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旌善惩恶(旌善惩恶)  拼音:jīng shàn chéng è
表彰美善,惩罚丑恶。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四一出:「旌善惩恶,申公匪私。」
《国语辞典》:自食恶果(自食恶果)  拼音:zì shí è guǒ
吃到自己所种恶因所结的苦果。比喻做了坏事得到报应、惩罚。如:「你平日为非作歹,如今受到法律的制裁,那是自食恶果,怪不得别人!」
《国语辞典》:大杖则走,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小杖则受)  拼音:dà zhàng zé zǒu,xiǎo zhàng zé shòu
旧时子女受父母惩罚时的态度,此为孝顺的表现。参见「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条。《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昔虞舜事父,大杖则走,小杖则受。」
《国语辞典》: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拼音:xiǎo zhàng zé shòu,dà zhàng zé zǒu
语本《孔子家语。卷四。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旧时认为子女受到父母惩罚时,轻打就忍受过去,重打就逃走,以免受伤而陷父母于不义,这是为人子女的孝顺态度。《隋唐演义》第九四回:「古人有云:『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此不过谓一家父子之间,教训督责,当父母盛怒之时,以大杖加来,或受重伤,反使父母懊悔不安,且贻父母以不慈之名,不若暂行逃避,所以说大杖则走。」也作「大杖则走,小杖则受」、「小受大走」。
《国语辞典》:天道恢恢  拼音:tiān dào huī huī
比喻作恶者难逃国法惩罚。参见「天网恢恢」条。《西游补》第八回:「天道恢恢,法律无情,一切掌善司恶判使,毋得以私,犯公自投严网。」
《国语辞典》:天理报应(天理报应)  拼音:tiān lǐ bào yìng
上天对善恶作为的回应。多指做坏事会遭受上天的惩罚。《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这却是你自己进来,我又不曾使丫头去请,我又不曾自己叫你,这却是天理报应,我今把你监在里边,你只敢出我绳界,我有本事叫你立刻即死!」《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凡这宗没良心的人,大概都是这么著,若是一见钱,立刻就把天理报应,全都忘在九霄云外了。」
《国语辞典》:吴刚伐桂(吴刚伐桂)  拼音:wú gāng fā guì
神话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
《国语辞典》:诛不避贵(诛不避贵)  拼音:zhū bù bì guì
惩罚罪行不避讳显贵的人。指法律之前贵贱平等。《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诛不避贵,赏不遗贱。」
《国语辞典》:诛一警百(诛一警百)  拼音:zhū yī jǐng bǎi
惩罚或杀掉一人以警戒众人。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其间凶残之党,乐祸不悛,则须敕法以峻刑,诛一以警百。」
《國語辭典》:自取其咎  拼音:zì qǔ qí jiù
自己招引祸患、罪过。《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想当时因得罪于荆公,自取其咎。」
《国语辞典》:罚跪(罚跪)  拼音:fá guì
一种惩罚。腰部挺直,两膝著地。《文明小史》第一七回:「骂了不算,又要叫儿子罚跪,只要找板子打儿子。」
《国语辞典》:黜治  拼音:chù zhì
废除官衔,加以惩罚。《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缘》:「闻唐寅恃才豪放,不修小节,正要坐名黜治。」
《国语辞典》:惩一儆众(惩一儆众)  拼音:chéng yī jǐng zhòng
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清史稿。卷三五六。谷际岐传》:「若得惩一儆众,自可群知洗濯。」也作「惩一戒百」、「惩一警百」。
《国语辞典》:潘朵拉  拼音:pān duǒ lā
源自希腊神话传说。宙斯为惩罚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因而用黏土做了人间第一个女人。众神并赋予她各种各样的特性,故名「潘朵拉」,义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宙斯给她一个里面藏有疾病、贪婪、罪恶、嫉妒等祸害的盒子。暗喻一旦出于好奇而打开盒子,就会释放出人间世的所有邪恶,人间就难有太平日子;当她再盖上盒子,里面就会留下希望。为拉丁语或英语Pandora的音译。
《國語辭典》:恭行天罚(恭行天罰)  拼音:gōng xíng tiān fá
恭敬的奉行上天的意旨去惩罚。《书经。甘誓》:「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也作「龚行天罚」。