐冷,一丝不掛下冰滩。”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李氏红蛇》:“或被髮裸体,一丝不掛。”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全身赤条条的一丝不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